寇永猛
(承德縣發展和改革局,河北 承德 067400)
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民的經濟收入在不斷提高,但離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要想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產業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將農村各村個戶連接起來,形成農業規模創業化、一體化。農業產業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最終目標,只有推進農業產業化在農業中的應用,才能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本文從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產品經濟發展展開了分析論述。
農業的結構調整離不開農業產業化的變化。農業結構調整的組成部分主要分為生產、加工、銷售,以及新理念學習和新科技的引入等。想要合理地調整農業結構,就必須將農業與市場相結合,逐漸形成完整的生產鏈,讓農戶與市場緊密結合,最終形成系統的農業產業鏈,以此來調整農業結構。農業產業化能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雖然近年來已經取得明顯效果,但距完全實現還有很大距離。因此,實現農業規模化、統一化必不可少,只有加快農業產業化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這種模式主要是企業和農業個體利益相互,雙方需要共同承擔風險,主要是企業進入市場去聯系業務,再由農戶向企業提供農產品,以此形成產業鏈,通過企業來不斷擴大農產品銷售量,以此來擴大農產品生產規模。但這種模式農戶會比較依賴企業,因此很大程度會發生不公平的情況。
這種模式是通過農戶將農產品直接銷售到市場中,避免了中間企業的介入,可以使農戶直接與市場主體進行交易,從而形成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現狀,解決農戶農產品難以銷售的問題。
這種模式通過農民進行合作,并逐步發展成經濟組織,運用耕地與資金再結合的先進技術來幫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生產,同時在企業內進行入股,通過與企業展開共同經營,從而解決農產品在生產過程、加工過程、銷售過程等產生的所有問題。這種模式理念是比較現代化的,使農戶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
這種模式在應用中,主要是通過中介組織,通過農產品技術的加工和銷售,形成農戶與產品的網狀關系,從而形成生產、加工以及銷售一條龍服務,但是在應用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當中介組織出現問題時,整個應用模式就會出現崩潰現象[1]。
現階段,農業合作組織的整體數量偏少,且發展都不成熟,使得我國的農業發展一直都不明顯,我國大多數農戶還是選擇自主經營,沒有形成規?;霓r業生產,使得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一直得不到加快,而農戶個體面對龐大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不能很好地取得經濟效益。目前,在我國針對農產品開發,經營規模大且能對市場產生影響力的企業還很少,且對農產品的加工也比較粗略,相比于國外的農產品企業,我國不僅在數量上不占優勢,在質量上也比較落后,這就使我國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不能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無論哪方面想要取得快速穩定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幫助,因此,對于農業產業化進程,需要多多引進先進的設備、學習先進的理念,將先進的設備與先進的理念應用在農業發展上,并逐步實現農業科技與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并且將這種新興理念深入到農戶的思想中去,這樣才能加快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戶的經濟收益[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態,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很多群眾都將旅游放松的地址選在自然生態區。因此,可以借助農村優良的地理位置,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形成生態旅游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利用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游客進行觀光,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加當地農產品的銷售量[3]。
通過企業介入到農產品的發展中,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最后到銷售過程的一體化規模發展,同時還要使經營模式想著規范化發展,這種模式常常是農戶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雙方一起建立這種經營模式。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常常具備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同時也具備比較雄厚的資金,因此能幫助農產品的銷售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農產品在經濟市場中競爭力。這種模式首先需要保證企業的發展壯大,才能帶動農業的不斷發展。
綜上所述,農業產業化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推動農業經濟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為經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基礎,同時為當地的農業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