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禹
(凌海市農業農村發展中心,遼寧 錦州 121200)
引進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稻谷穎殼育苗營養基育苗載體技術,利用加工完成的營養基取代營養土,通過催芽—綠化—硬化等機械化作業工藝流程,在工廠內育成水稻壯苗,采用訂單形式銷售給稻農。
面對加入WTO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如何穩定發展水稻這一優勢產業,已成為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一環。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而我國不僅是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而且由于節水技術不普及,耕作粗放等原因又恰恰是水資源浪費嚴重的國家。以水稻傳統育苗技術特別是分戶育苗播秧種稻為例,浪費了大量的水土資源和能源,越來越不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形勢要求。以稻谷穎殼育苗營養基為載體的工廠化集中設施育苗技術,因其輕型、高效、高科技含量,便于產業化的顯著特點,具有極廣闊的應用前景。
稻谷穎殼育苗營養基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水稻育苗載體技術,它100%采用通常廢棄的稻谷穎殼,工藝流程簡潔,只需用少量幾臺設備就可將稻谷加工成一定厚度的長方形片狀營養基,其厚度、長度可根據需要調節,它完全克服了傳統營養土育苗所存在的勞動強度大、不易于培育壯秧、污染環境、勞動效率低、育苗成本高等問題。
項目申報單位于2010年引進水稻無土育苗試驗項目,當年即獲成功,利用三年時間完成了該項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工作任務,掌握了技術的關鍵。并且與國內研發類似技術產品的權威部門保持著密切聯系。
利用示范、輻射,幾年來我場已推廣綠色大米3500畝,無公害蔬菜10000畝。
我場具有強有力的組織,完善的推廣隊伍,管理人員專業素質高,事業心強,責權利明確。
凌海市現有水田27.9萬畝,春季育苗達到壯苗標準的不足50%,其主要原因是分戶育苗溫度難以控制,病重質差,每年死苗率達20%左右。因此稻農要多育苗20%以上以備不足,大大提高了育苗成本,又浪費了大量的有限的水資源。此外,水稻品種雜亂,推廣優良品種難度較大。第三,育苗床土匱乏,稻農取盡溝渠林地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加劇。近年來,大部分已采用園田旱育苗,育苗床土的匱乏更為突出。
以稻谷穎殼育苗營養載體的工廠化育苗,不僅解決了土源和品種雜亂問題,而且集中在工廠內育苗,在免疫環境中生長,奠定了壯秧基礎并且節省了大量勞力,還可節水60-90%,是公益性服務部門走技物結合、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發展壯大自己的重要途徑。
資源條件:具有國撥耕地200畝,且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并具有水電基礎設施。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凌海市科技示范場位于凌海市城南,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與秦沈高速鐵路交叉處,北鄰國道102線。
凌海市有水田20萬畝,作為原材料的稻殼比較充足,實施工廠化育苗又能變廢為寶。
工廠化輕型高效稻作技術是我國政府重點支持的發展未來農業的戰略性技術措施,申請單位在此項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消化、吸收、創新方面達到了較為先進的水平。實踐證明,其完成的技術成果的嚴密性、經濟合理性和創新突破性,而與國內工廠化農業技術產品開發單位的良好關系和申請單位自身固有的人才實力、組織管理保障為此提供了更強有力的保證,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則為此提供了廣闊空間。
實行工廠化輕型簡化稻作,與傳統分戶營養土育苗、手工移栽相比,平均每畝本田降本增效可達60-100元,項目實施期間可累計創經濟效益總額為300-500萬元。
(1)工廠化育壯秧可比一般秧苗每畝增產100kg左右,可增加產值220-240元,5萬畝水田可增產500萬kg,增加社會效益1100-1200萬元。
(2)項目實施期間可累計節省用工40萬個工日,在顯著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解放出來的這部分生產力約可獲得農業外收入4800萬元。
(3)該項目節水、節土,低能耗、高產出,若實施,必將獲得巨大的生態效益,對于我地區稻作可持續發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