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園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斷有熱詞涌現,“大IP”經歷近十年的發展,在資本的加持下從2015年開始空前繁榮火爆,2018年隨著影視行業“寒冬”資本撤離,影視IP熱度退潮,進入更加理性的調控期。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簡單直譯即知識產權。在我國目前影視文化娛樂產業熱捧的所謂IP,實際是指具有強大的群眾基礎,被大眾所熟知的文學藝術作品的總稱。其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小說、歌曲、漫畫、戲劇、游戲,也可以是一個故事、一首歌、一句話,只要具有內容的獨特性與延展性,有可開發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都可被泛指為IP。本文所論述的影視IP,可以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資本對于網絡小說概念的一個炒作,狹義影視IP通俗說即網絡小說的影視化改編。
在互聯網市場大潮下,網絡小說蓬勃發展,其創作門檻低,高頻率更新度及移動碎片式閱讀方式,契合現代社會年輕人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只要會講故事,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絡寫手。隨著網絡用戶的不斷增長,晉江文學城、紅袖添香、縱橫中文網、瀟湘書院、榕樹下等一批網絡原創文學網站迅速崛起,網絡文學開始向產業化邁進。閱文集團發布的《2016網絡文學發展報告》稱,2016年網絡用戶規模突破3億,網絡文學已成為移動互聯網核心內容和中國最大的UGC(用戶原創內容)文化產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網絡文學網站簽約作者超過1500萬,龐大的用戶群體,近20年的沉淀,使網絡文學積累了大量源頭內容。
從2007年,明曉溪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會有天使替我愛你》在山東衛視暑期黃金檔首播,取得不俗反響,到早期的《美人心計》《來不及說我愛你》等電視劇一度熱播,再到2010年改編自網絡人氣言情小說作家桐華的同名長篇小說《步步驚心》作為首部古裝愛情穿越題材電視劇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開始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一批具有高人氣、高點擊量的網絡小說陸續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裸婚時代》《傾世皇妃》《千山暮雪》《我是特種兵》等題材涉及都市生活、古裝宮斗、言情偶像、當代軍旅等各個類別。
2012年,根據流瀲紫的網絡小說《后宮甄嬛傳》改編的電視劇《甄嬛傳》在東方衛視、安徽衛視黃金檔播出,引起強烈反響。該劇在東方衛視、安徽衛視雙雙排名黃金檔年度第一,成為全民熱議的現象級大劇,收視口碑雙豐收,并一舉囊獲“白玉蘭”獎、“華表”獎、“金鷹”獎、“大學生電視節”、“澳門國際電視節”等多項大獎,成為年度劇王。影視IP水漲船高、行情火爆,影視公司搶購儲備網絡小說資源的爭奪更加白熱化。經過2013、2014年的持續升溫發酵,2015年影視IP迎來了大爆發,《何以笙簫默》《瑯琊榜》《花千骨》《羋月傳》等多部高收視、高點擊量、有話題性和傳播度的大劇熱劇集中釋放,其中《花千骨》作為湖南衛視鉆石獨播劇場的周播劇,52城平均收視達到2.12%,還成功將影視劇與手游結合,打造了古裝劇影游互動的成功范例,成為業界標桿。
2016、2017年影視IP改編潮依舊高溫不減。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由影視IP改編(不包括網絡自制、定制等純網劇)在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有20多部。其中不乏《歡樂頌》《親愛的翻譯官》《老九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熱播劇,這些劇憑借成功的營銷策略,在線上線下形成熱度話題,為電視劇保持了持續熱搜的關注度,取得了較好的收視口碑。但縱觀全年現象級大劇缺乏,更有多部大IP改編投入巨資、有流量小鮮肉、當紅小花加盟,雖有話題熱度,但故事改編脫離原著,生硬注水、劇情拖沓、摳像拼接制作粗糙,還有的涉嫌抄襲侵權等,各種弊病頻頻顯現,被業內人士詬病,遭網友吐槽,收視高開低走慘遭滑鐵盧。
2018年開始,IP改編劇收視集體啞火,從周播劇《瑯琊榜風起長林》、年初的《一路繁花相送》,到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首播的丁墨的同名小說改編電視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改編自驍騎校的同名小說電視劇《橙紅年代》等都收視平平,IP改編失靈,進入低谷期。同年12月,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兩部電視劇相繼跨年播出,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播出根據阿耐原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湖南衛視開播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作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視劇,一舉囊括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等五項大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獲得七項提名入圍獎。之后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播出同樣是該公司出品制作的,根據阿耐原著小說《回家》改編的電視劇《都挺好》,一經播出引起強烈的市場反響,貼近現實的強代入感,使其在各個年齡段觀眾中引起共鳴。在首輪兩家衛視播畢后,又先后在山東衛視、廣東衛視及天津衛視二輪及多輪釋放播出,成為2019年口碑收視的爆款。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也憑借以上幾部劇在影視行業整體下滑不景氣的“寒冬”形勢下,成為年度最大贏家,且坐穩其金牌影視公司的地位。2019年,IP影視改編進入回歸冷靜理性及高品質良性發展時期。
