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芳
(四川省甘洛縣林業綜合開發總公司,四川 甘洛 616850)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發生了森林火災,著火點海拔3800m左右,多個著火點位于懸崖峭壁,火災起因是雷擊。2019年3月31日下午,因風力突變,山火爆燃,造成27名消防戰士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失聯。4月1日,30名遇難人員遺體全部找到。4月2日,明火已經全部撲滅,進入清理余火和搜尋火場階段......”這是發生在涼山州境內的一起森林起火事件,幾起大火造成了巨大損失。
引發林區火災的火源,除了有自然火源,人為火源更是數不勝數。例如:清明節的時候,人們要進行祭祀,需要燒香點燭、鞭炮鳴放,稍不注意,就會造成火災的發生。秋收的時候,會出現燒秸稈、燒灰積肥的現象,在農田里隨處可見。隨手扔下的尚未熄滅的煙頭,玩煙花后,隨手丟棄的煙花灰燼,都會造成火災的發生。
我國對于消防員的選拔十分嚴格。消防員必須通過業務技能的多次培訓,經過相關的實戰演練,才被允許真正的進入崗位。即便如此,也不能代表消防人員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就能夠應對工作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消防人員會因為缺乏實戰經驗和科學的指揮,在面臨隨時都有意外發生的火災現場時,會因為手忙腳亂,導致救火工作難以迅速展開。
山區中,多數群眾的文化水平低下,無法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預防火災的發生,也不能加以重視。人民群眾會認為火燒后的土地更佳肥沃,有利于莊稼的生長,因而會擅自點火,因天氣原因,火勢無法掌控,火勢蔓延形成火災,使靠近農田的林區也無法幸免。不可忽視的是,甘洛縣山區少數民族眾多,其中彝族人口最多,他們大多不懂漢語,這就額外加劇了防火常識宣傳工作難度。
多年以來,我國把林區火災的撲救作為救火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但是防火組織都是在火災發生后才開始發揮作用,造成防火工作的被動。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防火工作經費較少,使用的救火設備多為超過使用期限的器材。導致雖然有大量的防火器材,但不具備實用性,使防火物資儲備量不夠,火災的撲救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樹木是一種極易燃燒的材料,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時刻都在被火災威脅中,如果在林業資源發展的時候,沒有做好防火的管理工作,那林業資源是極易遭到大火的突襲,從而給林業資源的發展帶來巨大損失。若是提前做好林業的防火工作,及時處理火災隱患,即使不能杜絕火災的發生,也可以為林業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經過研究表明,在林區發生火災后,不僅會對景區造成一定的破壞,還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部分地區發生火災之后,周圍地區的空氣質量會變低,而我國身為一個資源遼闊的國家,林業的分部極其不均衡,許多地區的林木覆蓋率十分低下,這些地區一旦發生火災,將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十分巨大的影響。因為林區就是天然的氧吧,在生長過程中會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以此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所以林區的防火護林會保護生態環境。
林業資源不僅會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資源,還會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與生態的雙發展,這種發展模式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所以,防火護林會促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資源一旦發生火災,規模必然不小,涉及范圍也很廣,那么在進行火災撲救工作中,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也很多,周邊的居民會因此產生恐慌,甚至會有居民因此出現搬離情況,嚴重威脅了社會和諧。所以說,林區防火護林可以促進我國的社會和諧。
林區火災最初發生的時候,火勢較弱,面積較小。這時需要撲火隊伍及時撲救。根據火災發生的地勢地貌,盯準會蔓延到山下的火,抓緊時間進行撲救,應盡可能將火消滅在即將蔓延下山的階段。若是夜間發生火災,救火工作就會相對容易。因為夜間濕度較大,風勢弱,蔓延速度較為緩慢,在石頭夾縫中的或會自然熄滅。
涼山州山區的窄谷是一道天然的隔火溝,可以運用這一地勢特點,挖出濕土層或者沙土層來組織地下火的蔓延趨勢。也可以在林火蔓延的附近,采用爆破、挖掘的手段建立起隔離帶。化學除草修建隔離帶,可以減輕因為失去草地覆蓋造成的水土流失,這種方案可以應用在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
遇到剛燃起來的火,如果風力在三級以下,可以直接撲打滅火。在撲打時,注意火勢的走向,避免在滅火途中被煙熏,能輪流作業最佳,最好采用斜向抽打的方法。
因為涼山州的特點,也可以用水或者土直接撲滅火源。用水撲滅一共有三種形式:1.人工降雨,是撲滅大面積起火的有效方法。2.直升機吊載水,從空中進行救火工作。3.火災附近有水源的時候,可以用機動水泵、復式水槍等工具噴水滅火,是三種方案中效率最高的救火方式。在地勢松散、雜草枯木較多的地帶,還可以使用工具,用土覆蓋火線,通過將火與空氣的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
地方政府應重視從多重角度加強當地人民群眾的防火意識,引導他們掌握基本防火技能,定期組織專家為人民群眾做專業培訓工作,分發林業防火知識宣傳手冊。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應同步加強雙語教育和林業防火教育,引導他們在提高林業防火技能的同時學習漢語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全民防火護林意識,而且有助于促進民族語言文化交流,維護民族團結。甘洛縣政府就通過漢彝兩種語言交流培訓來普及林業防火知識與技能,并借助信息技術、遠程培訓和推送公眾號的方式來宣傳林業保護常識,從而有效提高了當地人民的防火意識。
林業資源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之一,還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還會影響社會和諧,會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雖林業資源總量多,但分布不均衡,所以我國的林業發展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在我國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健全管理體系、加強防火宣傳工作以及做好防火預案等工作,防止火災的發生,做好林業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