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海曙區位于寧紹平原、寧波市中心位置,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征。全區下轄9個街道、7個鎮、1個鄉(其中涉農鄉鎮街道9個),總面積595.5 km2,戶籍人口62.63萬,財政收入163.84億元,城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32 743元(2017年統計數據)。
自2016年10月寧波市區劃調整后,在海曙區委、區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海曙區按照“平安農機”的總體工作要求,認真落實和推進農機化工作,農機化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到2017年底,全區農機總動力14.96萬kW,各類農業機械1.43萬臺套,其中危及人身安全的上道路拖拉機505臺,農田耕作拖拉機418臺,聯合收割機190臺,水稻插秧機154臺,谷物烘干機174臺。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3%。
2018年初,海曙區政府將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活動列入了全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內容,在原鄞州區時期創建的基礎上,再接再厲,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訂相應的運行機制,在總體上構建全區農機安全生產長效監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將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工作列入區政府重點工作內容。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是構建和諧新農村、打造“美麗新海曙”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 “民心工程”和 “實事工程”。區政府專題就創建“平安農機”示范區工作下發了《創建省級平安農機活動方案的通知》,并制定了工作目標,有力地促進了政府相關部門對農機工作的重視。
二是建立強有力的創建工作組織領導班子。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府辦副主任、區農林水利局局長為副組長,農林、交警、安監、城管、市場監督等7個部門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海曙區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并由農林水利局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綜合協調創建工作。
三是完善高效的創建活動協調工作機制。在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了創建工作聯席會議、交警與農機聯合執法、定期匯報與專項督查相結合等工作機制,每季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分析全區影響安全生產的新動向、新問題,交流各地創建工作經驗;協調相關部門深入開展 “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特別在藺草收割、夏收及秋收冬種季節,組織開展階段性、常態化、無縫隙的區、鎮、村三級多部門協同執法檢查行動,確保一方平安。
四是明確創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職責。按照區政府下達的《創建省級平安農機活動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確創建的目標任務。在原來基礎上,全區達到6個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鎮、81個市級平安農機示范村、16家市級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500個平安農機示范戶;全區農機“三率”達到90%以上;杜絕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農機事故發生。在區創建辦統一協調下,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到各創建鄉鎮、街道和行政村、專業合作社,把創建工作列入對鄉鎮、街道的年度考核目標,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體制。區、鎮、村三級層層落實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共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安全生產承諾書562份。
一是加大對農機安全生產和創建工作的資金投入。按照寧波市農機總站的要求,海曙區免除了農業機械的牌證費、檢驗費等行政收費及拖拉機駕駛培訓、考證等其他費用;創建為“平安農機”示范村、社的,分別給予資金1萬元;區、鎮、村三級投入50多萬元用于“平安農機”基礎安全設施建設。
二是加大農機安全設施建設力度。目前,全區共建設有大型農機安全宣傳牌11塊、警示牌200余塊、減速帶200條;建設農機停車場40個,計6 000余m2;建成鎮村“平安農機”示范路43條。同時,利用現有的場地設施,如學校、文化廣場、工廠、企業、村落文化宮、農貿市場及道口,合理設置農機安全宣傳窗70處、固定式宣傳標語1 100條。實現各鎮和創建村的“平安農機”示范路全覆蓋,處處可見農機安全宣傳牌。
三是建立多功能農機手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室。為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意識深入人心,全面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海曙區著力構筑農機安全宣傳和交流平臺。在鄉鎮建有農機手教育宣傳課堂,在行政村創建單位都建立了“農機之家”或“農機安全活動室”,在村落文化宮、圖書館都設有農機安全宣傳閱報欄、科普教育資料柜,并在活動室內將創建領導班子、農機安全責任制、安全教育制度、農機擁有量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等創建工作管理制度上墻公布。到目前,全區共建農機安全活動室71處,面積1 700 m2。2018年以鎮級農機安全片組、村級農機安全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14次,受教育人員達385人次。
四是加大農機安全監管軟硬件建設的投入。自2018年7月起,全區基本形成了以農機管理部門為主,農機與交警聯合執法、區拖拉機安全檢測中心、區農機辦證中心為一體的農機管理服務體系,規范了農業機械安全檢驗、辦證等程序,加強了對上道路拖拉機違法行為的整治力量。
同時,為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每年都要進行多層次的業務理論、實際教育和輪訓。為提高農機監理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2018年8月30日,區政府成功舉辦了“農業機械事故應急處置演練”,區農林水利局、區安監局、區交警大隊等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農機站長、農機操作人員、新聞媒體單位等80余人觀摩了演練活動。
一是結合相關專項活動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活動。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分別在3月、5月、7月結合“送科技下鄉”“安全生產月”“黨日活動”,通過發送圖冊、懸掛展覽板、政策解答、問題咨詢的方式,開展了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活動,吸引了600余名附近的群眾踴躍參加。
