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江蘇鹽城市大豐區(qū)新豐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江蘇 大豐 2241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病毒性疾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屬于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2019年3月16日,我鎮(zhèn)2個村民小組42戶農戶的豬發(fā)生大面積腹瀉,并且出現(xiàn)死亡。2個村民小組的42戶農戶,生豬存欄為265頭,其中仔豬存欄159頭,架子豬68頭,母豬存欄38頭。發(fā)病豬數(shù)為仔豬118頭,架子豬37頭,母豬9頭。發(fā)病豬當中,仔豬主要是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品種計89頭,其余29頭為土雜品種。37頭架子豬19頭為三元雜交,18頭為土雜豬。仔豬死亡數(shù)91頭,死亡率77.1%,架子豬死亡4頭,死亡率達10.8%。根據腹瀉的流行病學、發(fā)病季節(jié)、臨床特征的種種表現(xiàn),確診為豬的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單股RNA病毒,有囊膜,表態(tài)多樣,多呈圓形,表面有1層棒狀纖突。該病毒不產生包涵體,另在細胞膜中增殖,存在于室腸、十二指腸及回腸的黏膜及內容物中。鼻腔、器官、肺的黏膜及扁桃體、頜下腸系膜淋巴結等處,且隨糞便排出。此病毒雖只有1個血清型,但因發(fā)生變異使其與其他冠狀病毒之間存在抗原相關性。
此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但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深秋、冬季、早春寒冷季節(jié)流行率較高。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成年豬和母豬癥狀輕微,可自然康復。但以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10-42日齡小豬易感染,而且隱性感染率很高。病豬和康復后的帶毒豬,均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從糞便、嘔吐物以及呼出的氣體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空氣、圈舍、用具墊料等,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給豬。該病在新疫區(qū)呈流行性發(fā)生,傳播迅速,在1周內可傳播到各年齡段的豬群。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一般為8-15h,有的長達2-3d。感染通過空氣和接觸迅速傳播。仔豬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是突然發(fā)生嘔吐,接著發(fā)生急劇腹瀉,有時呈噴射狀,糞便初為灰白色,后變?yōu)辄S色或綠色,常含有未消化或混有血液的乳凝塊。病豬迅速脫水、極度消瘦、體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逆立、粗亂無光。吃奶減少或停止、顫栗、口渴、消瘦、脫水嚴重,循環(huán)衰竭,常于發(fā)病后2-5d內死亡。1周齡以上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達50%-100%,隨著日齡增加,死亡率降低。病愈仔豬增重緩慢,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成為僵豬。成年豬開始也是腹瀉,糞便呈稀糊狀,色澤呈綠色或灰褐色,食欲減退或廢絕,很少出現(xiàn)嘔吐。
本病的主要病變在胃腸。致病因子冠狀病毒感染并損傷空腸和回腸的腸絨毛上皮細胞,導致嚴重的腸絨毛萎縮,吸收障礙和脫水。死于本病的仔豬嚴重脫水,皮膚被水樣糞便污染,胃內充滿乳凝塊,胃底黏膜沖血,有時有出血點,小腸腸壁變薄,腸內充滿黃綠色或白色液體,含有氣泡和乳凝塊;小腸腸系膜淋巴管缺乏乳糜。小腸充血,腸腔充氣,腸壁變薄。將空腸剪開,用生理鹽水將腸內容物沖掉,在玻璃平皿內鋪開,加入少量生理鹽水,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空腸絨毛變短、萎縮及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等。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判定,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行實驗室診斷。此病應與以下病鑒別,豬流行性腹瀉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科的豬流行性病毒(PED),各種年齡豬均易感。癥狀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豬死亡率較低,在豬群中的傳播速度相對較慢。仔豬白痢又稱遲發(fā)性大腸桿菌,是2-3周齡仔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較低,無嘔吐,排灰白色、漿糊樣稠糞,有腥臭味。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小腸呈卡他性炎癥。仔豬黃痢由致病性大腸炎癥引起,主要發(fā)生于3日齡左右的乳豬,往往一窩一窩地發(fā)生。頸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腫。
目前研究與應用的多是弱毒疫苗,而弱毒免疫與強毒免疫不同之處是乳汁中的抗體以IgG為主,而分泌型IgA少,這影響了弱毒免疫的效果。關于妊娠母豬的接種有關途徑,目前是肌肉、鼻內并用的接種方法。對臨產20-40d前的妊娠母豬進行人工感染,將病死的仔豬胃、腸黏膜刮下?lián)v碎給豬灌服,可使其分娩的仔豬獲得免疫。加強飼養(yǎng)管理,制定合理的飼養(yǎng)標準和方法,保證各個時期豬只的營養(yǎng)需要。避免或減少豬群的各種應激反應,可按1kg飼料加入2g華西電解多維讓豬自由采食。無特效治療方法,但可對癥治療,以減輕脫水或者防治繼發(fā)感染。患豬補充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有一定作用。有人建議用康復的豬血清(每次口服10 mL)有顯著效果。加強環(huán)境與圈舍的消毒衛(wèi)生工作,及時消毒糞便,保持食槽和廄舍清潔。消毒藥可根據不同豬場選用過氧乙酸、季銨鹽、氯制劑、絡合碘等,需按說明書配成相應的濃度交替使用。發(fā)病后,發(fā)現(xiàn)病豬及時隔離,治療可選用以下藥物:嘔吐的豬肌肉注射維生素B 2-5ml/頭,維生素B6 2-4ml/頭,2次/d,連用3d。灌服稀米粥,喂時可加入木炭末10-20g,酵母片10-20片,土霉素2萬IU/kg體重,連服2-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