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安
瑞幸咖啡可以說是2018年最火的企業之一。到2018年底,瑞幸咖啡在全國22個城市開設了2073家門店。按照公司計劃,2019年,瑞幸咖啡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將達到4500家。反觀其對標的星巴克,從1999年進入中國,用了近20年時間才在中國開設3600多家門店。也就是說,瑞幸咖啡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在門店規模上逼近了苦心經營20年的星巴克,躍居全國第二。瑞幸咖啡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12月31日共賣出8968萬杯咖啡,獲得了1254萬名用戶。
在耀眼的業績面前,不能忽視的卻是其巨額的代價。瑞幸咖啡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顯示,2018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為3.75億元,凈虧損8.57億元,毛利潤為-4.33億元(毛利率為-115.5%),而瑞幸咖啡回應說,2018年全年的虧損額度將會遠大于這個數字,但通過補貼迅速占領市場是既定戰略,虧損符合預期。
一方面是勢如破竹般的攻城拔寨,一方面是深不可測的虧損黑洞。人們不禁浮想聯翩,瑞幸咖啡到底是會成為另一個滴滴呢,還是另一個ofo?
我們可以通過對瑞幸咖啡的能耗分析,來判斷它為什么能迅速崛起,又將走向何方。
瑞幸迅速起勢的原因
某種商業模式能夠火爆成長,必然有其能耗優勢。那么,瑞幸咖啡的能耗優勢又體現在哪里呢?
根據《能耗游戲》一書提出的能耗分析框架,商業模式的能耗包括時間能耗、空間能耗、價格能耗、學習能耗、安全能耗和關聯能耗。
瑞幸咖啡的選址一般在中高端寫字樓的一樓,這是咖啡主力消費人群上下班的必經之地,從而具有極大的空間優勢,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同時節省時間能耗與空間能耗。這是瑞幸的能耗優勢之一。
瑞幸咖啡通過手機APP下單、支付,并通過外賣在半小時內送達,可以做到足不出戶享用。這也為消費者節省了時間能耗與空間能耗,進一步增加了瑞幸咖啡的能耗優勢。
瑞幸咖啡的定價大致和星巴克在同一區間,但略為便宜。如果通過外賣配送,加上外賣成本6元一杯,價格基本與星巴克同款平齊。但瑞幸咖啡初期通過第二杯免費贈送、買二贈一,買五贈五、邀請朋友下載APP再贈一杯等促銷措施,極大地降低了消費者的價格能耗。這也是瑞幸咖啡明顯的能耗優勢。
瑞幸咖啡面對的市場,消費者已經對手機支付非常熟悉,外賣配送系統也非常成熟了,商業鏈條的關聯能耗幾乎為零,同時消費者的學習成本幾乎為零,這與滴滴、快的當初為了培育手機打車而燒錢的消費基礎環境已經大為不同了。這是瑞幸咖啡隱含的能耗優勢。
正因為瑞幸具備了這么多這么大的能耗優勢,才有可能用如此之快的速度打開市場,引爆市場。
瑞幸能成為第二個滴滴嗎
但是,瑞幸咖啡的未來走勢到底如何?它到底能不能沿用滴滴的模式,利用風險投資,通過補貼用戶端,大肆燒錢,迅速做大規模,搶占市場呢?
我們必須基于消費者的質性(或粉絲的質性、流量的質性)的三個消費者行為規則來做更深入的剖析。
1.選擇不等于喜歡
瑞幸咖啡號稱已經擁有了1254萬的用戶。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用戶的質性并不均勻一致,流量和流量是不一樣的。
春秋航空曾經統計了頻繁搭乘本公司航班的忠實用戶,邀請他們來參加一個活動。但其中一位世界五百強企業的CEO斷然拒絕說:“我是絕不會和那些提著蛇皮袋上飛機的人一起參加活動的。”
春秋航空以為,那些經常選擇自己的用戶一定是喜歡自己的,其實不然。那位CEO并不是因為春秋航空的機票廉價而選擇春秋航空的。真實的原因是春秋航空剛開始拿不到好的飛行時段,只能是特別早或特別晚的時段,而這位CEO恰好需要早出晚歸。他其實是時間敏感而對價格不敏感的。春秋航空帶給了他更小的時間能耗,才是他頻繁乘坐的真正原因。
瑞幸的1254萬名用戶,同樣也是不均勻的。其中到底有多少可以稱為真正忠誠的粉絲?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因為首單免費以及后續的各種贈送優惠而來的?
