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至9月8日,山東省委組織部組織部分市、縣(市、區)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和省直部門業務骨干共18人,赴以色列舉辦為期14天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培訓班,圍繞以色列農業決策制定和規劃、先進灌溉技術、農業產業供應鏈、農業社區和合作組織的運行管理等內容開展培訓,幫助領導干部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增長知識,進一步增強了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以色列屬于干旱半干旱氣候類型,境內2/3為沙漠和山地,耕地約占國土面積的19%,屬于嚴重缺水國家。以色列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特別是科技運用,大力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應用。目前,全國可灌溉土地占可耕地面積的49.5%,農業種植區達750個。總體來看,以色列農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農產品供給多樣化。以色列在保證國內生活必需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作物,牛、羊、禽養殖業發達,被譽為“歐洲人的菜園、果園和花園”。目前,以色列農產品自給率達到95%,同時占據歐洲40%的瓜果、蔬菜市場,是僅次于荷蘭的歐洲第二大花卉供應國。
二是水資源供給高效率。為解決干旱缺水問題,以色列采取治污水、淡海水、集雨水、合理開采地下水等措施廣辟水源,盡量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實現水資源的有效供給。同時,以色列長期致力于發展節水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發展先后歷經大水漫灌、溝灌、噴灌和滴灌幾個階段,單位面積耕地耗水量大幅降低,水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農業用水利用率高達95%。
三是高科技供給全覆蓋。以色列現代農業的巨大成就,靠的是高科技的強力支撐。農業科技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無縫隙供給,在保證農產品生產供應的同時,也極大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以色列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達90%以上,遠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70%的水平。比如農作物種子研發,通過植物工程、雜交、遺傳和基因改造等技術,改進種子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擴大品種的多元性,生產出各類優質農產品。比如農業設施方面,大力研發溫室和無土栽培技術,番茄在溫室中每公頃產量達到300多噸,是露天種植的五六倍。
四是政策供給務實化。政府規劃對農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和政策對農業發展的支持作用都很突出。在用地方面,以色列實行農業用地長期租用制,每個農戶可租用75畝土地,新開墾沙漠土地政府給予獎勵補貼;按照國家統一規劃,農戶調整種植結構所需成本的70%由政府補貼。在財政方面,以色列農業部2017年年度預算總額44億元人民幣,其中55%用于科技研發、農民創新補助、保險補貼和支持鄉村發展。在稅收方面,以色列稅法規定,除所得稅外,農業項目在銷售稅、土地改良稅和財產稅方面享受優惠。在技術推廣服務方面,設立國家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9個區域性分中心,有一支龐大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隊伍。
五是經營組織合作化。以色列農業經營組織是隨著猶太人定居點的不斷擴大發展而產生的,主要有基布茲和莫沙夫兩種形式。基布茲也可稱為集體農莊,生產經營高度組織化,所有的生產資料和收入包括成員個人收入全部歸集體所有,生活必需品一律實行供給制,其余收入和積累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內部實行民主管理。莫沙夫是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元的村莊,既是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土地部分或全部歸農戶家庭經營,生產資料及收入均歸農戶,教育、醫療、文化、產品供銷等統一由集體供應。目前,以色列共有基布茲200多個、莫沙夫400多個,創造了全國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
這次培訓考察,學員們實地感受了以色列現代農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學習了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加深了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和認識,對加快推進我省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一是強化危機意識,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我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產量大、品種多是我們的顯著特點和重要優勢,但對照農業現代化要求,對比以色列等農業發達國家,我省農業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制約。第一,資源環境約束在我省尤為突出。全省土地利用率已達87.9%,土地墾殖率48.8%,淡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95%,大部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接近極限。第二,農業經營方式依然比較粗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數量偏低,分別占全省農戶總數的0.9%和0.22%,農民合作社個體小、農戶入社率低,帶動能力不強。第三,農業發展質量效益有待提高。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與居民需求不相適應,優質化、多樣化和專用化的農產品發展依然滯后,區域之間產業和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特色農業集中度低。第四,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強。農業產學研結合不夠,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40%。鞏固農業大省地位,必須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加快推進我省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向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由主要依靠拼資源消耗向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轉變,著力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農業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
二是強化安全意識,著力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以色列立國之初,為求生存而大力發展農業,現在仍把保證國內生活必需農產品供給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準則。我省是糧食生產大省,保證糧食產能對國家發展穩定大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視察我省提出的要求,堅定扛起農業大省的責任,把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第一,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圍繞建成千億斤糧食產能省,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新平臺建設,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做好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工作。做好黃河三角洲800萬畝未利用土地文章,加快渤海灣沿岸鹽堿地改造,為我省糧食生產騰出更大發展空間。第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持續擴大“糧經飼”試點,實施好糧食高產創建、高效特色農業和現代畜牧業發展三大平臺項目,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第三,實施海水淡化工程。學習以色列做法,在青島、煙臺、威海等沿海城市建設一批海水淡化工廠,緩解膠東地區水資源緊張局面。從長期來看,這也將對保證我省淡水資源穩定,進而對確保糧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強化創新意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對比以色列,我省農業科技發展還有一定差距。第一,農業科技主要強在傳統產業與第一產業。我省農科院主持省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80%以上、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90%以上,都集中在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的育種和栽培領域,研發缺少向農業中下游延伸,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不充分。第二,農業科技經濟效益發揮不夠。我省蔬菜、果品、肉蛋奶、水產品產量指標位居全國首位,但高質量、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少,農業勞動生產率還不高。第三,在助推農業綠色發展方面還有差距。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糧食作物氮肥、農藥利用率在50%到65%之間,而我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僅36.5%,在農作物綠色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方面,也有不小差距。因此,要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種業強企和農業高企培育,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全鏈條增值、集群式發展;要做好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適當增加農技推廣人員編制,公開考錄農業院校畢業生,解決基層農技人員流失、老化和推廣能力不強問題;要改革工作考核機制,建立“農技推廣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考核方法,引導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解決實際問題;要強化經費保障和農技推廣設施建設,職稱評定向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一線傾斜,定期開展技能培訓。
四是強化標準意識,推動農業精準化生產。借鑒以色列運用大數據技術指導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生產活動標準化的做法,打造精致農業。要依托農業傳統技術和科技進步,圍繞特色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在生產方式上,堅持精耕細作,以最少的投入和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產出效益;在生產形態上,堅持高質量、高附加值、高商品率,滿足市場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質量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堅持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等環節標準化操作。我省目前有設施農業1000多萬畝,有很好的基礎條件,如果能夠實行農業大數據管理,通過精細管理、精心生產、精準營銷,將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下一步,可在主動承接國家層面的中以合作項目同時,建設中以(山東)農業合作平臺,擴大合作范圍和深度,在良種培育、農業灌溉、水果種植、家禽飼養、農業生態、農場管理、智慧農業等方面,與以色列開展廣泛的農業精準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