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芝
(河北省深澤縣委黨校,河北 深澤 052560)
近年來,隨著城鄉經濟快速發展,農村人力資源的流動,農村發展也出現了新變化,農民經商辦企業或外出打工比較活躍,許多農戶將承包地出租給種糧大戶或合作社經營,涌現出了一大批新的農業經營主體。但由于雙方沒有簽訂合同或簽訂的合同欠規范,在土地流轉、托管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爭議,甚至不按合同履約的現象,導致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間產生矛盾糾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穩定。農村集體擁有的土地、樹木(果園)、房屋等集體資產,在租賃、變更產權過程中,存在交易環節不規范、公開透明度低等問題,造成了村集體資產收益減少或集體資產流失。這些問題都需要依靠產權交易平臺公開市場操作,通過公平公正組織交易解決。
深澤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于2015年12月注冊成立,現6個鄉鎮已全部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工作站,125個行政村設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信息聯絡員,對全縣125個村集體資產進行了摸底調查,并建檔立卡,為農村產權交易工作創造了條件。去年以來,該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已完成9宗188.67hm2農村產權交易業務,交易金額2782.2萬元。2019年5月,完成1宗4.13hm2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交易金額9.35萬元,這是全國首例通手機端進行農村集體產權競價和交易。目前,正在辦理4宗25.33hm2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
由于部分農民認識不到位,長期以來,農村產權交易以戶與戶自由交易為主,品種單一,難以實現農村資產資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投資者對農村資產資源的多樣化投資需求。同時,傳統的價格決定機制,還容易導致村級資產資源交易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和基層干部腐敗行為的發生。
集體土地、農村承包地、林地和農村宅基地等確權還未徹底完成,一些村委對上幾屆村委發包的村集體土地、開荒地、河灘等情況不了解,不知道承包價格和年限,難以進行交易。同時,以前的一些交易存在暗箱操作,價格往往過低或不合理,群眾有意見。
農村產權交易涉及農業、國土、水利、住建、林業等部門,政策性、專業性很強,在交易過程中有些政策把握需要相關部門參與,帶來協調上的困難[1]。同時,交易面臨千家萬戶,需要將有出讓意向的農戶組織起來,每一個項目投入的工作量都較大。
(1)抓好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縣農村交易平臺上接省市平臺下銜鄉鎮服務站。主要承擔收集、匯總并發布縣內農村產權交易信息;負責組織縣域范圍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協助市級交易平臺組織跨區域農村產權交易;提供農村產權交易咨詢服務等方面職責,專業性強,責任重大。
(2)設立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推動縣級農村各類產權交易工作,重點在農村,各鄉鎮政府要抽出專門力量和人員,搭好“臺子”、扮好“主角”,鄉鎮長負總責,主管副鄉鎮長具體抓,各鄉鎮要定期對本鄉鎮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進行分析研究。切實把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層層傳導工作壓力。
(3)抓好村級信息聯絡員隊伍建設。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名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信息聯絡員。由各鄉鎮指定所轄各村黨支部書記或村主任擔任信息聯絡員。主要負責收集、核實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等流轉信息,宣傳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另外,縣、鄉鎮(街道)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要對參與農村產權交易的工作人員以及村(居)的主要負責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確保產權交易工作順利推進。
相關職能部門按照上級要求,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農村承包土地、小型水利設施、林地、農村宅基地等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確所有權屬,為農村產權交易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積極探索權證抵押、貸款融資業務,增強農業發展活力。
為確保農村產權交易工作規范運行,成立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監管會”)。主要工作:一是承擔組織協調、政策制定、農村產權交易行為監管職責。二是負責全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構建、制定扶持政策,整合農村產權信息資源,培育和發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三是對市場運行進行指導,促進交易公平,防范交易風險。四是建立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對市場交易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或難點問題,要通力合作、協調配合,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溝通協商,專題研究,重點解決。
縣廣播電視臺、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協調聯動、營造氛圍采取多種形式,積極主動宣傳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重要意義,積極鼓勵、組織、引導農村各類產權進場交易。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加大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的宣傳力度,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支持、參與農村產權交易工作的積極性,為推進農村產權交易改革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