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張 偉
(嘉祥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山東 嘉祥 272400)
土地整治潛力主要分為農用地整治潛力、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潛力、土地復墾潛力及土地開發潛力4種類型[1]。本文結合實際,著重分析土地復墾潛力,通過對山東省嘉祥縣土地利用現狀和后備資源調查數據的分析,充分利用2011年以來嘉祥縣土地整治項目新增耕地來源有關數據,以2015年年底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以鄉鎮為組織單位,以行政村為測算單元,采用全面調查并輔以實地調研測算的方法,確定土地復墾可補充耕地面積。
土地復墾潛力是指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污染等損毀的土地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利用和經營,可增加的耕地和其他農用地面積。
土地復墾潛力以鄉級行政區域為調查單元,測算范圍為生產建設損毀土地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
土地復墾潛力來源包括采煤塌陷地、廢棄工礦用地、自然災毀地、重要交通沿線。其中,廢棄工礦用地主要包括采礦或其他工業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挖損地、塌陷地和壓占地,自然災毀地主要包括山體滑坡、洪水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廢棄用地,采煤塌陷地主要是因采煤塌陷造成的土地損毀[2]。
土地復墾潛力測算主要采用全面調查法。以行政村為組織單位,依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按圖斑對采礦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進行篩選分析,分別調查各村待復墾廢棄土地面積。調查廢棄土地的面積、坡度、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水源保證情況、有無限制因素、是否適宜復墾以及可復墾為耕地的面積與系數等,參照村內部已實施土地復墾項目區的新增耕地系數和待復墾區面積,測算、匯總出各村的土地復墾新增耕地面積,作為劃分土地復墾潛力等級的依據。
在調查時,以鎮街為單位,通過下發土地復墾潛力調查表,由各鎮街組織,以行政村為單位,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圖,按圖斑對廢棄地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廢棄地的面積、坡度、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及水源保證情況等,以確定廢棄地復墾補充耕地潛力,最后以鄉鎮為單位進行匯總[3]。
3.2.1 潛力測算。一是采煤塌陷地復墾潛力。根據嘉祥縣各鎮街土地整治匯報、濟寧市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提供采煤塌陷地的相關信息資料,以及項目組對調研縣(市、區)采煤塌陷地的摸底調查,綜合估算出各鎮街可復墾采煤塌陷地的面積。
二是廢棄工礦用地復墾潛力。根據各鎮街土地整治匯報、嘉祥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提供廢棄工礦的相關信息資料,以及項目組對調研各鎮街廢棄地的摸底調查,綜合估算出各鎮街可復墾廢棄工礦用地的面積。
三是自然災毀地復墾潛力。根據近年來各鎮街上報各鎮街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多發區域發生的位置、規模和可復墾面積,結合嘉祥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提供的自然災害高發區域分布范圍和自然災毀地適宜性評價分析,預測未來自然災毀地可復墾面積,進而測算自然災毀地復墾潛力。
四是新增耕地面積。新增耕地數量以行政村為單位,在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實地調查樣本區新增耕地系數確定,計算出新增耕地面積。首先確定可復墾廢棄地的面積,然后根據樣本區的新增耕地系數計算新增耕地,最后匯總計算各鎮街、全縣的新增耕地面積。其中計算公式如下:
表1 嘉祥縣土地復墾指標潛力分級表
式(1)中,Mi表示某鎮街廢棄地新增耕地面積,Ni表示某鎮街第i個可復墾廢棄地圖斑面積;ai表示某鎮街新增耕地系數。
3.2.2 潛力結果分析。規劃期內,根據調查統計數據,嘉祥縣可復墾土地面積為618.97 hm2。
以可復墾土地面積為劃分土地復墾潛力等級的標準,以復墾土地規模為標準,對潛力進行分級。嘉祥縣共劃分了4個土地復墾潛力潛力等級,其中Ⅰ級土地復墾潛力規模為>9 hm2,Ⅱ級土地復墾潛力規模為≤9 hm2且>6 hm2,Ⅲ級土地復墾潛力規模為≤6 hm2且>3 hm2,Ⅳ級土地復墾潛力規模為≤3 hm2。
通過分析,嘉祥縣可復墾土地面積為618.97 hm2,預計新增耕地面積545.13 hm2。其中,Ⅰ級潛力區可新增耕地面積為173.71 hm2,Ⅱ級潛力區可新增耕地面積為144.63 hm2,Ⅲ級潛力區可新增耕地面積為117.73 hm2,Ⅳ級潛力區可新增耕地面積為109.06 hm2,如表1所示。
通過本文的分析評價,測算出了嘉祥縣可復墾的土地面積為618.97 hm2。以復墾土地規模為標準,對潛力進行分級,劃分了4個土地復墾潛力潛力等級,預計出新增耕地面積545.13 hm2,并以鎮街為單位,列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潛力區可新增耕地面積,為下一步編制土地復墾規劃提供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