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聰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貫嶺鄉人民政府,四川 綿陽 622771)
隨著近幾年國內茶文化的大力宣傳,無論是國內民眾還是國際友人對茶葉的熱愛程度逐漸攀升,茶葉產業逐漸擴大,從而產業種植園的規模也隨著逐年上升。據數據顯示,茶葉重點種植區陜西、湖北和四川、貴州等省的茶園的面積均以每年20萬畝的增長速度在擴大。而就產量而言,產茶省的茶葉持續增產,貴州增產4萬噸以上,福建、四川和云南各增產2萬噸以上。面對如此形勢大好的產量比,對比下在茶葉種植的技術和管理上,依然在某些地區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比如很多不適宜產業種植的地區強行規劃成茶葉種植區,不適宜的氣候自然條件會導致茶葉種植生產率不高,茶葉質量較低等情況;除此之外,缺乏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和方法,比如水分的攝取、施肥情況的記錄、病蟲害的防治等等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方法,是很難培養出高質量、高產量的茶葉的。還有近幾年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茶葉種植業逐漸被現代化的茶葉種植業所代替,在茶葉種植過程中,一體化生產收割、或者自動化的濕度監測技術等等,不斷被使用在茶葉種植中,由此可見,高質量的人才管理也是新形勢下茶葉種植所需要的。
新形勢下,勢必要有一套科學的、合理的茶葉種植管理辦法,現代化的茶葉種植逐漸往一體化、自動化和產業化方面發展。對茶葉的種植要點和種植技術都要有一個梳理熟悉的過程。所以對于茶園來說,如何選苗、育苗期如何壯苗、成長期如何滿足對光照、水分和溫度的需求都要有一個嚴苛的要求和標準。同時比如茶園發生大面積的病蟲害時該如何防治,也需要提前制定一系列的防護措施。配備高科技的生產管理機器雖然是能夠保證茶園產量提高的一大舉措。但是高效的、成熟的生產管理辦法也是保證茶園高產量的一大法寶。
除了在管理辦法上要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除此之外就是在種植技術的改進了,近幾年隨著國內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應用到茶葉種植上的技術也不斷改進,相較于傳統茶葉種植業,技術的不斷應用和改進,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種植規模,而且通過科學種植的技術有助于茶葉質量的大大提升。
對于茶葉種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合適的種植區,針對茶葉生長的特殊習性,一般是選擇溫度差較小,濕度較大的區域作為茶葉種植區。并且茶葉種植對土壤地質條件比較苛刻,并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宜開發為茶葉種植區的。雖然近幾年茶葉產業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盲目的進行茶葉擴大范圍的種植。適宜的氣候溫度條件和一定的空氣濕度,才是有利于茶葉生產的主要區域。所以要想提高茶葉的生產產量,第一步就是要選擇適宜的生態條件地區作為主要茶葉種植區。
茶葉種植除了要有適宜的種植區域之外,整個種植到收割生產的一系列過程中要有嚴謹的組織管理性的。例如每個季節的濕度把握,茶樹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水分、陽光、溫度控制,和選擇在哪個季節來采取茶葉等等,都要制定一套詳細的、嚴謹的組織管理方法。不管是生產業還是茶業生產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全面整體的生產管理辦法,是無法有序、正常運轉、維持和進行整個茶業生產業的。從考察土壤地質條件到選擇合適的濕度溫度氣候自然條件為適宜的茶葉種植地,到選苗育苗,茶樹的生長需要哪些營養水分并防治病蟲害的侵害,最后到茶葉的摘取和制成成品等等,這一系列的茶葉生產是離不開一套嚴謹科學的標準制度的。不管是對人的管理還是對茶園的經營管理,一個產量高,質量優的茶園必定是一個在管理方面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的。這些都是科學合理管理辦法的功勞,由此可見對于茶園生產來講,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是非常有幫助的。
新形勢下茶葉種植逐漸向現代化科技化發展,這其中高科技的技術人才也是非常匱乏的。一體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工藝是需要更高科技的技術型人才的。人才在現代這個社會是非常緊缺的,茶業生產管理方面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緊缺的。針對茶園內應用到的高科技和技術型改造,是需要一定技術型人才來掌握和應用的。
綜上所述,在整體茶葉文化產業發展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雖然大環境大背景的形勢非常有利于茶葉的生產和產出,也促進了茶葉種植逐漸擴大規模,但是沒有合理科學的茶園管理方法和掌握茶葉生長的習性特點,和采用現代化的生產作業手段,是非常不利于提高現代茶葉生產產量的。尤其是現階段,茶葉產業供不應求,在大市場下更是要求要有高質量高產量的茶葉產業。通過改善技術手段方法和充分應用科技型人才,才能大力提升茶葉的質量和產量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