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煒煒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下簡稱“新疆”)農業總產值達2 206.08億元,較同期增長了1.9%;林業總產值為54.26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7.9%;牧業總產值達到685.29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4.9%;漁業總產值為23.22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4.7%。由上述數據可知,近年來新疆的農業發展狀況良好,基本上都呈現出較大的上升趨勢。
棉花產業是新疆的優勢產業,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新疆有1/2以上的地區和農戶從事棉花生產活動,農民收入的40%來自于棉花產業。2018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為335.2萬hm2,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為249.1萬hm2,占全國總種植面積的74.3%。2018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為609.6萬t,新疆的棉花總產量為511.1萬t,占全國總產量的83.8%。這些數據表明,新疆的棉花產業是我國棉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了棉花市場4/5以上的份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疆被譽為“瓜果之鄉”,瓜果業同樣也是新疆的特色產業。新疆有著豐富的瓜果資源,享譽全國的就有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哈密瓜、庫車杏等[1]。2018年,新疆的水果產量為1 420.2萬t,占全國水果總產量的5.63%。從2018年新疆瓜果的產量結構來看,葡萄是產量最高的水果,在新疆水果總產量中的比重超過30%;其次是杏和梨,所占比重都超過了20%;而產量最低的是石榴,所占比重僅為2%。
2017年末,新疆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13 871個,帶動農戶增收25.13億元,同比增加1.76億元。2017年,新疆訂單農業帶動194.68萬戶農戶,占總農戶的46.93%。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新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1.1 自然資源優勢。新疆具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日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量區域間差距較大,年日照時間3 000 h,年均降水量150 mm,水分蒸發量大。新疆的冰川大概有1.8萬條,總面積240萬hm2,占全國冰川的42%。新疆的冰儲量為2.58億m3,是天然的水庫。因此,新疆的水資源極其豐富,位居全國前列。
2.1.2 區位優勢。新疆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北邊與俄羅斯等國家接壤,南邊與西藏自治區相連,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目前,新疆已經有75個縣市對外開放,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成為西北地區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2.1.3 特色農產品優勢。特有的生態環境使新疆擁有種類繁多、品種獨特的動植物資源。新疆的野生動物多達500種,植物也有3 600種之多,而引進的農作物品種有1萬種。新疆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同時也是優質瓜果的生產基地,有著豐富的瓜果資源,享譽全國的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庫車杏等都是新疆的優質水果。
2.2.1 技術人才缺失。新疆是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地區,勞動力資源缺乏,專業人才更是匱乏。新疆當地的勞動力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受教育程度較低,小學水平及以下的勞動力就有將近50%,真正接受系統教育的只有5%。另外,新疆的少數民族很多,語言障礙和觀念問題使得當地人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存在著較大的障礙。而新疆人才的缺乏勢必會影響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
2.2.2 市場服務體系不健全。近年來,新疆的特色農產品市場發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其朝著專業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科研和市場的對接程度低,使得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整個市場的服務體系不健全。加之在市場流通方面,大型的交易平臺較少,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信息暢通不暢,使得農戶收獲的農產品不能以理想的價格出售,打擊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
2.2.3 科技化程度低。當前新疆的農業生產還是以傳統方式為主,農業科技利用率較低,使得新疆的特色農產品質量都有待提升、農產品品種有待優化。加之新疆的生產技術水平還有待優化,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低,大多還處于粗加工階段,產品的深加工水平有待提升。這已成為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農業生產技術沒有得到改進,生產效率提不上去,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必然會影響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
2.3.1 涉農政策的支持。新疆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必經之地,其經濟發展也正處于重大的戰略機遇期[2]。農業是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程度可以直接影響新疆整體經濟的大發展,甚至會影響新疆的社會穩定狀況。故要促進新疆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強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的競爭力,為當地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2.3.2 互聯網快速發展。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新疆特色農業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信息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為了更好地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新疆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互聯網+”政策,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的新型特色農業。“互聯網+農業”是當今特色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特色農業產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當今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也為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2.4.1 市場競爭壓力大。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日益增多,這些企業的實力和規模是影響農產品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要晚于其他中東部地區的企業,發展起步晚,也就意味著沒有充足的積累。在農產品收購季節,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農產品的收購,促使企業只能分批收購農產品,使得企業在生產旺季沒有及時搶占市場,造成企業實力和規模得不到提升。加之企業普遍缺乏知識科技型人才,使得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技術支撐匱乏,加工技術簡單粗放,沒有將農產品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導致企業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不能立于不敗之地。
2.4.2 自然生態環境惡化。新疆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新疆卻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先天惡劣的地理條件,加之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生產活動,導致新疆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荒漠化是當今新疆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新疆土地面積廣闊,但能用于農業生產的卻不是很多。加之氣候環境的影響,使得新疆農業產業化發展不能像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一樣蓬勃。因此,生態環境問題也是制約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新疆政府在促進當地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時,注重培育科技興農意識,增加農業科技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優化特色農產品結構,推動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方面,促進優良品種的研究和推廣,積極發展相關的高新技術,推動新疆特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大產學研的結合力度,鼓勵企業積極與各大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合作,推動農業科技快速發展,加快研究成果在生產中的轉化,推進農產品朝著優特農產品發展,延長新疆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鏈,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行業轉型升級。
在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當務之急是培育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型人才。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不但要有充裕的資金,專業技術型人才更是必不可少的。拓寬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途徑,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專家講座等,培養出適應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技術人才。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不僅要具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更要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讓農業科技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離不開市場體系的。促進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市場。在國內,鼓勵新疆的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多多參加國內的農業展銷會、博覽會,擴大新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網絡[3];在國際上,鼓勵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開發周邊國家的農產品國際市場,找準特色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互聯網平臺上的信息質量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物流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宣傳和推廣新疆的特色農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形成品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