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明
(廣東省農墾南亞熱帶作物科技中心,廣東 廣州 510507)
火龍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及保健功能。近年來,火龍果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本文主要總結火龍果栽培技術,為火龍果種植者提供技術支持。
火龍果主要生產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對于土壤要求并不高,可以進行大棚種植。研究表明,火龍果生長的最佳光照強度為8 000~12 000 lx,倘若光照低于3 000 lx,火龍果的生長和發育將會受到影響,出現果實變小、果實甜度下降等問題。因此,在火龍果種植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光照條件處于合理范圍內,這對于火龍果品質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火龍果喜潮濕環境,耐貧瘠,最佳的生長溫度為25~35℃。值得注意的是,火龍果本身的抗霜能力較差,如果溫度超過40℃或者低于6℃,火龍果植株將會處于不生長的狀態。在花果期,倘若溫度過高,火龍果的花芽分化將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導致無法正常開花結果。同理,在低溫狀態下,尤其是溫度低于0℃時,植株會出現凍害,影響火龍果的產量及質量。如果是在北方種植火龍果,人工加溫等操作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火龍果植株的基本生長條件,提高果實產量[1]。
筆者推薦采用排式A形架栽培模式,搭架和定植參照《廣西火龍果A形排架式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中的技術標準。
在火龍果種植過程中,要做到薄肥勤施,火龍果根系分布較淺,將肥料施于果樹根系分布層內才能發揮肥料的最大功效。采用撒施法,宜少量多次施肥,注意不要傷及根系。重點施加有機肥,確保復合肥應用量的逐步平衡。花果期要增加鉀肥和鎂肥施用量,以確保果實中糖分的進一步積累,提高果實甜度。還要保持土壤潮濕,樹盤生草或用雜草等材料覆蓋保濕防曬,確保根系的吸收功能不受天氣影響[2]。
當火龍果枝條長至1.3~1.4 m時,可以進行摘心操作,確保果樹枝條可以順利生長為果枝。另外,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側枝密度情況,第一時間剪除弱枝和病枝,并對植株空間進行合理控制,否則將會出現營養成分過度消耗的問題,不利于植株之間通風。在開花結果期,要開展合理的疏花疏果操作,讓每個枝條保持三四個花蕾,果實數量保持在3個左右。果實全部采摘完畢后,為了避免養分的過度消耗,需要立即開展枝條修剪操作,為后續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火龍果病蟲害防控工作也十分重要,在火龍果生長過程中會受到潰瘍病、瘡痂病、莖枯萎病和炭疽病等病害的影響,不僅如此,螞蟻、蝸牛、根結線蟲和紅蜘蛛等也會對火龍果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要想根治火龍果病蟲害,一般會采用化學防治手段,常用的化學藥劑有百泰、施寶克、施保功、克菌凈及代森錳鋅等。此外,應根據不同的蟲害選擇不同的化學藥劑,以有效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品質。
要想提高果實品質,套袋是最常見的一種手段,火龍果也不例外。套袋不僅可以改善果實外觀,還能減少農藥殘留,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蟲鳥害,讓火龍果產量得到根本上的提升。以廣東省陽江市火龍果種植區為例,通常選擇黑色網袋進行套袋。該種植區的研究人員表示,黑色網袋對火龍果體內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的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套袋可以提高火龍果的口味,增強其可食率,還能讓火龍果的果皮保持鮮亮。需要注意的是,套袋要在快速發育前、噴濕殺蟲劑和殺菌劑以后進行,以避免套袋后出現病蟲害等問題。
火龍果的采收和儲運也會對最終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采收工作,恰當合適的采收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火龍果的貯藏和保鮮質量。以陽江市火龍果種植戶為例,該種植戶在火龍果開花后25~27 d完成采收工作。如果氣溫較低、果實發育較慢,可以將采收期往后推移三四天。采收時要從果梗部分下手,留下部分莖肉,這樣的火龍果耐貯藏性較高。在儲運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避免火龍果出現碰撞擠壓的情況,以避免出現機械損傷[3]。
除上述幾個方面之外,優化補光產期調控技術,延長火龍果產果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火龍果的產量。比如,陽江市火龍果種植戶在春季、秋季都會對火龍果進行補光,其中春季補光時間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秋季補光時間則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補光一般從18:00開始,持續4 h,期間補光4次,每次間隔時間控制在10~20 min。一般補光不能間斷,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周圍溫度有針對性地調節補光時間,如果溫度較高,可以適當縮短補光時間,反之則延長補光時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