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紅
摘 要:數感,是對數的一種感悟,它不會像知識、技能的習得那樣立竿見影,它需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積累經驗,經歷一個逐步建立、發展的過程。在教學認數的時候,我們需要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實際例子,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的活動感受和體驗,通過多元表征的方式,在深刻理解數的概念的同時,感悟數的本源,逐步提高對數的感悟水平。
關鍵詞:數感; 多元感悟; 數的認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55-002
數感的體驗和建立依靠經驗的積累和理性的疊加,受一年級學生特有的認知和心理發展的水平局限,在生成與發展數感時學生往往會遇到許多障礙。主要有:(1)不會用“數”說話。(2)對數的意義感受不深。(3)不會用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克服這些障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嘗試。
一、學會觀察——建立數感的前提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順序的知覺過程,發展年幼兒童的思維,這首先就是發展他看見和觀察的能力。例如《準備課別:數一數》。
教材展示了學生熟悉的兒童樂園情境圖,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指一指看到的物體或人分別在哪里,數一數各種物體或人的個數。然后再按照數量的多少由小到大在圖里重新數一數。從隨意觀察到教師指導下的有意識觀察,從總觀全圖到學生有序地觀察,觀察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提煉上升。
例如上面用點子分別表示圖中各種物體或人的個數,意在幫助學生在物體的個數和相應的點子之間進一步建立一種聯系。一幅簡單的圖,充分利用,就不是那么簡單了,可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探究身邊事物。
二、創設情境——發展數感的源泉
在數的認識中,不能單純為了認數、學數而簡單的讓學生識記,必須要結合具體生活經驗,通過體驗數學活動才有感受。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素材,讓他們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而理解數的意義,建立良好的數感。比如,找找自己身上的數:體重、年齡……找找家里的數:家里有幾口人,每人的年齡是多少,晚上新聞聯播幾時開始,天氣預報明天最高幾度……找找班級里的數:一共有幾個同學,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
三、經歷活動——培養數感的支撐
在教學時,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經歷活動交流能力的培養,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交流的過程中建立數感。
1.實踐操作,發展數感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性、形象性為主,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動作體驗,因此動手操作是幫助兒童形成數感極為重要的方法。例如《認識11-20各數的認識》:
(1)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個一是1個十
(2)擺12根小棒,怎樣就能看得很清楚?→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
建立“十”的概念,教材不僅讓學生經歷用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0個一是十”,還多次出現一捆小棒,幫助學生強化“十”的概念;它是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也是數感的一次提升。
2.猜數游戲,培養數感
猜數游戲是學生培養數感的重要活動方式。例如《認識11-20各數的認識》的游戲活動,就采用了猜數的方式:
(1)猜猜我卡片上的數是幾?→18(大了)→14(小了)→15(對了)
(2)“已經挖了7個樹坑,夠嗎?” “不夠,還差很多。”大約一共要挖多少個樹坑?
8個□? ? 10個□? ? 16個□
第一題的猜數,在教師“大了、小了”等概念的引導下最終猜出了正確答案。第二題在“還差很多”這種表述數的關系的詞語中感悟到這個數是多少。通過這樣的游戲,既讓學生學會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又學會了一種問題解決的策略。
3.估計推理,發展數感
估數是介于推理和猜測之間的心理活動。在估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給學生提供現實的活動素材,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以增強對數量的敏感程度。
(1)抓一把小棒,數數有多少根?
(2)在教科書上,先數出10張有多厚,再數出20張,看看有多厚。
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習題豐富學生對物體實際數量的感知,加深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四、數形結合——發展數感的積淀
在一年級“數的認識”領域,我們的“數形結合”就是將數的“形”由眼入心、由手入腦,真正理解數的概念。數形結合,讓我們的數學課堂靈動起來,強化學生的數感。
畫圖綜合應用,例如在排隊時,小明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這列隊伍一共有多少人? 在排隊時,從前往后數小明在第3位,從后往前數,小明在第5位,這列隊伍一共有多少人?
這樣的練習,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容易混淆,這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畫一畫,如小明用○表示,其他同學用△表示,這樣學生對數的感知自然加深了,而且學會了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數感不能憑一時的興趣和偶爾一次的感覺就可形成,也不能靠強化記憶和多次傳授得到,它是一種數學上的直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所以,培養學生數感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重組資源,結合具體內容有意識地設計培感目標,提供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數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林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版
[3]潘小福著.《小學數學教材的專業化解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