二是利用主流媒體進行農機政策和安全創建活動宣傳。一年來,在海曙日報、海曙電視臺以及省、市農機網絡等媒體播發新聞信息15條,多渠道、多視角提供了農機信息,營造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三是制作農機安全標牌巡回開展宣傳。2018年以來,全區還把宣傳陣地擴大到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作業現場,專門設計制作了貼近農村、貼近機手、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牌,送到各中心村、示范合作社進行展示宣傳,對農機作業人員及參與者時刻起著提醒和警示作用,對提高安全意識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四是選擇相關時節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在重要的節假日和重要農忙季節,利用農民信箱、農機信息平臺,及時向廣大機手發送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短信。2018年以來,共發送安全溫馨提醒短信2 514條,發放“平安農機”倡議書等資料共200余份。
一是做到運輸拖拉機安全檢驗不放松。運輸拖拉機技術安全檢測費與牌證費、考證等行政收費全免,技術安全檢測按照牌照尾號實行常年檢驗?;谝陨蟽煞矫鎸嵡?,海曙區積極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改善服務設施,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堅持按要求、按規定、按程序,認真做好運輸拖拉機技術性能檢測和人員審驗工作,認真檢查車容、車況,仔細核對證照資料,嚴格把好制動、轉向等涉及安全的技術檢測關,消除了問題車、病態車上路現象。
二是做好純農田作業拖拉機調查登記、上牌及機手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為全面實施《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切實加強對農田作業拖拉機的監管,根據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的創建標準,規范農田作業拖拉機駕駛人安全操作方式,提高全區農田作業駕駛人員持證率,進一步提升農機從業人員的安全操作水平,確保全區農機作業生產安全。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努力提升“三率”水平。海曙區對運輸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的監管規范到位、要求嚴,“三率”水平始終保持在85%以上;但各類農耕作業拖拉機的“三率”水平偏低,因為這些農機手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年齡大、安全意識不強等情況,工作開展中存在一定難度。通過宣傳、引導,并對各鎮鄉(街道)提出要求,以合作社、行政村為突破口,認真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的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轄區內拖拉機所有人、駕駛操作人員持證上崗意識,對本區所有拖拉機進行逐一排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機。通過以點帶面地開展工作,在做好純農田拖拉機上牌登記工作的同時,切實完成拖拉機所有人持證工作。
四是推進拖拉機報廢補償工作。按照《寧波市拖拉機報廢補償實施辦法》要求,海曙區制訂了《海曙區拖拉機報廢補償實施辦法》?!掇k法》從補償對象、補償標準、審核程序、解體回收、資金管理與監督、檔案臺賬管理等六個方面對全區拖拉機報廢補償工作作了具體規定。同時組織各鎮鄉(街道)農機站長、部分鎮農機檢驗員舉辦“三率”業務培訓,就如何提高農田拖拉機的上牌率、檢驗率和操作人員持證率及有關要求,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輔導,并作出具體安排。在規范操作程序方面,采取政府公開招投標的方法,通過公平競爭選定拖拉機回收拆解企業。在辦證大廳、拆解回收單位及《海曙日報》等媒體,公開拖拉機所有人申請報廢補償業務流程,純農田拖拉機和上道路拖拉機的報廢補償分別實行相應的申請程序和業務流程。由于工作到位,措施有力,全區拖拉機報廢更新工作快速開展,消除報廢拖拉機的安全隱患,2017年共報廢拖拉機52臺。
一是把握重要節點,重預防。海曙區除了是糧食種植大區外,也是一個藺草種植大區,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 333.3 hm2左右。2018年6月底,區專門下發了藺草收割期間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文件,并在7月初組織農機執法人員對區內重點藺草加工企業進行了檢查,要求各藺草加工企業建立藺草收割期間拖拉機、駕駛員的審核登記制度,確保做到證照齊全、車況良好和保險憑證真實有效,還要求企業與農機手簽訂安全責任合同,在藺草運輸途中不酒駕、不出現人貨混裝現象。
二是實行嚴管嚴打,除隱患。堅持嚴格的現場執法管理,嚴格查處磚瓦廠、山塘等拖拉機超載、拖拉機無證無牌及農機維修行業違規作業,及時消除各種農機生產安全隱患和違法行為。2018年8月起,區農機管理部門與交警大隊聯合執法,共出動警力42人次,檢查各類拖拉機51臺次,查處各類違章行為19起,檢查農機維修網點6家。
三是加強源頭管理,抓規范。牌證管理是“平安農機”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區農機管理部門嚴格執行農機法律法規和規章,嚴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入戶關、年度檢驗關和駕駛證申領關,嚴禁超標準超范圍辦理上牌入戶手續。嚴格進行拖拉機檢驗工作,嚴格執行拖拉機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堅決杜絕不安全車輛上路行駛和作業。各類牌證管理業務、審批手續有序規范,歸檔及時正確,確保全區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率、檢驗率及駕駛人持證率均在85%以上。
四是完善共管機制,顯成效。海曙區相關部門、各鎮鄉政府積極支持、配合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按照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各負其責,認真做好各自工作。
區交警部門積極支持、配合農機主管部門的工作,和區農機管理部門同志一起深入鄉村、田間、采石場、垃圾場等農機作業密集場所及維修、銷售領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排查并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工作不留死角。認真開展“打非治違”活動,在農忙季節加大上路執法檢查力度,重點加大對無證駕駛、無牌行駛和不按規定參加檢驗等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嚴肅查處拖拉機載客、載運違禁物品、超速超載和酒后駕駛等嚴重違法行為,遏制重大農機事故的發生,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積極做好拖拉機等農用運輸機械的事故預防、事故處理等工作,妥善處理農機事故、避免社會矛盾激化、確保社會穩定。
區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積極發揮綜合監管職能,督促各鄉鎮(街道)和責任人切實加強對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督促、檢查農機安全工作的落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分級管理、條塊結合”的要求建立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區工商部門會同區農機管理部門定期開展農機維修質量監督檢查,嚴格按照《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做好全區農業機械維修和配件經營的監督管理工作。
各鎮鄉(街道)將農機安全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程,建立和完善了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相關職責、制度,配強配好農機管理人員,摸清轄區內農機安全生產的基本情況,做到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底數清、情況明,并建立好基礎臺賬。同時抓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的日常安全教育、檢查、隱患排除等工作,在農忙時節,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農機工作人員下村進廠,檢查、落實農機生產安全工作,確保不發生任何農機事故。
通過創建“平安農機”示范區,有效地預防和減少農機安全生產事故,2018年全區沒有發生拖拉機死亡事故,全區取得農機安全生產的良好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