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利
(黑龍江省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綏棱 152200)
綠色蔬菜就是在良好生態環境中栽培出的蔬菜植物,在種植過程中,綠色蔬菜并沒有使用農藥、無機肥的污染,種植出的綠色蔬菜自身攜帶的有害物質要低于國家指定的相關標準。綠色蔬菜的種植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健康的蔬菜類農產品,而對蔬菜的病蟲害綜合防治,就是實現綠色蔬菜栽培的重要基礎。
在綠色蔬菜的生產工作中,會出現諸多病蟲害的影響,病蟲害會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為了避免農藥對綠色蔬菜的污染,目前主要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為綜合防治。綜合防治就是通過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方法來滅殺病蟲害,下面就來具體介紹一下綠色蔬菜生產中的農業防治:
科學的選種可以顯著提升蔬菜的抗病能力,選擇抗病性更好的蔬菜品種,可以減少蔬菜的發病概率,進而達到減少農藥使用頻次的目的。拿種植黃瓜為例,夏季黃瓜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密刺王、新泰密刺、津綠3號等品種,可以有效減少黃瓜病蟲害的發生,在秋季黃瓜種植中,選擇津研6號、7號等品種,可以更好地防治黃瓜霜霉病或白粉病的發生。又例如大白菜種植,根據當地病害的發生特點,選擇抗軟腐病、霜霉病能力更強的品種,或選擇包頭青品種來提高白菜的抗黑斑病。因地制宜地選擇種植的蔬菜品種,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地種植環境,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進而為綠色蔬菜的種植打下良好基礎。
做好拌種、曬種處理可以顯著提升菜種的發芽率,也能為蔬菜的生產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提高蔬菜幼苗的抗病能力。在選好菜種后,應根據種植蔬菜的具體品種,使用溫水進行適度的浸泡,再添加相應的種子包衣藥劑,最后對菜種進行紫外線消毒,可以有效滅殺種子上攜帶的病原菌,進而讓菜種得以健康的生長。拿番茄為例,在浸種時,應選取47℃的溫水對番茄種子進行浸泡,浸泡時間控制在20~30min之間;在種植黃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品種時,應使用水溫50~55℃的溫水,對菜種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10~15min。對一些種皮較薄、吸水性較好的蔬菜品種,水溫應控制在25~30℃之間,對種皮較厚、吸水性較差的蔬菜品種,水溫應控制在45~75℃之間。完成溫水浸泡操作后,可以有效預防苗期階段的番茄早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病害。
完成浸種處理后,應選擇高錳酸鉀等包衣劑或專用微量肥料對種子進行拌種,拌種處理可以有效預防蔬菜苗期的病蟲害,同時提升菜種的發芽率。拌種處理完成后,還需要利用紫外線對菜種進行消毒滅菌,將完成拌種處理的菜種均勻的鋪攤在陽光下,晾曬48~76h,這樣可以更好地達到殺菌的目的。
在種植綠色蔬菜時,必須加大有機肥料的使用量,即便使用無機肥料也只能使用磷、鉀、鈣類無機肥,不可使用其他化學合成類肥料。在施加肥料前,應該根據種植區域內的土壤實際情況,合理的調配肥料,有機肥可使用生物糞便、植物秸稈制成的肥料,確保有機肥料的充分腐熟,這樣可以有效滅殺生物排泄物中攜帶的寄生蟲、病原菌以及雜草種子,進而減低蔬菜的病蟲害發生概率。
在種植過程中,還要注意加強田間管理,注意定期進行除草作業,及時發現病株,根據病蟲害的種類,給予相應的處理防治。另外,在一塊種植區域內,不可重復耕種單一的一種蔬菜作物,使用輪作的種植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土壤中肥力的利用效率,也能降低蔬菜的病蟲害發生概率。
在綠色蔬菜生產過程中,可以根據蔬菜害蟲的生活習性給予針對性的物理防治,通過物理的方式對蟲害進行防治。例如,一些具有假死習性的蔬菜害蟲,可以通過人為敲打植株,震落害蟲后進行捕殺;對一些具有群居性的害蟲,進行蟲卵、蟲蛹的人工捕殺等。一些具有趨光習性的蛾類害蟲,可以在種植區域內布置黑光燈等誘殺燈具,在田間懸掛顏色明顯的黃色沾蟲板,也可以有效誘殺蚜蟲成蟲,進而達到控制蟲害規模的目的。
另外,在綠色蔬菜種植區域內,引入相應的害蟲天敵,不僅可以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也能促進當地的生態平衡。生物防治更符合自然規律,可達到長期防治蟲害的目的。在蔬菜的種植中,蚜蟲是多種蔬菜的主要蟲害之一,在種植區域內引入七星瓢蟲、草蛉、食蚜蠅等蚜蟲的天敵,可以有效控制蚜蟲的規模,進而達到防治蚜蟲蟲害的目的。在田間引入赤眼蜂、黃絨繭蜂等菜粉蝶的天敵,也能降低菜粉蝶對蔬菜的損害。
綜上所述,綠色蔬菜生產必須關注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合理的使用綜合防治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進而減小化肥、農藥對蔬菜的污染。確保綠色蔬菜生產的規范性,提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有效性,可以顯著提升綠色蔬菜的產量,進而達到促進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