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坤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廣東 深圳 518040)
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發展,國內城市變得越來越漂亮。作為城市空間的一份子,道路及其附屬設施的景觀藝術設計越來越受到政府、大眾的關注。深圳于2016年開始提出在道路設計中增加景觀藝術設計專篇,并于2017年年初開始道路景觀藝術設計審查工作。隨著深圳城市質量年、提升年活動及實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行動的開展,道路的景觀藝術設計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現就深圳開展道路景觀藝術審查情況及體會作一介紹。
深圳市在2015年提出了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城市的目標,2016年在新編制的深圳市道路設計標準中設置了特定章節,對道路、橋梁、隧道景觀藝術設計進行要求和引導。一方面,在道路設計的方案構思階段,強調道路設計與城市設計的關聯,注重道路景觀與城市的協調與融合,此階段要由城市規劃師、建筑師、景觀工程師主導,提出道路景觀藝術設計理念、思路,設計原則及設計目標;另一方面,要求道路設計師要著重道路主體自身的舒適感和美感,關注人性化設計,力爭主體結構達到結構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尤其是橋梁和人行天橋,不求怪、異。
道路景觀藝術設計全過程審查對行政管理部門而言是一種新的嘗試。目前,深圳市道路景觀藝術設計按三階段進行審查,即方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階段。這主要是結合了目前深圳市道路設計行政審查制度和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確定的。現行道路設計行政審查是按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三階段進行的。景觀藝術設計審查參考了道路設計行政審查制度,要求每階段行政審批后進行景觀藝術設計審查。深圳道路設計行政審查分工是,工程方案主要依據交通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規劃部門參照交通部門審查后的方案進行用地和管線審查,發改部門主要審查工程費用。因此,行政審查后,明晰了工程設計的推薦方案和比較方案,在此基礎上,一方面道路景觀藝術方案可在穩定的工程方案基礎上進行,有利于提高設計和審批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景觀藝術部分增加的費用也可納入相應的估算或概算申報中,保證工程投資規模的合理性。
景觀藝術沒有固定的設計標準,也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為充分發揮設計者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審查要點要有一定的靈活度。深圳市道路景觀藝術審查要點主要依據深圳市編制的道路、橋梁、隧道設計標準,參考《公用市政工程編制深度要求》,結合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海綿城市、BIM等)進行編制。一方面,供專家審查時參考,另一方面,供設計者進行景觀設計時參考。
審查要點根據方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三個階段的審查要求編制,由設計文件審查要點和設計文件要求組成,并附有景觀藝術設計自查信息表。
景觀藝術審查要點包括設計總體要求和各專業審查要點。
(1)設計總體要求提出了景觀藝術設計的總體原則,主要內容為:明確相關城市規劃或城市設計對景觀藝術設計的要求;明確項目應當協調或利用的周邊自然及人文景觀要素;明確項目道路沿線主要開發性質、建筑物立面與后退空間、公共空間、圍合空間等;明確道路主要性質、通行功能、道路類型以及沿線公交停靠和慢行活動要求;明確項目景觀藝術設計特色、設計目標、原則及總體構思;對項目全要素(機動車道、慢行系統、城市家具、植物綠化等)及道路兩側建筑立面進行景觀藝術設計,總體方案科學,意向方案合理,不同空間及不同專業設計彼此協調。
(2)各專業審查要點按照道路工程涉及的道路、橋梁、隧道、廣場、綠化等不同專業,細分各專業景觀要素并提出設計內容。比如道路專業,提出了:道路平、縱斷面和橫斷面設計與景觀環境的結合和對景觀視線的影響要求;道路平面交叉口景觀設計的要求;慢行系統景觀設計要求;道路附屬設施(包括道牙、護欄、邊坡、擋墻等)景觀設計要求。
