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張景富 李安蓮 張慧超 孫浩
摘 要:Java企業級開發課程是Java系列課程中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專業課。為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引入了研討式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利用研討式教學模式結合課程特性制定研討式教學實施方案,設計研討主題,開展課程研討,制定成績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Java; 研討式教學; 軟件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150-002
當今的軟件開發語言中,Java語言由于擁有簡單易學、優秀的面向對象設計、可移植性強、安全性高等優點,成為了近幾年最流行的一種編程語言。根據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的統計,從2002年開始Java語言就長期占據TIOBE排行榜的第一位。Java語言的系列課程已經成為大部分國內高校軟件工程專業必選課程。
“Java企業級開發”課程是我校軟件工程專業Java系列課程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該門課程主要講授企業在應用Java開發中常用開源框架的相關知識及應用。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理解并掌握Java開源框架技術的概念、核心技術,培養學生應用Java開源框架編寫Java Web應用程序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其它Java框架和今后從事工程開發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Java企業級開發”課程傳統的講授方式采用講練一體的方式,即課堂講授穿插著課堂練習的方式來授課。經過四年的教學實踐發現,講練一體的教學方式并不適應“Java企業級開發”這門課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講練一體的教學方式中講的環節是由教師來設計每一節課程所要講述的知識點。這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在“Java企業級開發”這門課程的授課中存在嚴重的問題。這門課程擁有兩門前置課程,授課過程中用到大量前置課程中的知識點。由于學生對前置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有一定差距,這些差距造成學生對這門課程知識點的接受能力產生較大的差距,課堂中兩極分化明顯。
2.講練一體中練的環節是讓學生在課堂按教師要求編寫例子程序來練習講過的知識點。學生的動手能力、編程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在規定的練習時間內學生對例子程序的完成進度存在差距,部分學生完成后無事可做,部分學生完不成練習內容,加劇了課堂中兩極分化程度。
3.大部分學生沒有實際的軟件項目經驗,不能很好的理解企業對一個實際軟件項目的設計思路和實現過程。對課堂上講解的企業真實項目的設計部分的內容掌握不足,綜合練習中設計的項目缺少實際的使用價值。
基于以上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對這門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兩極分化嚴重。一部分學生需要把課內的環節拿到課外去完成,但缺乏教師成體系的指導,這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信心并對課程產生了畏懼。一部分學生想設計并制作出更完整更貼近實際的項目,但課堂上的知識并不足以支撐這種設計,沒有目的的自主學習和資料查找限制了他們前進的腳步。
二、研討式教學模式可行性研究
研討式教學模式起源于德國,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國外研討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模式[1]。在國內也有多位學者從不同側面對研討式教學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很多一線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關注并積極推行這種教學模式。但在大部分高校中研討式教學模式依然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研討式教學模式存在課程的適應性。
研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分組選題,通過課下查閱大量資料進行課上報告,學生、教師圍繞課題自由討論的課程形式[2]。判斷一門課程是否適應研討式教學模式第一個需要考慮的條件是選題。不論是郭漢民教授總結出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還是其它學者認為的更廣泛的研討式教學法都對選題的重要性達成了共識[3]。優秀的選題包含可操作性強、可以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實際生活、知識點涵蓋豐富等特點。一般來說實踐性強的課程比較容易滿足這種選題要求。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條件是能否可以快捷有效的查詢到相關的資料。查詢資料的工作是需要學生在課外的時間完成,如果不能快捷有效的查詢到相關資料,查詢工作就會壓縮學生課外的自主時間,加重學習負擔,學生會慢慢對課程失去興趣。
