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楠
(渭南市農機安全監理所,陜西 渭南 714000)
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力度不斷加大,農業機械化程度快速提高。農機保有量連年增長,陜西省渭南市農機跨區機收規模不斷擴大,每年從5月開始,10月結束,全市大約有6 000多臺聯合收割機和1 000臺拖拉機先后跨越9個省進行小麥機收機播作業,為渭南市帶回24億元經濟收入。農民群眾在享受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好處的同時,面臨農機事故的險境。以陜西省渭南市為例,2015年全市共發生農機安全互助保險事故1 009起,2016年1 088起,2017年1 543起。農機化生產是農業生產的高風險領域,而農機事故的發生難以預測。農民購買農機具,一次性投入大,致富期望值高。農機手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將會對其及家庭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傷害,甚至陷入為致富而返貧的痛苦境地,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尋求減少和預防農機事故發生的對策和方法,對陜西省渭南市2017年參加農機安全互助保險的會員(拖拉機會員和收割機會員)發生的1 543起農機事故進行分析,以期從中發現農機事故的特點和規律。
按發生農機事故的機型,拖拉機發生事故280起,占事故總數的18%;聯合收割機1 261起,占事故總數82%。
按發生農機事故的空間,市內發生事故602起,占事故總數的39%;市外發生事故941起,占事故總數的61%。其中,田間發生事故824起,占事故總數的53%;道路發生事故719起,占事故總數的47%。
按發生農機事故的時間,5—8月發生事故541起,占事故總數的35%;9—11月發生事故473起,占事故總數的31%。其中,每天7—9點和18—21點共生事故493起。
從以上統計數據分析來看,農機事故呈現出以下特點:①事故中聯合收割機事故明顯高于拖拉機事故;②農機事故的發生時間一般集中在每年5—11月,正值“三夏”和“三秋”農機大規模生產作業時,每天事故發生的時間集中在7—9和18—21點;③市外事故高于市內事故,事故主要發生在田間作業和道路轉移過程中。
渭南市作為陜西省的農機大市,隨著全市小麥全程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每年“三夏”期間約有6 000臺聯合收割機赴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青海省以及甘肅省等9省進行小麥跨區機收作業。由于跨區作業區間較長,路途遙遠,不同省份的地理環境和耕種條件差異較大。例如,河南省與甘肅省相比,河南省地勢平坦,作業環境與渭南市基本相同,進行收獲作業難度小;而甘肅省則地貌特征復雜多樣,由山地、高原以及平川等組成,耕種條件較差,聯合收割機進地和生產作業難度大。一些農機手特別是每年新加入跨區作業的機手,對外地作業的環境以及地形特征不了解或掌握不清楚,遇到緊急或突發情況時,常因為判斷失誤而操作不當發生事故。另外,聯合收割機體型較大,在機具轉場過程中,由于道路上車輛和行人較多,易引發農機交通事故。
目前,國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大部分農村村道的路面得到硬化改善,已基本實現村村通。但是,多年來,特別是土地分戶經營后,國家對機耕路面從未進行規劃改造,機耕路全部都是幾十年前修建的,普遍存在路面過窄、坑洼不平,路邊雜草叢生,邊坡陡直,無人管理,給農機安全生產帶來了安全隱患。①田地與機耕路高度相差過大,導致路基松軟,農業機械通過時易發生側翻;②一些農民為自己多耕種,不斷向機耕路擴大耕作面積,用于種植莊稼和樹木,造成農業機械通過困難,難免會壓壞莊稼引起糾紛;③一些農民為了避免農機通過,在地頭挖溝設置障礙;④一些塬區的機耕路更是彎急、坡度大,經雨水沖刷路面塌陷,使農業機械通行困難。
目前,渭南市進行小麥機收作業的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品牌,主要有福田雷沃、春雨以及奇瑞等。這類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在機型上重心高、穩定性差,且其后輪為轉向導向輪,對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高。實際生產作業中,一些駕駛技術稍差的機手,在駕機過窄橋、窄路、田埂、機耕道、轉彎、上下斜坡或者穿越斜坡時,因為操作不當極易發生翻車事故,且翻車事故對駕駛員的生命安全將造成威脅。
