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鑫 于合龍 蔣寶軍 叢俏
1.吉林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18 2.吉林農業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18
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和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工程教育強調教育質量是能夠被觀測和測量的,用以衡量培養質量的關鍵是考察學生能夠做什么,而不是簡單地知道什么。遵循工程教育理念,研究工程認證背景下的相關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給水處理》課程是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給水排水專業非常重要的核心專業課程,對環境工程專業和給水排水專業人才素質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課程內容豐富,既有理論教學環節,也有實踐教學環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門課程。
本文以《給水處理》課程為載體,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為指導,結合吉林建筑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和給水排水專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初步的教學改革研究,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通過對環境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2012~2017屆畢業生及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走訪和調查,發現理論知識不扎實,專業技能掌握不透,理論和實踐脫節,實習和企業應用有差異,對新材料、新方法、新設備、新規范掌握不足、理解不透,工程素養急待提高是當前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普遍感到需要加強的環節。
這一問題的產生與傳統教學一直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問題息息相關。工程教育認證強調以成果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并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基于此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均以使學生達到某種學習效果來進行,這對已經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老師和學生均是重大挑戰。要完成以老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實質性轉變,不僅需要老師的決心,更需要老師的實際行動,需要老師在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環節設計等多方面進行準備,工作量巨大。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對最后的學習產出也會有重要影響,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十分重要。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考核等方面均進行了調整和改革。
根據工程教育認證要求,明確了《給水處理》課程對相關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更新了教學大綱,使新的教學大綱更具體、更明確,同時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重新的規劃整合。新版大綱更為明確地指出了具體的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和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清晰,使得教師和學生對這門課程了解更為明確、具體,為后續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實踐中發展的新技術、新進展融入教學中,結合《環保注冊工程師》及《市政注冊設備工程師》考試相關要求、對現有的教材、教學內容進行完善、整合,夯實理論基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實際學習產出。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分析學生學情,強化以學生為中心,將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引入教學課堂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新平臺和技術手段,為高等教育教學帶來了新思路和發展方向[6]。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止簡單地使用板書+ppt組合模式進行教學,還可以利用清華在線、雨課堂、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教學軟件存入課前預先錄制的微課、小視頻及相關的學習資料供學生課前預習,在課中利用這些教學軟件隨時隨地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通過給出的分析數據及時了解不同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
在工程教育認證中,考核作為一種學習效果反饋的有效機制,是必不可缺的一環。期末一張卷定成績的這種考核方式是大多數老師廣泛采用的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學生通常在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真正掌握情況十分不確定。因此,本課程采取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閉卷考試和開卷考試相結合。閉卷考試成績和開卷考試成績所占的權重選擇是關鍵點。在本課程中,開卷成績和閉卷成績的比例采取3:7比較合適。其次重視平時考核,細化并量化平時成績,一學期安排4~5次階段考核,采取課堂測驗的方式,隨堂進行,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是否調整提供依據。
切實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后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以《給水處理》為例,分析了當前在環境工程和給水排水專業高等教育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和課程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