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林翩
現階段,我國的品牌建設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一直在不斷地對品牌要素進行創新和摸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化的進展,中國媒體產業也獲得了蓬勃的發展,雜志期刊市場隨之快速發展和進步,同行業和產品品牌之間的競爭逐漸變得白熱化,爭奪市場發展空間。對此,雜志必須積極探索新的創新改革方向,提高刊物的品牌競爭力,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品牌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品牌功能與效應上。首先,品牌具有很多功能:(1)儲存功能,品牌就是一個企業形象創造、存儲、再創造、再存儲的經營過程;(2)形象塑造功能,品牌能夠賦予企業個性與文化等意義,有助于企業形象塑造;(3)增值功能,同樣的商品貼上不同的品牌標識,它們的價格也會有差異;(4)維權功能,品牌經過專利和商標注冊后能夠通過法律手段防止他人非法盜用品牌或者損害品牌的聲譽;(5)吸引顧客,品牌能夠使顧客建立品牌偏好,進而關注本品牌的產品。
其次,品牌具有以下名牌效應:(1)磁場效應。當企業或產品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極高的威望,就會對消費者形成磁石效應,吸引其反復購買,形成品牌的良性循環。(2)內斂效應。品牌中蘊含著品牌文化,是企業文化中的一部分,品牌的良好形象能夠使企業員工產生自豪感,從而聚合員工的精力、才力、智力等因素,使企業得到提升。
《上黨晚報》創刊于2000年,被定位為都市類報紙。在創刊之后,它充分發展和利用了自身的宣傳功能,弘揚正氣,倡導新風,針砭時弊,鞭策落后,成為實踐“三個代表”和宣傳“兩個文明”的重要陣地,在當地主流媒體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上黨晚報·教育周刊》是伴隨著《上黨晚報》的發展步伐在2011年創刊。自創刊以來,《上黨晚報·教育周刊》一直立足教育,以“內容為王,特色立報”為辦刊宗旨,宣傳教育,以貼近實際、貼近家庭、貼近師生為理念,對教育管理的發展、教育改革的創新以及校園師風師德的建設等方面進行報道,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進一步推動了教育事業的進步,同時對于當地文明建設的穩步進行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品牌之爭成為焦點,在我國期刊市場中亦不例外,建立強勢品牌的發展道路,成為我國期刊雜志發展的共識。在品牌的加持下,才能將期刊同其他競爭對手鮮明地區分開來,且品牌中蘊含的精神象征也是期刊品質與實力的重要體現。一個成功的品牌,對于期刊來說是重要的無形資產。
《上黨晚報·教育周刊》是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新銳雜志,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品牌。但在新媒體時代,期刊雜志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上黨晚報·教育周刊》要始終緊跟時代步伐,對品牌不斷創新和傳播,才能永葆其品牌效應。
當下,加強品牌創新與傳播是品牌塑造的重要要求,新媒體時代《上黨晚報·教育周刊》的品牌創新與傳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期刊品質是其品牌的生命,《上黨晚報·教育周刊》品牌的形成離不開其對自身品質的高要求。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更需要立足教育特色,對周刊內容質量進行強化。在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動態進行報道的同時,應把握好當地教育工作重點,例如《上黨晚報·教育周刊》的《不光“能上學”,還要“上好學”》《長治中考新政策詳細解讀》等一系列圍繞教育新政進行的第一時間的報道,每一篇報道都震撼人心,充分體現了周刊對民生的關注,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另外,《上黨晚報·教育周刊》還圍繞校園,對校園內發生的新人、新事以及新氣象進行熱情的報道和謳歌,例如《我市7少年入選全省“美德少年”》《我市21名教師榮膺山西省師德標兵》等,極大地激勵了教育工作者的熱情與積極性。當然,對于社會熱點,周刊也需繼續給予關注,如《課改:回歸與發展——對話全國著名課改專家、中國教師報編輯部主任李炳亭》等深度報道,在刊發之后能夠引起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和深思。
品牌的設計是品牌中重要內容,新媒體時代的《上黨晚報·教育周刊》應注重對品牌的設計進行創新。雜志的封面雖然并非判斷雜志好壞的指標,卻可對雜志風格與主旨進行體現,在雜志品牌形象塑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上黨晚報·教育周刊》應創新標識設計,是其能夠充分反映自身特色與主旨,強化受眾對自身品牌的認知。如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就有著獨特的品牌標識,即一個黃色方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其品牌重要標志。《教育周刊》也應重視在雜志封面上的策劃與繪制,可基于不同專題,對不同封面進行選擇,在封面的選擇應不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同時應具備深意,加深讀者對雜志的印象和品牌形象的理解。
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傳統廣告宣傳模式投資大、收效小,探索多渠道的宣傳模式成為品牌推廣的重要趨勢。《教育周刊》也應對品牌的市場宣傳進行創新,探索更多有效的宣傳方式,明確品牌創新與傳播的最終目標特性就是要體現出差異性、溝通性、體驗性和關聯性。如邀請知名藝人擴大品牌知名度,同其他強勢媒體合作舉辦“榜單評選”活動,加強同電視業界和學界的合作關系等,借助多種渠道宣傳自己的品牌理念,推動周刊的品牌建設。另外,《上黨晚報·教育周刊》還可以參與一些商業活動,如引入民意調查等,在提升雜志影響力的同時,使雜志能夠同市場實現更好的對接,同客戶資源有機整合。
總的來說,建立強勢的媒介品牌、開展品牌化經營是《上黨晚報·教育周刊》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的必經之路。在未來的發展中,《上黨晚報·教育周刊》要不斷與時俱進,秉持改革創新的精神,以敏銳的視角對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動態變化進行記錄和報道,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為推動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