2.購買會成為習慣
不管消費者喜不喜歡你,只要他持續、頻繁地購買你的產品,就會形成消費習慣。熟悉就不用學習,熟悉就等于安全,這就是學習能耗和安全能耗降到最低了。瑞幸燒錢,無非也是想實現這一點。瑞幸把門店地址選擇在寫字樓一樓,從長期來看,在促進持續購買上是有利的。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距離“購買會成為習慣”還很遠。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持續燒錢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這對瑞幸本身是一個巨大的能耗包袱,風險投資的錢到底能支撐多久?
3.改變將帶來背叛
滴滴是燒錢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即便是達到了壟斷地位的滴滴,當美團開始進攻時,也出現市場份額大面積失守的窘境。同時,用戶們對于滴滴的看法也從當初的美好印象變成了“天下苦滴滴久矣”。
這是因為,滴滴在與快的合并后,就取消了種種優惠,價格回歸到正常區間,甚至出現加價現象。但習慣了優惠的用戶們變得不習慣了,于是就在兩個方面出現了背叛。
第一個是行為上的背叛。只要市場出現了滴滴的新競爭對手,就反戈倒向。
第二個是態度上的背叛。雖然無奈之余還是要用滴滴,但對滴滴產生了很多不滿情緒,等到某個窗口就會爆發。
瑞幸咖啡的這1254萬名用戶,以及還要成為其用戶的更多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瑞幸的廉價優惠,一旦瑞幸恢復到正常價格,肯定也會出現上述兩種背叛行為。而在咖啡領域,瑞幸要形成滴滴那樣一家獨大的壟斷情形幾乎是不可能的。
瑞幸將走向何方
很多人以為瑞幸咖啡的目標是打敗星巴克,其實它的戰略目標根本用不著打敗星巴克。據統計,中國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費量僅為5~6杯,遠低于歐洲每年人均消費咖啡734杯的水平,而同在亞洲的日本、韓國等國,每年人均消費約為300杯。國內像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每年人均咖啡消費數量也僅為20杯左右。
投資瑞幸咖啡的資本之所以敢拿出大把的錢讓它去燒,或許就是看中了這個巨大的增長空間。如果中國國內人均年消費咖啡數量能達到100杯,就等于是現有整體市場規模的20倍,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規模也在5倍以上。這將是一個體量劇增的大蛋糕,只要能夠分到相當的份額,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巨大的戰略夢想了。
但是,這些消費數字并不是質性一致的。咖啡作為一種產品,理論上可以具備工具價值、玩具價值和道具價值等三類價值。
歐洲人年均700多杯的消費數量中,有多少杯是因為咖啡的工具價值而喝的?有多少杯是因為咖啡的玩具價值而喝的?有多少杯是因為咖啡的道具價值而喝的?
中國的北上廣現有的年均20多杯的消費數量中,有多少杯是因為咖啡的工具價值而喝的?有多少杯是因為咖啡的玩具價值而喝的?有多少杯是因為咖啡的道具價值而喝的?
咖啡的工具價值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消乏提神、調節狀態的需求;咖啡的玩具價值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社交、娛樂的需求;咖啡的道具價值就是為了彰顯消費者的身份、地位、品位的需求。
從目前來看,瑞幸咖啡更多的是為消費者提供了工具價值,而玩具價值只沾了一點點邊,體現了一定的線上社交(推薦贈飲)。同時因為采用了互聯網的方式,手機下單,較之先前的到店點單的傳統模式有創新,也具備了一定的基于創新的玩具價值(新鮮好玩)。星巴克的玩具價值是更為深度的線下社交,以及星巴克多姿多彩的咖啡杯(可以作為藏品)。至于道具價值,瑞幸咖啡幾乎沒有。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喝了一杯瑞幸咖啡而感覺良好。星巴克咖啡的道具價值曾經非常強大,在星巴克喝咖啡,喝星巴克咖啡,在一段時期內都是有品位的精英生活的象征。當然,現階段星巴克的道具價值已經大為弱化了,但比瑞幸咖啡還是要強很多。
相對而言,工具價值比拼的是產品的質量及性價比,是比較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或超越的。盡管瑞幸咖啡在提供咖啡品質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并未形成也較難在短期內形成壁壘。如果瑞幸咖啡寄希望于做強做長,必須在玩具價值和道具價值上下功夫,這兩類價值更利于增強用戶黏性,但這恰好是瑞幸咖啡的短板。
總之,一杯咖啡和一杯咖啡背后的消費動機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簡單看消費數字。瑞幸咖啡的未來不在當前的數字,而在于數字背后的消費質性。選擇不等于喜歡,但只有喜歡才會持續選擇,才不會背叛。
(作者為心理管理學家,著有《玩具思維》《能耗游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