景觀藝術設計文件要求:一是文本要求,包括設計專篇說明、匯報材料、效果圖、電子文件;二是電子文檔,提供BIM+GIS電子文件,包括人行視點、司乘人員視點的漫游展示;三是重要斷面、部位、節點效果圖,以及主景樹花開時節效果圖,道路夜景圖。
道路景觀藝術審查以專家評審會的形式進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邀請專家參加。評審會是開放式的,各設計單位均可旁聽。專家在道路建設主管部門專家庫內選取,專家庫專家一般由路橋、隧道、建筑、城市設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藝術設計等專業組成。
專家審查會意見由道路建設主管部門印發。景觀藝術方案評審不通過的,不能進行下一步行政審批申報工作。
為盡快提升道路景觀藝術設計水平,道路建設主管部門除開展專題景觀藝術講座外,還定期進行道路景觀藝術設計講評,即針對某一時期景觀藝術評審情況進行講評。介紹好的景觀藝術方案的設計特點和不滿足要求的設計方案的改善措施,有時也會對某類問題進行針對性剖析,提出改進建議。
道路景觀藝術設計要求是,先根據工程項目所處的環境要素和城市設計要素開展概念設計,提出設計理念、思路、目標,然后開展城市景觀、文化藝術、建筑風格研究,逐步深化,依次形成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成果,并逐步落實上階段的設計意圖,進而達到設計目標。
為進一步加強對景觀藝術設計的管理,提高景觀藝術設計水平,景觀藝術設計審查部門提出了以下要求:未能通過景觀藝術設計審查的建設項目,不能進行下一階段設計成果的審批申報工作,同時將設計單位一年內未能通過景觀藝術設計評審的次數納入道路建設主管部門制定的負面清單中進行相應的處罰。
經過兩年多的設計和評審探索,各設計單位景觀藝術設計水平有了較大進步,道路景觀藝術效果有了明顯提升。但是,道路景觀藝術設計涉及面廣,參與設計的專業多,加之道路設計前期工作要求時間緊,設計單位提供的道路景觀藝術設計成果有諸多尚需研究、完善、提高之處。在景觀審查中,發現景觀設計存在一些問題。
(1)缺少協調。道路及附屬工程是城市空間的一部分,因此道路設計首先應從空間上著眼,使其與周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城市建筑相協調,其次是加強道路、橋梁等構筑物的空間及建筑設計。但是,由于道路紅線的限制,道路景觀藝術設計往往不能覆蓋整個空間,或道路周邊優美的自然風景、人文景觀得不到充分借用和利用。這就需要與相關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部分設計單位能綜合考慮,在與相關管理部門進行協調和溝通后,進行一體化設計,分步實施,但更多的設計單位只在道路紅線內進行考慮,缺少協調和關聯,形成了景觀藝術設計上的欠缺。
(2)缺少人才。雖然道路建設主管部門要求道路設計在方案階段,尤其是方案構思階段,應由城市規劃師或建筑師或景觀工程師主導,提出道路景觀藝術設計理念、思路,道路設計工程師與之合作,推出既有美感又符合受力特性的方案。但事實是,建筑師與工程師往往配合和溝通不夠,要么提出的方案不符合受力特性,出現怪異方案,要么是以工程師為主導,提出的方案造型不夠美觀。這雖然是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配合問題,但也反映缺乏既懂建筑又懂結構的復合人才。這也許牽涉到我國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但確實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
(3)缺少內涵。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多數景觀藝術設計要么提出的方案空有理念,不能在工程中體現,要么先有方案,再湊理念,使理念空洞無物,方案沒有靈魂。這兩種情況,都使設計方案缺少內涵。
(4)缺少創新。基于缺少人才,加之建筑師與工程師溝通、合作不暢,道路景觀藝術原創方案不多。
深圳自2017年正式啟動道路景觀藝術設計審查工作以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高度重視道路景觀藝術設計工作,發改、規劃、城管部門也給予大力支持,已形成重視道路景觀藝術設計的良好氛圍,審查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道路景觀藝術設計審查尚處在探索階段,針對“四個缺少”問題,深圳應充分發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精神,不斷提高參與者的理念意識,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注重吸引和培養復合型人才,以進一步提高道路景觀藝術設計質量和設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