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愛東
(寧夏石嘴山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
為順應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發展趨勢,聚焦科技創新這一主要目標,我市將建設石嘴山科技大市場,包括線上服務平臺、線下實體空間的建設,線上線下結合的運營,建立技術轉移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全市的創新服務示范平臺。石嘴山科技大市場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由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組成,即“一網一廳”,分別是石嘴山科技創新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和科技大市場服務大廳。
按照寧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及《關于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意見》、石嘴山市《關于認真落實2019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任務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建設石嘴山科技大市場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同時,為推進石嘴山產業轉型發展,進一步整合石嘴山市技術交易資源,對接自治區以及全國各地的技術交易市場,使石嘴山的企業與全國技術、人才、資本、產權等要素有機結合,打通技術交易壁壘,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必要建設石嘴山科技大市場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
平臺建設以“交易、共享、服務、交流”等功能定位,秉承“創新機制、集聚資源、立足本市、輻射全區”的理念,通過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暢通供需渠道,服務我市經濟發展。平臺旨在構建互聯網支撐下的網格式技術市場發展促進體系,可以為企業提供科技資源查詢、對接、交易平臺,幫助我市企業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平臺的建成將助推我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服務能力的提升,促進我市科技與創新成果的轉化,開創技術市場服務新模式。平臺的建設,將加速破解我市高端創新資源不足、科技與產業結合不緊密的現狀,極大地促進東西部科技經濟的密切合作。
1.3.1 線上:建設“石嘴山科技創新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功能齊全、資源集聚、交易便利、渠道暢通的技術交易線上平臺;開發移動APP,移動端平臺、凸顯專屬信息的訂閱、便捷性交互和互動性管理。
1.3.2 線下:建設建筑面積500m2的石嘴山科技大市場服務大廳(下稱“服務大廳”),為石嘴山市企業提供常態化線下技術轉移服務場所。服務大廳主要功能區包括展示廳、路演室(培訓室)和洽談室三部分構成,為石嘴山市企業級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線下咨詢、技術推介、項目路演等服務活動。
針對各類創新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對接國內外創新資源,挖掘制約我市產業、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此外,對重組后的資源進行多層次加工,挖掘價值。
結合石嘴山產業特色與企業需求,依托寧夏技術市場豐富的科技成果資源,篩選一批優質科技成果資源,通過科技成果推介會、企業實地走訪等方式,引進優質成果資源在石嘴山落地。
通過平臺展示合作創新機構及人才專家,解決企業相關需求,包括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端技術創新機構、品牌跨區域服務機構、行業專家協會。
開展各種形式的對接服務,針對信息不對稱、對接成本高等問題,組織開展常態化、專業化產學研對接活動、技術項目路演、專題沙龍、產業合作推介產學研活動等線下活動。通過活動、走訪等多種方式,撮合區域內企業與高校院所、技術專家進行對接,并提出技術難題解決方案。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技術的飛躍,實現信息分享、智能交易、科學管理,這必將是農業發展的趨勢。大數據平臺對我市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我市堅持走“一特三高”(特色、高質、高端、高效)發展之路,針對單種小麥效益不明顯的情況,加大技術研究,積極探索麥后復種模式,一是推廣小麥機械化無壟勻播技術;二是推廣麥后復種油料作物、青貯玉米、蔬菜等栽培模式,通過示范推廣,提高了復種指數和土地產出率,經濟效益明顯。利用大數據平臺,監測分析麥后復種模式技術,能更好地科學計劃、智能管理、規劃出產,由計算機做分析處理,將分析結果發送到農機或智能手機上,種植戶可以及時掌握種植信息(比如土壤施肥情況等),分析作物的成長狀況,判斷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量和施用時機,提高效率,實現最大效率的增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近年來我市加快構建石嘴山市優勢特色漁業發展。今年,引進海水養殖品種脊尾白蝦在硫酸鹽型鹽堿水中養殖試驗獲得全面成功,標志著海水水域養殖經濟蝦類脊尾白蝦首次在西北鹽堿水域養殖工作有新突破,使我市名特優水產新品種養殖又增添新的品種。為進一步推進優勢特色水產養殖體系,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水產養殖緊密結合起來,構建水產養殖數據庫,通過科學采集養殖水域溫度、PH值等各種指標數據,利用云端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處理,改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利用鹽堿水域資源養殖優勢特色水產品、拓展水產養殖的新空間,進一步推動石嘴山市生態水產業的健康發展。
據普查勘測,石嘴山市生產的農產品天然含硒量高,借助這一資源優勢,石嘴山市著力打造“珍硒石嘴山”區域公用品牌。近期在石嘴山市首屆富硒產業發展大會上,石嘴山市農產品公用品牌“珍硒石嘴山”揭牌,昊帥大米、紅蠟滴枸杞、寧羊一號等11個單品被授權使用石嘴山區域富硒公用品牌。目前全市建立了24家富硒農產品示范基地,為使我市“珍硒石嘴山”品牌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化管理,實現種植作物全過程的科學管理,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對農產品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過程進行快速采集、數據上傳、信息管理等,對作物生長過程提供信息支持,減少因各種災害帶來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促富硒公用品牌提質增效。
開發農村田園小鎮和鄉村家園,稱休閑農業。休閑農業與鄉村田園旅游,是我市農業發展的一種新途徑。根據《共同締造美麗家園試點方案》,石嘴山市確定建設20個休閑宜居旅游的田園小鎮和鄉村家園,輻射帶動30個市級示范鄉村家園,使我市90%的鄉鎮和規劃村莊達到休閑農業標準。所謂的“共享農莊”,指把農村閑置住房按需求改造為市民田園生活、度假養生等多種休閑農業模式,再通過互聯網對外出租。借助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打破空間制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休閑娛樂度假的最佳去處,使“共享農莊”與旅游需求之間進行最優化的匹配,既能調動閑置農村勞動力,帶動農民致富、促進農民增收,又能實現市民的田園度假夢想。
積極對接自治區技術市場指導和專業化服務,以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為主線,完善技術市場組織管理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技術市場相關運營機制,加強上下溝通協商,共同推進技術市場發展,深化科技與經濟的有效融合。
通過目前市政府和自治區出臺的資金政策,積極爭取多方專項資金渠道支持科技大市場建設,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科技大市場對平臺的專項支持。積極協調對接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對科技大市場資金的支持。
發揮科技創新團隊的凝聚力和協同作用,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研發團隊,以智能裝備制造、冶金、化工、碳基材料及石墨基負極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為重點,聚集行業高端技術人員,建立以多個產業技術研究院(所)為中心的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成果轉化平臺,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
以技術需求為導向,利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服務機構開展全方位、多元化、品牌化的精準服務,以線上線下聯合運營,大力培養專家型技術經紀人,通過技術需求大數據精準對接,為中小企業開展把脈問診技術服務。
舉辦高質量科技成果技術需求對接會、智博會、專題技術論壇、科技成果拍賣會及培訓會等,吸引企業和研發機構組織參與科技合作活動,以承辦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挑戰賽、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等媒介,推動科技大市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