近幾年,傳統經濟疲軟,大量熱錢涌入看似準入門檻較低的影視行業,影視產業成為資本市場競相布局的新寵,影視公司紛紛通過借殼或被收購等方式融資上市。內容為王的時代,影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劇本,所謂一劇之本。但編劇講故事的能力,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心力與心智不可量化的創作過程。傳統優質資源成金字塔式排列,不僅中國,在影視業極度發達的好萊塢,美國作家協會每年登記在案的劇本有35萬之多,這還僅僅是記錄在案的數字,但真正能拍攝成片的優質作品卻寥寥無幾。
影視業發展的持續動力是優質內容的生產,而資本的本質是要求持續不斷的增長點與資源的可復制性。市場上優質資源越來越匱乏緊俏,且創作周期長,時間不可控,影視公司勢必要從其他領域尋找突破口。網絡小說經過多年的繁榮沉淀,積累了大量原創內容,題材涉及都市言情、古裝歷史、軍事科幻、仙俠游戲等各個領域。網絡文學的作者和讀者都是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創作內容比傳統文學更加多樣性,更針對年輕人口味,符合互聯網群體的閱讀審美趨向,其改編成的電視劇從內容風格上更加年輕化、時尚化,更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
高點擊量的網絡小說,擁有大量互聯網讀者,自帶網絡效益和粉絲光環,本身就具有資本所看中的熱度與話題性。同時創作周期大大縮短,短時間內能夠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變現能力強,在改編創作期宣發推廣就可借力。在資本市場的瘋狂追逐下,IP爭奪愈演愈烈,網絡小說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從早期的幾萬、幾十萬直接飆升到百萬級別,甚至炒作到千萬的也不在少數。
近幾年,業界圍繞影視IP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支持者與唱衰者都立場鮮明。文學作品向來是影視劇改編的重要來源,從四大名著到金庸、莫言等文學巨匠的小說作品,文學經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因自帶的優質“基因”,從來都是熱門精品劇的強有力競爭者。像金庸的作品每隔幾年都會有新的翻拍版本問世,《射雕英雄傳》從1983年至今翻拍了4版,在東方衛視周播劇場收官的2017版《射雕英雄傳》,主角全部大膽啟用新人,取得了不錯的收視與較中肯的好評。這與原著故事的魅力和創作者的探索創新都是密不可分的,在當前語境下,這些經典名著更可被稱為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IP”。
其實作為IP本身并沒有問題,只是行業的浮躁和利益的驅使把IP“妖魔化”,認為只要搭上“大IP”的名號,就能吸引明星加盟、熱錢注資,就能得到播出平臺電視臺和網站的青睞,為后續發行營銷省事借力,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增值。網絡小說到影視IP的轉化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文學劇本改編再創作過程,網絡小說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創作模式和互聯網屬性決定了并不是所有網絡IP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過分依賴IP光環、明星效應,而不去考慮電視劇故事結構發展的邏輯規律,題材體量,盲目追求爆款,在市場的檢驗下《幻城》《青云志》《九州天空之城》《致青春》等多部高人氣大IP屢屢失手,高投入高風險也成為影視IP不能回避的雷區。
影視業市場對優質原創內容的渴求與網絡文學自帶流量的超強商業價值,客觀上加速了影視IP的持續火爆,但經過這幾年的瘋狂開掘,網絡文學近二十年積累的優質經典IP基本都被開發殆盡。隨著網絡文學的產業化進程,在資本的驅使下,網絡作家創作的原動力變為迫切渴望被發掘為大IP的急功近利,題材同質化、庸俗化嚴重,盜版侵權抄襲成風,一味追求話題性、點擊量,審美趣味低俗,缺乏文學規范、文化內涵與社會責任,脫離時代主流價值觀等各種問題不斷凸顯。網絡文學經歷了野蠻生長、瘋狂開發到泡沫破滅,在市場的不斷檢驗下,影視公司對IP的追逐也從粗放回歸理性,規范行業,深耕市場,形成全產業鏈開發,是影視IP持續發展的光明之路。
影視公司的影視項目部或劇本研發部門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在各大文學網站、論壇、貼吧、排行榜搜尋篩選優質影視IP資源儲備囤積,而各公司判斷網絡小說的標準不外乎是看各大排行榜的評分、點評、點擊量等人氣指標,但這些數據的準確度和可信性很難查證,高點擊率和人氣也并不代表適合改編成影視劇。一些大型有實力的影視公司紛紛與各大網絡文學網站簽訂合作協議,強強聯合,鎖定一手優質資源,從電影、電視劇、網劇、舞臺劇、游戲、漫畫及各種衍生品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開發。號稱“數字出版第一股”的中文在線發布公告,擬投資1.1億元參與投資根據天下歸元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凰權·弈天下》的攝制制作,作為聯合出品方,中文在線從單純的網文內容提供商向影視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布局顯而易見。
如何在魚龍混雜的海量網絡文學中篩選甄別優質內容,互聯網文化產業亟待建立一套綜合評估體系,確立網絡文學價值體系的行業標準,使網絡文學既保持其原有特色,又要有文學的主流化與規范性,積極扶持這種大眾原創文學形態,提高品質,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內容精品化道路。為影視公司、制片方、投資方甄選優質內容,提供切實可信的技術分析、預警評判、前景規劃。
電視劇是擁有最廣泛群眾基礎、大眾最主要的精神文化產品。影視IP在深度開發其商業價值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價值的體現,不迎合低俗,不盲從跟風,由架空玄幻、升級打怪向關注現實主義題材回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關注社會熱點、生活變遷、個人奮斗,引領大眾的文化審美趨向。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聚焦現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照當下,展示新時代精神氣質。堅定文化自信,有社會擔當、文化擔當,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培根鑄魂,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全方位拓展產業鏈,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既有高原又有高峰,具有鮮活生活氣息和時代活力的優質精品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