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蕾
萊陽市市政工程處 山東 萊陽 265200
軟土路基作為市政施工道路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必須要確保施工質量,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市政道路工程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我國城市道路建設是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前提,道路的建設讓人們的日常出行更為便捷,整個社會對于道路的建設也極為關注。在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要對針對軟土路基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對軟土地基較為常見的問題進行精準處理,確保加固技術應用可起到強化軟土地基密度、硬度的作用,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應用穩定性。
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軟土路基會導致路面承重能力產生變化,沉降速度不斷被降低,軟土便會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流塑現象。軟土若出現該種情況其透水能力則會降低,最終結果便是軟土水分無法經過正常的排水管道排出。如此一來,道路施工過程中所應用的材料都會被水長時間的浸透,發生腐爛的現象,以至于道路被大范圍破壞。最嚴重的影響是軟土會降低整個軟土路基的排水能力,出現土質松軟的現象。軟土路基是市政道路工程關鍵施工環節,必須要重視軟土路基的排水工作。
軟土路基土壤密度和強度較低,且軟土路基中所含土質眾多,不同土體的密度、強度各異,若為及時得到正確的處理,這些不同土質組合而成的路基便會因受力不均勻出現路基裂縫現象,若情況較為嚴重便會出現軟土路基的崩裂,該種現象的危害和社會影響極大。
軟土的松軟度較高,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具有極高的壓縮性,高壓縮性對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設質量極為不利,在高度壓縮下的軟土會出現路面開裂、沉降等系列問題。尤其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過程中軟土路基的承重會不斷的持續增加,若在增加過程中超出軟土可承重的能力范圍,軟土路基便會出現導致道路坍塌事件的出現。尤其是我國城市化建設速度越來越快,路面行車的重力越來越高,道路中的軟土路基承載的重力越來越強,會間接地導致軟土路基的變相。
軟土路基若存在施工問題,對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設質量有極大的影響,為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降低因軟土地基施工不到位給人們帶來的不便,必須要對軟土地基加固施工技術的應用加以重視。基于上述軟土地基的基本特點,制定專業的加固施工技術方式。首先是強夯技術在軟土路基加固施工中的應用,能夠強化軟土路基土體強度。強夯技術需利用10t~40t的重錘機械由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起到夯實軟土路基的作用。軟土路基施工的重錘機械落下高度有一定標準,才能確保重錘機械可以對軟土地基的夯實有足夠沖擊力。強夯技術一般主要應用在含有砂碌土質、黏土、碎石以及濕陷性黃土等軟土地基中。強夯技術的最主要特點是施工方式簡單,且成本較低,可在多次工程中重復利用。其不足之處在于若是應用于高飽和度的黏土性質的軟土路基加固施工,效果不太理想。
換填技術與換土技術相同,該技術顧名思義便是將原本的軟土地基換為高質量的土質,以此來避免軟土地基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的影響,增強路基施工效果。軟土路基質量控制的不確定所造成的效果難以預料,因此換填技術是最為便捷的方式。換填技術需施工人員先清除軟土,隨之將質量較好的沙土、碎石、礦渣等材料進行回填,增加路基穩定性和強度,確保市政道路工程不受軟土地基的影響。但是應用該種技術需根據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需求進行,由于不同地區的市政道路工程對路基要求基準存在差異性,換填的材料及方式也需要進行改進。換填技術應用中,需重視回填材料的抗壓縮性問題。
在軟土路基加固之前會采用加荷預壓的形式對軟土地基作出系列處理,該種方式被稱之為排水固結法。該種方式主要是在黏性土壤地基中設置排水柱,利用地基排水固結的特性,來提升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及抗剪強度。排水固結法無法單獨應用,必須要結合其他加固施工方法一同應用。比如排水固結法與加載法的結合,或者與緩速填土法結合,都可發揮出該方法的效果。根據軟土地基特點利用排水固結法排出地基中的水分,可有效降低軟土水分含量,提升軟土路基強度和承重力。排水固結法的應用有效,只能在含水量較高的軟土路基中加以使用,且應用范圍相對較小。
化學固結處理技術顧名思義是利用化學方式加固軟土地基,最常見的方式便是化學固化劑,該種固化劑可改變軟土的基本結構,強化軟土密度。該種方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極為常見,且具有較好的凝固效果,對提升軟土地基強度有極大的幫助。化學固結處理技術的主要應用方式是在軟土路基所產生的裂縫中加入水泥等類似的化學固化劑,提升軟土輕度、強度、硬度,對控制軟土路基的塌陷極為有效,應用效果相對上述技術而言較為明顯,尤其是含水量較高的軟土土層,應用效果最佳,通常情況下化學固結處理技術一般應用在淤泥層的軟土加固中。
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軟土地基加固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極佳,不僅提升了路基的穩定性,還讓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得到有效保證。想要讓軟土地基加固施工技術效果不斷提升,施工人員還需要重點關注軟土路基的特點,根據特點進行針對性分析,尋找合適的加固施工方式應用在軟土路基施工中來。選擇合理的軟土路基加固技術可延長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壽命,確保施工人員及行車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