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農業農村局,甘肅 臨夏 731799)
大棚蔬菜種植是我國的發展重點,利用大棚種植蔬菜不僅保障了市場對蔬菜的需求,而且綠色無害的蔬菜更受大眾的喜愛。但在大棚蔬菜的種植中,也會受到其技術的不成熟或是病蟲的侵害等,因此想要促進大棚蔬菜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對其種植技術進行規范以及探討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對策。
蔬菜種子的選擇是種植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會直接影響蔬菜的總體產量。所以在蔬菜種子的選擇上要優先選擇符合當地區域環境氣候的地方以及土壤條件較好的進行種植,這樣能有效提高蔬菜的存活率和生長發育的良好速度。除此之外,在播種前還要對蔬菜種子進行篩選和檢驗,結合蔬菜自身抵抗能力進行選擇,保證種子的優良品質,從根源上實施對大棚蔬菜質量把控。
為充分保證大棚蔬菜的存活率和質量,在播種前,可以對土壤進行殺菌殺毒處理,凈化土壤,避免細菌入侵種子。此外在搭建大棚時可以選擇土壤層較厚的地區,有利于種植戶對土壤進行翻耕,使土壤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同時厚重的土壤環境比普通的土壤更有利于蔬菜的存活率。另外,土壤和蔬菜都需要水分,所以要盡可能的選擇靠近水源地的區域進行種植,以便后續的施肥、澆灌。
蔬菜種植管理是整個種植過程中的核心階段,為了保證大棚蔬菜的順利生長,種植戶需要合理規劃種植區域,制定科學的管理技術,在蔬菜的生長期間,要做好對土壤環境的整理,定期除草,根據蔬菜具體的生長情況作出調整。其次,大棚蔬菜的種植大多選擇的是有機蔬菜,因此在施肥澆灌期間,不能使用任何含有化學添加劑的或生長劑等有害肥料,要選擇綠色環保的生物制劑來促進蔬菜的生長。還可以使用動物的糞便、枯枝落葉等腐敗物,這些肥料不僅能促進蔬菜的生長,也可避免有害物的殘留,讓大棚蔬菜完全純天然[1]。
不同的蔬菜生長的特點不相同,對其生長環境的濕度、溫度和需要的水分、光照條件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以往在大棚外種植的蔬菜因為不能對溫度、濕度進行控制,因此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也不能保證經濟的收益。但在大棚內種植的蔬菜則可以對其環境進行嚴格有效的控制,更好的促進生長。此外,大棚蔬菜是不受季節氣候影響的,部分受地區限制的蔬菜在大棚內均可以生長,所以控制好大棚中的內部環境尤為重要,種植戶要時刻關注棚內溫度和蔬菜的生長情況,避免出現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灼傷、凍死情況。
生態技術是大棚蔬菜種植中最為適當的方法。生態防治就是利用大棚的封閉環境,創建一個合適的生態環境,最后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的。例如用酸堿性的物質降低環境中的酸性,就能有效抑制大棚中病菌的生長,種植戶可以選擇天氣較好的一天,在大棚蔬菜上噴灑酸堿性物質,然后在陽光炙熱的午后將大棚密閉,進而起到良好的消毒殺菌效果,這對蔬菜沒有不良的影響,還能吸收光照作用。
生物技術就是利用天然植物的保護作用,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一種生物的防治方法,進而避免大棚蔬菜受到病蟲害的侵襲。例如,利用水旱輪種的方式,對一些遷移性相對較弱和食性單一的害蟲進行抑制,防治其不斷生長和繁殖[2]。還可以在大棚內放置一些捕食螨、七星瓢蟲等,通過蟲害的天敵來控制蟲害,以此來更好的達到蔬菜的防治效果,提高蔬菜的產量,也促進社會的經濟效益。
采取物理技術也可以達到良好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例如,部分病蟲有一定的趨光性,種植人員也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適當的位置投放光源,以此來吸引病蟲,進行集體捕殺;或是利用臭氧、微波、殺蟲燈等相結合,抑制病蟲的生長。物理的防治技術不會影響蔬菜的生長情況,也不會對蔬菜產生任何的不良影響,大可以放心的使用。
在大棚蔬菜的種植中,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種植方法,采用多樣化的種植技術;其次要認識到病蟲害的嚴重性,懂得病蟲害的各種防治方法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效果,并且促進大棚蔬菜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