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擎輝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信息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關鍵字:科技傳媒;農業科技傳播;發展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在大眾日常生活當中的地位愈加明顯,現已逐漸成為核心影響力。新形勢下,人們對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以及準確性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將科學技術與公眾有機鏈接,就應當不斷強化科技理念,使其在新農村建設當中充分發揮效能,進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以下則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從本質上來看,科技傳媒中包含了大量的新技術、新知識,將其滲透于農業科技當中,一方面可革新以往的傳播模式與內容,另一方面亦可加快現代農業生產步伐。例如,農業科技工作者能夠合理應用科技傳媒來第一時間獲取所需數據與資料,并結合這些資料展開進一步的深度探索與研究,進而實現科研資源的高效利用。另外,通過媒體傳播渠道可讓大眾全面了解科技發展現狀,有利于農業科技成果的轉換以及應用。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最為重視的農業經濟問題,現如今我國已經推出了多種惠農政策,為農民的幸福生活提供著保障。為了使廣大農民可認識并了解這些政策,則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傳媒的效能,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途徑來展開大力宣傳。同時,應當側重于將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典型人物案例傳播于群眾當中。除此以外,媒體亦要以多元化的形式披露一定負面事件,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進而不斷增強農民的防范意識,使他們可合理應用惠農政策改善生活。
科普宣傳可以說是科技傳媒最為核心的特點,也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新時代媒體更加側重于滿足群眾的各項需求,為群眾提供更加及時、更加全面、更加切實的信息,而對農業來說則還需不斷傳播現代農業資訊。在信息傳播時,應當重視目標群體的確定,一般情況下以帶頭人、決策人為主,使他們可開發科農業科技資訊,充分發揮帶頭作用,走上致富道路。
科技傳播內容的全面性主要可分為科學性以及真實性兩大層面。首先,在展開農業科技傳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虛假科技成果傳播的危害,嚴格執行有關部門的標準規定,確保其權威性以及科學性,指導農民群眾以科學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其次,應當重視科技傳播內容的真實性,結合農村經濟現狀提取更貼合實際的技術、資料、數據等,嚴禁夸大事實,以端正且負責的態度為農民群眾提供具有切實意義的先進科學技術相關信息。
相對于城市群體來說,農村群體大多文化程度較低,而不同地區亦有著不同的語言、生活等習慣,因此在發揮科技傳媒作用的過程中應當掌握農民群眾的基本訴求,從海量信息中挑選更為適宜的內容來制作節目,將深奧的問題簡單化,確保農民可以真正地理解其中內涵,不斷提升傳播效果與質量。同時,還可以將娛樂元素與農業科技類節目有效融合,以地方方言、小品、故事會等形式增添節目的趣味性,使農民可以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多知識。
通過對目前農業節目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筆者發現部分節目編排較為混亂,節目效果遠遠達不到既定要求。歸根結底,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在于未能重視前期策劃工作。新形勢下,相關人員應當加強重視前期策劃,立足于實際情況豐富農業科技類節目的精彩性以及多元性,以此來提升農民群眾的欣賞水平。同時,應當打造更具優勢的農業節目品牌,切勿一味追求“實”,應在此基礎上融入“精”,指導農民以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科技傳媒的需求日漸廣泛,為了提升其傳播質量與效率,必須應當重視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的革新。創新是傳媒的主要推動力,在制作農業科技節目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跟隨時代發展步伐,時刻關注時代前沿的先進技術,將其合理融入到傳播內容當中,并借助互聯網渠道來進行大力推廣與宣傳,使農民群眾可通過各種方式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資源,進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綜上所述,合理應用科技傳媒對農業科技傳播途徑以及內容的拓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現階段應充分認識其作用,并從合理提升科技傳播內容的全面性、掌握群眾基本訴求等方面做起,探索創新發展的有效對策,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