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佛山528200)
膝骨關節炎在老年骨科疾病中常見且多發,臨床表現為生理功能下降、疼痛、膝關節腫脹等。從中醫角度講,膝骨關節炎屬于“骨痹”的范疇[1],在治療的過程中給予中醫整體辨證護理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對膝骨關節炎患者采用中醫整體辨證護理干預,效果理想,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11日至2018年3月12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20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男37例,女63例;年齡43~83歲,平均(65.2±3.7)歲;病程1.2~2.4年,平均(1.8±0.4)年;氣滯血瘀型21例,寒濕痹阻型19例,肝腎虧虛型11例,肝腎虧虛型合并氣滯血瘀型49例。對照組男39例,女61例;年齡42~85歲,平均(67.3±2.8)歲;病程1.2~2.6年,平均(1.9±0.5)年;氣滯血瘀型23例,寒濕痹阻型17例,肝腎虧虛型9例,肝腎虧虛型合并氣滯血瘀型51例。綜合比較兩組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中醫辨證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骨痹的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2]:①X線片檢查顯示膝關節的邊緣有骨贅形成;②最近30d內,大部分時間伴有膝關節疼痛;③晨僵時間不超過半小時;④年齡至少40歲;⑤伴有骨摩擦音;⑥膝關節周圍出現骨性肥大。同時符合①②,或者②③④⑤,或者①②⑥即可確診。患者癥狀由2名醫生診斷,診斷結果一致,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能夠配合研究。
1.3 排除標準 伴有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造血功能障礙、肝腎疾病、半月板中心破裂導致的關節交鎖、關節間隙過于狹窄、惡性腫瘤、骨性強直、類風濕關節炎、膝關節骨關節結核者。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即膝骨關節炎的健康知識宣教。
2.2 觀察組 采用中醫整體辨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寒濕痹阻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酸重,腫脹,形寒肢冷,溫則舒,冷則痛,活動能力下降,膝關節中積存液體,舌苔淡白,脈緊而弦。護理上做好膝關節保暖措施,以免潮濕、受寒引起疼痛,佩戴護膝,盡可能避免活動;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做好對癥護理;口服具備溫經通絡和散寒祛濕功效的中藥[3],以當歸生姜羊肉湯、牛膝獨活煲豬胰湯、防風蔥白粥等為主,多食用營養充足的溫性食物,比如羊肉和狗肉,禁止食用冷性食物,如雞鴨魚、水果等。
(2)氣滯血瘀型 患者通常有外傷史,表現為發病急、膝關節有刺痛感且腫脹、勞累狀態下癥狀加劇,夜晚經常痛醒,舌苔淡、薄、黃,脈細澀。護理過程中,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將患肢抬高以緩解疼痛與腫脹??诜哂谢钛觥⑿袣夤πУ闹兴嶽4];指導患者屈伸膝關節的正確方法,從而促進微循環與積液的吸收,在平臥體位下,應將膝關節伸直,以免攣縮;指導患者在不負重狀態下鍛煉股四頭肌,每日3~4次,每次10~20min。飲食方面,以黃芪燉雞湯、桃仁粥、田七瘦肉湯等活血通絡的飲食為主,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肝腎虧損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無力、變形和反復發作的酸痛,同時伴有腰酸背痛、頭暈耳鳴癥狀,部分患者出現筋骨外移或者膝內翻,舌苔淡白,脈弦細。護理方面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膝關節癥狀,叮囑患者保持足夠的休息,盡可能避免行走和勞動。若患者疼痛嚴重,則將患肢抬高15°~30°,臥床休息。艾灸足三里、血海、膝眼等穴位[5],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口服具有強筋健骨和補肝益腎功效的中藥[6]。指導患者進行抬腿、蹬腿訓練,每次30遍,每日3~4次。以補氣血的飲食為主,比如桃仁粥,使用黃芪、當歸和熟地黃煲雞湯,牛膝和杜仲煲腳筋等,禁止食用肥膩、生冷食物。所有患者連續護理2周。
3.1 療效評定標準 ①患者出院前,統一發放自制問卷調查,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選項??倽M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②應用國際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調查并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健康狀況,問卷涉及10項內容、36個條目,通過專用評分程序將其轉化為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角色、活力、總體健康8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好[7]。
3.2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98.0%,高于照組總滿意度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角色、活力與總體健康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述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膝骨關節炎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膝骨關節炎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維度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生 理 功 能 42.37±5.2476.43±7.82△▲ 43.14±4.9657.37±6.43△社 會 功 能 44.58±3.2781.49±7.15△▲ 44.86±3.1255.31±5.96△生 理 職 能 48.65±5.2884.37±8.15△▲ 47.94±5.5656.72±7.18△軀 體 疼 痛 45.96±3.2570.47±6.74△▲ 46.23±3.3654.39±6.05△精 神 健 康 68.38±4.2182.49±7.16△▲ 67.95±4.3576.14±4.86△情 感 角 色 61.34±2.8588.62±5.94△▲ 62.73±3.0671.47±6.76△活 力 59.42±3.0978.82±5.46△▲ 60.24±2.9868.85±3.27△總 體 健 康 48.73±5.8478.16±6.95△▲ 49.88±4.3257.78±5.43△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在膝骨關節炎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8],在護理措施方面,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創新與完善。從生物還原理論角度看,膝骨關節炎是無法痊愈的疾病,嚴重損害患者的生活質量。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對患者采取辨證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F-36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數據看,盡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遠期療效并不十分明確,還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觀察、探討。
總體而言,在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中醫整體辨證護理干預,能夠積極、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受到患者的認可與好評,具備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