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玲,高海俠
(澄城縣林業技術推廣站,陜西 渭南 715200)
關鍵字:花椒;高產栽培;病蟲害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我國花椒種植面積逐漸上升,其經濟價值也不斷上漲,具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澄城縣地處渭北旱原東北部,近幾年為了發展地域經濟,該縣抓住產業優勢,將重點放在拓展特色產業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設起近27萬畝的優質花椒種植基地,現已將其作為最為核心的支柱產業之一。現階段為了進一步提高花椒產量,必須優化其高產栽培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下則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處理種子是花椒栽培的第一道工序,這一工序直接關系著花椒產量。種子處理方式的選擇應當以氣候、降雨、土壤等為基準,結合品種特點,確保處理方式的適宜性。通常情況下,最為常見的方式則為浸泡法,主要是指將花椒種子與堿面混合,比例為40g的種子、1g的堿面,混合之后加入清水,去除水面空粒,放置48h左右,再撈出清洗干凈即可。還有一種方法為牛糞拌種,一般比例為6:1,拌種完成將其曬干,最后分塊直接存儲,來年春季再播種。
育苗時應當注意苗圃的位置以及擺向,應當同時滿足陽光充足、背風、有坡度三個要求。首先,以沙質土壤為主,育苗前進行翻土,將距離控制在30cm作用;其次,為了確保幼苗成活率以及生長速率,可合理施加肥料,一般用量約為7.5~15kg/m3。另外,若是選用牛糞拌種的處理方式,則應當采取搭棚以及覆膜的方式來提高出芽率,并將確保棚內溫度低于三十攝氏度。
選取花椒園區是科學建園的第一步驟,種植人員應以土壤肥力、通風、排水、光照等為基準來合理選擇,這樣才能有效確保養分充足。移栽前180d左右應當展開土地翻耕工作,深度約為40cm左右,同樣地亦可施加有機肥。除此以外,還應當做好清理園區工作,將園區內較大的土塊以及雜草及時清除,為花椒生長提供適宜環境。定植時,優先選用高度為40~70cm的花椒苗,若是花椒苗須根較多,則需要修理,這樣才能滿足最佳的生長要求。
做好田間管理可進一步確保花椒質量,因此必須應加強重視。田間管理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嫁接方式,且在嫁接之前1個月之內收集苗穗,亦應當結合生長情況選擇適宜的修剪方法。通常情況下,5月中旬左右花椒就會開始凋零,此時應當適宜地噴灑藥劑,如盛花期可選用赤霉素,這樣即可提高產量。
(1)癥狀:枝條上出現不規則菌膜組織,最先為灰白色,隨后顏色逐漸加深,變為深褐色。有的菌膜組織后期干縮,從枝干上脫落下來。該病為真菌類病害,在潮濕、不透光的環境下極易發生,且與蚧殼蟲有著密切關系。
(2)綜合防治:①結合地域特點以及生物特性,選擇適宜的花椒品種;②合理規劃種植密度,確保透風以及透光,有效降低園區內病菌數量;③及時修剪病枝,抑制病害傳播,促進花椒生長結果;④選用波爾多液藥劑,或者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選用適宜濃度的石硫合劑,同時防治病菌以及蚧殼蟲;⑤以生物防治為主防治蚧殼蟲,在園區內釋放適量的二星瓢蟲。
(1)癥狀:成蟲為害情況不太嚴重,主要咬食葉片,幼蟲為害情況較為嚴重,可直接破壞植株組織結構,降低花椒生長速率,最終導致減產。成蟲7月份左右產卵,8月之后開始孵化,幼蟲越冬,來年春季危害花椒植株,嚴重時植株會逐漸枯萎。
(2)綜合防治:①做好園區清理工作,將病葉、病枝集中燒毀,并及時清除花椒植株上老翹皮;②7月份左右加大人工捕殺力度,從根源上降低蟲卵量,或者可以釋放一定量川硬皮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③結合病害情況選擇適宜藥劑,如強力滅牛靈乳劑,將其注入蛀食孔。
(1)癥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生該病害時葉片出現綠色病斑,葉背則出現形黃褐色夏孢子堆,后期導致葉片脫落,影響花椒產量。通常情況下7、8月份發病率較高,且氣候潮濕多雨、園區內通風透光性能差更易染病。該病病菌能夠通過氣流快速傳播。
(2)綜合防治:①清理園區內病葉,集中燒毀;②選擇適宜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確保生長階段養分與水分充足,有效降低病害發生幾率;③6、7月份合理選用25%丙環唑乳油1000~1500倍液,晴天及時噴灑;④采摘之后,再次選用適宜藥劑,消滅寄生的病菌,避免來年病菌蔓延。
(1)癥狀:該蟲亦可稱為膩蟲,主要為害嫩葉和幼果。嫩葉出現卷曲癥狀,病蟲排泄物附著在葉面,降低光合作用效率,且亦會附著于幼果,影響幼果正常發育。該蟲繁殖能力極強,且溫濕度適宜繁殖速度更快,嚴重時直接減產50%以上。現階段,因防治時未能選取適宜藥劑,蚜蟲的抗藥性能越來越高。
(2)綜合防治:①及時清理,刮除老翹皮,降低園區內蟲口基數;②以物理防治為主,選用黃色誘蟲板進行集中消滅;③選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若是病害較為嚴重則可混配烯啶蟲胺,同時及時消毒,防止病菌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