駕駛操作人員及第三者的安全意識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疲勞駕駛。隨著駕駛員人工成本的上漲,大批農機戶放棄聘請駕駛員改由自己駕駛、家屬管理賬務的跨區機收作業經營方式。“三夏”期間,為了多收割小麥,多掙錢,一些機手冒著酷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進行轉場作業。極度的疲勞和高溫對人的生理、心理、判斷力、控制力及操作技能的發揮產生了嚴重影響,極易導致發生農機事故。②違規作業。一些駕駛操作人員安全意識薄弱,違反操作規程。還有一些機手作業前防護不到位,未進行嚴格清場,致使一些農戶在作業中隨意進入作業場地,撿拾收獲過程中遺漏的小麥、玉米棒,而沒有觀察農業機械動向,從而導致發生了一些嚴重的傷人事故。③對農業機械缺乏必要的維修保養。一些農機手特別是年輕機手,只懂駕駛不懂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在經過連續高負荷生產作業后,沒有及時檢修和保養農業機械,然后再次進行農機生產作業時機械突發故障引發事故。
農機安全監管部門要與時俱進,針對目前年輕農機手越來越多、掌握新技術更加快速的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手機4G/5G網絡技術優勢,運用微信、QQ等互動交流平臺,隨時發布農機安全生產知識、維修知識及典型事故案例等有用的信息內容,使農機手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農機安全知識,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同時,要進一步擴大宣傳范圍,不能局限于駕駛人員。應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生及村民的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最低限度地減少農機事故,通過不斷努力,共同關心和重視農機安全問題。
農機管理部門應根據農機安全生產發展,對機耕道路的需求向政府部門做出專題報告,呼吁政府投入一定資金,邀請有經驗的農機管理和道路建設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農村機耕道路設計改造,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機耕作業道路質量,從而適應土地規模經營和土地流轉的形勢需要,切實滿足農機生產作業的需求,有力促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農機制造企業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農機生產技術,充分調研分析我國農機作業環境(如小麥留茬高度、機耕道路情況及農機手駕駛操作水平等因素),想辦法解決現有聯合收割機存在的重心高、噪聲大、制造工藝粗糙等影響安全生產的隱患和問題,設計制造出更科學、操作簡單安全的聯合收割機,進一步提高農機生產的安全性,促進農業發展。
由于跨區農機轉移戰線長,多數農機手對路線不熟悉,極易發生農機事故。農機主管部門或跨區作業服務組織應倡導有機戶,以保障生命安全為出發點,采取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式進行跨區轉場。經調查,以陜西省渭南市至河南省鄧州市為例,如果1名農機手自駕1臺聯合收割機到鄧州市需花費1 200元,而采取汽車拖運方式則需花費1 200~1 500元。雖然拖運花費較多,但有機戶可采取多家聯合平攤費用將聯合收割機拉運轉移,既能避免轉移途中可能發生的事故,又能省時省力將機具和人員安全送達目的地。
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工作的開展,有效解除了農機手進行農機經營生產的后顧之憂,為其快速恢復生產、降低經營風險、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各級農機監理部門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改進和創新工作機制,結合農機安全生產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增強和完善農機安全互助功能,及時開展跟蹤服務,提升查勘定損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真正為廣大機手擋風遮雨,保駕護航。
農機手作為農機作業的主力,其駕駛操作水平直接決定農機生產的安全。農機安全監理作為農機生產監管部門,要大力加強農機培訓工作。根據農機手越來越年輕化的發展現狀,改善生硬枯燥的教學方式,采取適應年輕人易接受的授課培訓模式開展培訓工作。還可與市場農機占有率高的農機企業聯系,邀請技術人員為機手有針對性地進行操作培訓,有效提高機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同時,要嚴格執行農機駕駛考試規程,切實履行監管責任,保證培訓質量,從源頭上有效杜絕和預防重特大農機事故的發生。
農機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希望通過調查分析,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的關注,從而促使農機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