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培 雷恩 蒲弈霖 鄧雅心 羅伊甜
摘 要: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在“倡導全民閱讀”背景下,我國少兒閱讀問題仍然不容樂觀。5-14歲少兒處于閱讀的黃金期,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國家長遠發展和國民素質持續提高的根本要求。社區公共空間是少兒生活的空間載體,在社區公共空間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并建立便捷的社區閱讀空間對于少兒的影響是積極和有效的。探討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的路徑并在此指導下開展少兒閱讀實踐活動,對于構建全民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社區公共空間; 少兒閱讀習慣; 少兒閱讀空間;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75-002
1.研究背景和意義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發育、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我國全民閱讀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距離。5-14歲的少兒處于閱讀的黃金期,我國有3.67億少年兒童,如此龐大而活躍的群體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培養青少年的良好閱讀習慣是國家長遠發展和國民素質持續提高的根本要求[1]。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少兒閱讀并借助各種資源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在公共圖書館的閱讀資源及閱讀時間較少,而且社區圖書館尚未普及,社會公共服務在培養少兒閱讀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載體,社區公共空間既包括社區綜合體、社區廣場、小微綠地,也包括社區便民店、樓道空間等,是少兒主要的生活玩耍空間。在“倡導全民閱讀”背景下,在圖書館資源還遠未能覆蓋社區的現狀下,閱讀對于少兒群體的重要性和不容樂觀的閱讀現狀引發了能否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的思考,以此為基礎探求可行的培養路徑對于構建全民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對少兒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研究成果很多。孟廣菊(2012)認為少年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可以從推薦喜歡或易于接受的讀物來誘發閱讀興趣,從閱讀傾向入手、關注他們閱讀興趣點,以及深入持久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這三個方面來激勵閱讀興趣、并在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得到鞏固發展和持之以恒[2]。熊麗華(2017)指出學齡前兒童的閱讀講述習慣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長期教育培養才能實現。
開展閱讀活動和環境營造激發少兒閱讀興趣也是學術界的關注點。孫威(2011)指出少兒圖書館的空間裝飾布局要符合少兒心理和審美特點,創造人性化的閱覽環境,讓孩子們在精神上親近書籍[3]。江承杏(2018)認為應該從興趣激發、環境創設、閱讀體驗和家校合力四個方面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使閱讀逐漸成為孩子發自內心的一種需要,從而讓孩子逐步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4]。
近年來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學術界關注。楊松、孟蘭(2015)對北京西城區打造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創新實踐進行了研究[5]。李國新(2016)初步概括了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基本特點[6]。針對青少年日常生活公共閱讀研究的文獻非常少。陳璇(2018)結合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實踐,以其“微書吧”微閱讀空間模式為例,闡述項目模式推廣、空間標準等問題。
目前學術界對少兒閱讀習慣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學校教育、家庭親子閱讀以及公共圖書館等方面。少兒閱讀習慣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和影響,社區是城市鮮活的細胞,是少兒每天日常生活的空間載體,在社區公共空間進行少兒閱讀習慣的引導具有便捷和易于堅持的優勢,這方面的實踐探索尚在起步,研究文獻也幾乎是空白。以社區公共空間為切入口培養少兒閱讀習慣是“倡導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展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研究方法
以社區公共空間和5-14歲少兒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法、調研法和實證法進行研究。查閱文獻了解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等相關理論成果及趨勢,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對教育專家、社區工作者和家長少兒進行訪談及對社區進行實地調研,探求在社區能否有效彌補學校和家庭的空白,通過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的可行性以及有效路徑。
4.教育專家訪談
選取十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就三方面內容進行訪談:①閱讀對少兒成長的作用和意義。②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是否有必要性及可行性。③在社區公共空間開展哪些活動適合提高少兒閱讀能力。
專家們對閱讀于一個孩子成長的意義都持肯定的態度,認為社區閱讀空間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興趣很有幫助。非常贊成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并建議在社區閱讀空間開辟少兒閱讀專區和在社區舉辦演講比賽、小主持人培訓、請作家面對面講好書等活動來提高少兒的閱讀能力。
5.社區公共空間及社區圖書館現狀調研
5.1調研對象
根據居住人群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聚居度等要素將成都市行政區域內社區分為A、B、C三類,涵蓋了社區的所有類型,每個類型選取五個社區展開調研并選取一個樣本社區進行分析。
5.2調研內容和結果
通過對社區實地調研,了解社區少兒閱讀現狀和需求,調查社區公共空間及社區圖書館現狀,探討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的可能性。
5.3調研結論
社區公共閱讀空間有利于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方便少兒利用閑暇或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少兒學業任務重空閑時間少而不能去公共圖書館的問題。中低收入社區的圖書館硬件設施大多正在逐步建設中,社區少兒閱讀活動等軟件條件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和引導。社區工作人員都希望義工團隊來幫助社區開展少兒閱讀引領活動。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培養少兒閱讀習慣與社區工作方向是一致的,有助于形成濃厚讀書氛圍的社區文化。
6.利用社區公共空間激發少兒閱讀興趣和培養少兒閱讀習慣的路徑
第一,豐富有趣的藏書是營造社區少兒閱讀空間的基礎。社區少兒藏書量充足是保障閱讀質量和興趣的前提。閱讀書籍的選擇要保護少兒的閱讀心理需求。社區少兒藏書除了利用公共服務提供之外可以積極發動社會公益力量募集和捐助。借助公益力量不僅可以充實藏書數量,而且可以發展特色藏書以及咨詢和導讀服務。
第二,情景式閱讀空間的塑造可以激發少兒的閱讀興趣。社區少兒閱覽室在布局上要合理并且充分體現少兒特色,既生動活潑又豐富多彩。環境干凈整潔并且有寧靜的氛圍。閱覽桌椅書架等適合孩子的身高。在低幼區設置“親子閱讀區”和“家長閱覽區”,讓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讓家長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從小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
第三,借助社區便民店打造“少兒微書吧”可構建便捷的少兒社區閱讀空間。借助市級區級圖書館資源與社區甜品店等合作,在墻面放置書架或報架,利用少兒早餐和放學等逗留的10-30分鐘碎片時間共同打造“少兒微書吧”新型閱讀模式。讀物主要以期刊和百科讀物等為主[7],給少兒一個日常生活休閑的閱讀空間,建立起生活與閱讀的良好情感。
第四,開展閱讀拓展活動能更好地激發少兒閱讀興趣。在社區公共空間大力開展符合少兒心理特點和形式新穎的閱讀拓展活動。聘請少兒教育專家定期開辦少兒閱讀講座。發動社區兒童建立共讀會,通過孩子們相互推薦和交流使優秀的讀物廣泛傳播,調動少兒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文系“成都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課程化實施研究”(課題編號:CY2017Y2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董曉玲.積極培養少兒閱讀習慣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職責[J]論壇集萃,2011(8):295
[2]孟廣菊.論少年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J]圖書館學刊,2012(3):96-97
[3]孫威.試論少兒閱讀習慣的培養[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4):121-123
[4]江承杏.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3):49-51
[5]楊松,孟蘭.北京西城區:打造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創新實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4):3-8
[6]李國新.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發展的新趨勢[J]公共圖書館,2016(9):1
[7]陳璇.基于“圖書館+”的青少年閱讀空間新模式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