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不斷推進與落實,農村廣播電視無線傳輸的覆蓋面越來越廣,不僅很好地滿足了農戶及時接收各類信息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步伐。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村地區都已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接收,但有些地區的收視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采用的是模擬無線發射技術。為了進一步確保農村廣播電視信號具有更好的穩定性、流暢度以及清晰度,應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應用數字技術。數字技術的優勢在于:數字設備中的各元件均為二進制狀態,有利于電路集成化;數字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與傳遞時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數字技術可存儲大量的音視頻信息;數字具有加密功能,有助于保障農村廣電網絡的安全性。本文重點分析數字技術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的應用。
采用數字化技術,我們可以對視頻信號進行劃分,并基于數字轉換器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視頻信號的數字化處理過程需要經過取樣、離散處理、量化以及編碼分析等環節后方可進行傳播。但是,視頻信號中存在一定的低頻率分量,易導致傳輸干擾現象的發生,因此需要對數字視頻信號進行適當的調節控制,也就是通過增大數字視頻信號的傳輸距離,一方面提升抗干擾水平與數字信號的傳輸質量,另一方面可通過無線寬帶壓縮技術縮小與寬帶頻率之間的差距。
農村廣播電視中的音頻也是重要內容之一,音頻對應的型號會關系到廣電節目的效果。為確保其質量,應進行相關的數字化處理,與視頻信號的數字化處理過程一樣,也需要經過取樣、量化、分析、編碼轉化等多個環節。其中,取樣是根據采樣頻率采集音頻,在此環節應盡量降低雜音干擾。通過數字化處理后的音頻數據,可應用數字音頻嵌入技術進一步提升質量。首先,在信息數據中設置階段,將不同聲道的音頻嵌入到相關階段的節點后,實現畫面與音頻的同步。其次,采用數字分量串行接口實現數字音頻的直接嵌入,最終合并成完整的音視頻信號。
當前,數字技術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的應用愈加普及,一些廣電節目在制作時已采用數字音頻調音技術,從而提高廣電節目的制作效果。數字音頻調音技術集中于調音臺,能處理所有路徑的音頻信號,在增強音頻飽滿度與立體感的同時降低串音與噪聲的發生。此外,傳統的廣電節目不能實現回看與點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收看體驗。我們可以通過數字云技術,將廣電節目存儲至無線互聯網云數據庫中,用戶想收看時可直接從云客戶端進行點播。云技術的應用是數字技術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應用中的一項革新,有效促進了農村廣電業的數字化發展。
農村廣電無線通信過程中使用的是數字化光纖技術,屬于網絡優化技術之一,其傳輸信號的過程是以光纖或者光纜作為媒介,涉及到的儀器主要有光接收器、光發射器以及調制解調器等。數字化光纖技術采用的是二進碼,能很好地保證無線網絡通信的穩定性,也就是只要識別0與1的電平數字化電路即可,不僅增強了農村廣播電視信號的控制質量與效率,而且也便于農村廣播電視的音視頻信號的存儲。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工作人員需注重這些精密設備的保養,做好防雷防電措施,確保機房維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在維護過程中,工作人員可對廣電無線傳輸的分配網進行分段式維護,以確保農村廣電無線網絡的穩定與性能優化。
數字技術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應用廣泛,但是也存在一些影響因素,對其應用產生阻力。
第一,數字技術的應用需要對廣電圖像信號進行抽樣的編碼處理,而抽樣值對“比特數”與“抽樣速度”均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寬通頻帶”的支撐。而對于我國所有農村地區實現“寬通頻帶”仍存在一定的難度。
第二,數字技術的應用需要配置專門的數字設備,數字設備的購置與安裝開銷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同時維護與保養這些數字設備也對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對于農村地區推進數字技術的應用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阻力。
第三,數字技術對應的是數字信號,其具有許多優勢,但其卻不像模擬信號那樣直觀,不能連續性地進行信號監視。因此,對于數字信號的監視需要附加D/A轉換器,借助音視頻特征分析圖像的方式進行監視,這對于典型數字信號多少會產生一定的損傷。
根據不同的壓縮碼率,數字技術的傳輸方式可分為兩種,分別是:低壓縮碼率、標準壓縮碼率。不同的數字技術傳輸方式,其影響的覆蓋范圍也是不一樣的。其中,低壓縮碼率采用的是MUDS系統與微波數字技術,其對應的干線容量很小。所以若采用低壓縮碼率,農戶可接收一些基本的廣播電視節目,且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較好,但后期對電視節目信號進行擴容時就會遭遇一些困難。而標準壓縮碼率采用的是MMDS系統,頻率達2.5GHZ,在廣播電視節目的傳輸與數量上均具有優勢,且能很好地應對系統的后期擴容與升級。所以,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中宜選擇標準壓縮碼率這種數字技術的傳輸方式。
農村廣播電視無線信號的傳輸損耗與媒介、傳播與極化方式、電波頻率以及傳輸距離均存在一定關系。一方面,在無線信號實際傳輸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傳輸損耗可能會對廣播電視產生的影響,注意設置適當的天線高度,尤其是對于一些邊遠的山區農村,可利用山體的形狀創造相對獨立的空間以降低反射波,實現廣播電視無線信號的更好傳播。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基站點的發射頻率以及信號接收,基站的位置選定也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質以及其他方面的環境因素,且當某發射點接收無線信號時,注意避開頻率一致或接近的信號。
對于一小部分農村偏僻散戶而言,其住房的周圍可能無信號接收點或者信號不好,可以通過加裝天線與供電放大器以滿足收視需求。通常情況下,廣播電視接收信號的載噪比在28db至30db的范圍內,誤碼率在10.6至10.8范圍即可。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天線的安裝要考慮到雷擊問題。因此,天線應盡量安裝在較低的凹處,一定要做好避雷處理。此外,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衛星天線是重要設備之一,可采用小片網擴容的方式控制衛星天線的信號頻率,并通過干線放大器返送至衛星接收機,從而實現接收更多廣播電視節目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農村廣電業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提升農村廣電的質量,數字技術在農村廣電無線覆蓋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數字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農村廣播電視的發展,也為農村廣電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普及應用,農村廣播電視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向農戶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并逐步實現農村廣電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