“Java企業級開發”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可以設計出滿足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優秀課題。由于Java語言是現在最熱門的語言之一,所以相關書籍異常豐富。更可喜的是我國從2015年開始積極推行在線課建設,大量優質教育資源在各個慕課平臺上開源、共享,為研討式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基于以上條件,“Java企業級開發”課程適用研討式教學模式。
三、研討式教學模式實踐
1.制定課程研討式教學實施方案
研討式教學模式中占主導地位的不是授課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在研討式教學中起到了“導演”的作用。這個導演需要完成制定研討方案,控制課程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組交流,總結歸納研討結果等工作。為了保證研討式教學改革效果,完成教師在研討式教學中的“導演”工作需要制定詳細、可行的實施方案。方案包含制定研討主題、制定分組方案、制定研討方案、制定研討準則、制定教學日歷、制定成績評定標準等。
2.設計研討主題
研討主題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優秀的主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高效的完成課程改革。結合本門課程的特性,研討主題的設計需要具備實際的應用價值,課程是講述Java開發中常用開源框架的相關知識及應用,應用這些知識可以制作出web應用程序,使用有實用價值的web應用程序做主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欲望,讓學生愿意花費時間來完成研討主題;研討主題的設計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生活的主題可以讓學生對研討主題有清晰的認識、準確的定位;研討主題的設計需要覆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并且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擴展和延伸,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所有研討主題之間需要有一定的關系,所有主題最終可以組合成一個web應用程序。
結合以上需求,本次實踐設計研討主題為“企業如何開發web應用程序”,主要內容為軟件企業使用什么樣的思維和什么軟件來設計開發web應用程序;“教務管理系統需求分析”,主要內容為針對教務管理系統做需求分析;“設計教務管理系統web層”,主要內容學會使用一種web層框架,應用該框架設計教務管理系統web層功能;“設計教務管理系統持久層”,主要內容學會使用一種持久層框架,應用該框架設計教務管理系統持久層功能;“設計教務管理系統控制層”,主要內容學會使用Spring框架,應用該框架設計教務管理系統控制層功能;“設計并完成自己的作品”,主要內容參考教務管理系統,應用所學習的知識設計并完成自己的web應用程序。
3.課堂研討
課堂研討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同時也關系著研討式教學改革的成敗。課堂研討首先需要將學生分組。結合課程特性本次分組按照軟件項目小組模式分組,項目組包含項目經理、系統架構師、需求分析師、數據庫設計師、軟件工程師5種角色,每一種角色由一位學生擔任并完成該角色擔負的工作。分組前需要對班級整體情況做一個調查了解,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平均分組,分組后由小組討論確定每一位組員在軟件項目小組中的角色。課堂研討中每一個主題的第一步由教師分析主題并提出任務完成條件,明確每個角色任務,給出指導意見,發放學習指南。第二步分組研討,小組成員按照任務要求完成課內研討,研討2-4學時完成,其間需要學生在課外搜集整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學習相關的知識來完成分組研討。第三步師生研討,教師與各小組成員一起完成課內研討,研討2學時完成,在研討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控每個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第四步成果展示,各小組項目經理將項目組的成果講解匯報。第五步評價總結,教師給出各個小組的最終評價,針對該主題做出總結,收集各小組研討報告及每個角色研討報告,根據個人表現給出階段評分。
4.成績評定
結合課程的特性,本次成績構成由課堂研討成績和項目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課堂研討成績、項目考核成績各占總成績的50%。課堂研討成績中項目組討論情況占研討成績的20%,小組成果匯報結果評價占研討成績的40%,個人角色完成度評價占研討成績的20%,角色研討報告評分占研討成績的20%。項目考核成績按照個人項目的完成度、實用性、知識點覆蓋范圍等指標來評定相應的成績。
四、結語
經過一個教學周期的實踐探索,研討式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好評,學生參與課堂研討積極、熱情,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提前體驗了真實項目組中相應角色的工作,為未來團隊合作打下基礎。項目考核中的所有作品都滿足基本需求,并出現了多個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趙莉,馬曉,James W.Holsinger.研討課的準備與實施[J]中國大學教學,2013年1月:94-96
[2]李莎,湯崢,李琳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討式課程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16年1月:80-81
[3]李娟.研討式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一個文獻綜述[J]大學教育,2017年12月: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