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琴
(山西省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030012)
新生兒窒息是指嬰兒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導致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臟器損傷等癥狀,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和兒童傷殘的重要原因之一[1]。新生兒窒息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包括母體因素、胎兒因素、分娩因素、胎盤因素和臍帶因素等諸多病因[2]。為了能夠綜合分析引發新生兒窒息的原因,幫助臨床實踐中實施針對性措施,從而使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得到提高[3],現對102例新生兒窒息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共分娩新生兒4547例,窒息發生率為2.24%,共102例患兒。其中,男60例,女42例;剖腹產55例,自然分娩47例,其中產前助娩12例;足月兒90例,早產兒7例(胎齡35~37周),過期產兒5例;5例患兒倒評分。高危產婦80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2例新生兒窒息臨床資料,總結導致新生兒窒息的相關危險因素。觀察指標主要有:①臍帶因素:如臍帶扭轉、臍帶繞頸、臍帶脫垂、臍帶過細等。②羊水因素:如羊水過多、過少等。③胎盤因素:如胎盤粘連、胎盤早剝、胎膜早破等。④妊娠合并癥:妊娠高血壓、子宮肌瘤、妊娠合并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妊娠糖尿病、過期妊娠、雙胎妊娠等。⑤其他:如巨大兒、胎兒窘迫、低體質量、早產等。
3.1 評價標準 新生兒窒息臨床診斷標準應用新生兒Apgar評分法[4],新生兒出生1min、5min后進行評分,總分10分。正常:8~10分;輕度窒息:4~7分;重度窒息:0~3分[5]。
3.2 結果
經過對102例窒息新生兒臨床分析,早產、妊娠糖尿病、臍帶繞頸、低體質量、妊娠高血壓等在導致新生兒窒息的諸多因素中占有主要比重。見表1。

表1 102例新生兒窒息相關因素分析
新生兒窒息是危害新生兒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在研究其相關危險因素之后,進行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至關重要。此次研究顯示,導致新生兒窒息的致病機理主要是新生兒血氧濃度降低,包括母體因素、胎兒因素及產時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通過以上研究總結,導致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最主要的原因有早產、低體質量、臍帶繞頸、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
早產兒、低體質量新生兒,呼吸中樞系統發育不夠成熟,同時肺臟發育不健全,嚴重影響呼吸功能,引發窒息出現。臍帶繞頸等臍帶因素主要影響氧及營養物質傳輸通道,嚴重影響胎兒吸收氧與營養物質,引發窒息。與此同時,胎兒生長過程中所代謝的廢物,未及時排出,也加重了缺氧狀態,最終導致窒息的發生。
另外,胎盤因素導致新生兒窒息比例也較高,主要與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盤早剝等因素相關。妊娠期高血壓主要引起孕婦全身動脈血管痙攣,繼而引發胎盤缺氧、缺血等嚴重問題,進一步導致胎兒出現宮內窘迫癥狀。胎盤早剝、胎膜早破、早產、羊水過少、臍帶受壓、胎糞污染等因素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胎兒缺氧,引發新生兒窒息,甚至導致死亡。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有效降低、最大限度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完善妊娠期保健體系,科學規范地進行產前、產時對孕婦、胎兒的監護,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根據個體化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其次,加強對孕婦關于妊娠期、圍產期知識的普及,讓每一位準媽媽了解相關知識,增加保健、檢查、治療的依從性。最后,要根據孕婦情況,選擇對其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達到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的目的[7]。
同時,臨床需加強產科和兒科院內協作,做好充分準備,一旦發生新生兒窒息病例,必須爭分奪秒搶救及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8],確保在第一時間開展高效救治工作,最大程度保證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降低傷殘率和死亡率。
另外,中醫在預防、治療妊娠疾病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妊娠之后,可以積極學習和參考中醫藥知識,進行自我保健。通過中醫藥的整體調節,確保身體功能陰陽平衡,達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