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 226000)
隨著課程改革邁入“深水區”,指導課程改革前進的新課標理念已經成為指導一線教師深入開展工作的重要理論知識,無論這個知識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其都在客觀、積極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策略.高中數學教學中,將教學策略與新課標理念結合起來,可以實現后者對前者的更好驅動.本文就談談新課標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優化.
課程改革帶來的教學理念是豐富的,在新課標理念下研究高中數學的教學策略,往往需要重視課改理念與教學策略的匹配性.在眾多新課標理念中,以學定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理念而言,以學定教意味著學在前而教在后.這對教師而言,意味著教學策略要做重要的調整,這在客觀上也說明,教學理念對教學策略的影響是十分直接的.
具體地說,教學理念對教學策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當將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理念,調整為先教后學時,不僅僅是教與學的時間關系的調整,而且意味著教師對學生先學的過程與結果的認同,意味著教師相信學生可以通過先學而獲得知識.很顯然,這種相信不應該是盲目的,而應該是一種真正的認同.
以“函數的概念”學習為例,傳統的教學是通過教師教學生去認識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數學模型.而既然認同了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那就意味著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的策略應當是:先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包括在教師提供的情境中,認識到函數與變量的關系,然后結合學生的自學認識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這個時候的教就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面向學生的學習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教.筆者在這里兩次強調有針對性,實際上就是想說明此時的教學策略的重心就在這里,而這恰恰是傳統教學中的盲點.因為傳統教學是將路鋪好了以后學生再走,而新課標理念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走在教師的前面或者旁邊,學生在走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些困難有可能由學生自己克服,而有些困難又離不開教師的幫助.
這種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落實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就會“倒逼”數學教師去尋找相匹配的策略,這樣才能驅動有效教學的實現.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探索和發現新的適合學生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課程變革下高中數學應采用哪些教學策略的問題值得認真研究.事實上,以學定教理念之下的教學策略,最關鍵的就是要注重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實際的匹配性.
以上面所舉的函數的概念教學為例,先學后教理念下的一個重要教學策略,可以概括為“舉例——分析與綜合——概括”策略.其應當體現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
首先,教師通過例子的示范,讓學生去舉出類似的例子.例如筆者所提供的例子是:炮彈斜射出以后,其高度與飛行時間的變化關系;南極臭氧空洞的面積與時間的變化關系……
其次,讓學生去分析,并綜合這些例子的共同點.教師在給出與函數概念相關的例子的時候,自身是清楚這些粒子的共同特征的,但是學生并不清楚.因此他們需要通過自主學習去分析,然后綜合.通常情況下,對上面兩個例子的分析結果,應當是這樣的:炮彈在斜著射出以后,它的飛行高度與時間之間存在著變化關系,而這種變化關系與第二個例子的變化關系具有相似性.正是這種相似性的發現,使得學生可以進一步進行綜合.此處有一個重要的細節是,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這些例子,再去尋找新的例子,這樣的一個尋找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利用自己的發現,去進行演繹的過程,對強化學生的發現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學生通過概括,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而用數學語言去描述概括結果.在上面的例子中,學生初步的概括往往是“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這可以視作函數概念建立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所理解的變量,放到“非空數集”中,然后將變化理解為“對應關系”……這樣函數的概念就會逐步浮現.
新課標理念的根本原則之一,就是以生為本.先學后教實際上就是以生為本的體現方式之一.有人認為,新課程改革理念上最大的改變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確立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必須從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出發,同時還應該盡量靈活開放地實施課堂教學,多個維度地推動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知識獲得和問題解決的過程.
解讀這樣一段表述,筆者所得出的結論就是:新課標理念之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再確定教學策略時,必須高度重視以生為本.即在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先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結果……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來進行.只有這樣,后教與先學之間才能形成良好的銜接關系,后教才能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先學.盡管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近二十年,但是我們應當發現,當下的課堂與真正的先學后教還存在一段距離.而堅持以生為本,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力角度出發,采取合適的策略,則不僅能夠促進數學知識的有效構建,對當下所強調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是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立于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作出多方面的、積極的改變,需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即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有可能發生的情形,尤其是遇到的困難,然后思考這些困難如果站在學生的角度應當怎樣化解.通過這種具有生本特征的教學,高中數學往往可以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在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中,有效地依靠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而內化為學生的內在認識.從教學策略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策略優化后的產物,是教學策略提升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