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孫光龍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設計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1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使得鄉村經濟也有了明顯發展。當然,也正是基于鄉村經濟的巨大改善,方使得人們逐漸對美麗鄉村的規劃與建設給予了較高的重視度,注重城鄉一體化建設,而建設美麗鄉村又是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所以為切實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的,便需要堅持將環境保護及以人為本的宗旨,合理規劃美麗鄉村的建設內容,以便對我國城鄉的一體化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鄉村和美的自然風光當屬大自然給予鄉村地區最寶貴的財富。因此,針對美麗鄉村的規劃設計,實有必要將鄉村獨特的地形地貌考慮在內,繼而因地制宜的發揮其獨特優勢,如通過設計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項目來彰顯美麗鄉村的建設主題等。當然,無論是對鄉村景觀、民居建筑、村落的布局設計或是有關建筑材料的選取過程,美麗鄉村規劃亦當始終遵循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即盡量避免破壞鄉村最原始的地形風貌,以此方有助于促進鄉村生活及生產效率的提升,繼而讓鄉村生活變得更加安逸、舒適。
構建美麗鄉村,最需要遵循的原則便是因地制宜,以此方能在確保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順利同時避免對農民的根本利益造成侵害。尤其是在住房建設方面,需務必讓鄉村原本的風貌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并對規劃建設的程序予以盡可能地優化,如此方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工序,繼而確保理想的服務質量。
為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則針對農民的宣傳教育亦必不可少。對此,政府應專門組織人員,一方面通過對鄉村的全方位調查來確保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則是要加緊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尤其是對于部分逾期不改的違章搭建更是要及時拆除,以免為后續的建設工作帶來困難。當然,具體工作的執行過程,政府還應遣派專職人員去審查鄉村房屋產權的辦理情況,一旦發現未經核準便私自便利規劃許可證的情況,則需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由于鄉村無論是在經濟的發展模式或是生活的方式等各方面均與城鎮之間有著較為明確的差異,故針對空間的規劃建設亦需結合實際情況而定。如基于鄉村地區幾乎家家均飼養有家畜這一情況,且即便經歷改造,部分家庭為維持自身生計也會在飼養家禽方面有所需求,這便意味著他們往往需要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對此,為確保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能可在空間方面滿足當地百姓的生活需求,則必然要將此需求考慮在內,以此方有助于促進人們生活及規劃質量的同步提升。
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優化亦是確保建設順利的重要保障。因此,對于各類維護鄉村環境的基礎設施,諸如垃圾收集站、垃圾中轉站、居民區、鄉村道路及公廁等一眾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亦顯得極為關鍵。與此同時,為最大限度改善鄉村的人居環境,有關公路沿線、村莊入口及河流沿線的綠色景觀建設亦極有其必要性,以此既能將鄉村自然、淳樸的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又能在優化村民的生活同時為村民創造健康、環保的生態環境。
基于鄉村本很便有著自然、和美的風光,故在發展旅游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各地均可結合當地的民土風情來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以此對地方的其他方面經濟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當然,考慮到導致鄉村地區發展緩慢的一大主因便在于資金方面的缺乏,故為切實促進鄉村經濟的有效發展,有關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過程,政府亦需在財政方面給與一定的支持。若地方政府本身財力有限,則可采取引進外資的方式來開展多方合作經營項目,諸如建立“ 果園采摘”和“鄉村休閑度假”等。基于此,不僅能讓游客體會到最真實的鄉村生活,且能通過與村民共同參觀莊園、飼養家禽等方式來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
在進行美麗鄉村規劃過程中,有些人會認為鄉村規劃的技術性較強,從而對于村民的真正需求和想法可能會被忽視,使得一些規劃設計無法成功實現。 在國外的鄉村規劃中,村鎮建設農民占據主導地位,這樣使得鄉村建設的意義變得更加重要,例如韓國政府所提倡的新村運動,此運動確立了村民的主體地位,村民自行開展新村運動,對于鄉村建設的有效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因此在進行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村民的實際需求,從實際出發,將城鄉統籌發展作為規劃設計的發展目標。
倘若將鄉村視為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則該系統之中的主要構成要素則包含了田野、農作物、家畜、村民及水資源等。當然,基于當下的時代背景,物質的傳遞方能有效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而鄉村最基礎的生態因子當屬水與土地,作為植被生長過程所不容或缺的重要養分,植物唯有在土壤和誰的雙重作用下方能獲取到足夠的太陽能,繼而通過食物鏈來實現能量傳遞。由此可見,水與土壤當是鄉村最基礎的生態功能區,而要切實促進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的順利實現,則必然要對生態功能區的保護給予高度重視。
總之,基于城鄉的統籌規劃要想得以順利、有效的落實,便必然要對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而建設美麗鄉村又需基于嚴格的實施標準方能確保理想的建設質量,故為切實維護廣大鄉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則必然要基于標準的實施方案并不斷完善鄉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方能在改變鄉村的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促使鄉村地區逐步往經濟、環保及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