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章
(霍山縣漫水河鎮林業工作站,安徽 霍山 237200)
生態資源建設屬于現今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手段,而高質量增強森林資源的開發保護屬于林區的重要任務。實際開展工作的時候,森林培育屬于關鍵基礎,屬于森林資源繁育發展的基礎保障。新時代,林區需要加強運用森林培育技術,通過科技技術的創新發展推動森林種苗培育朝著現代化和科技化方向發展,從而有效提高森林質量,推動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對林木種苗欠缺監管。種苗的經營生產管理依舊只是種苗經營生產許可證的發放,欠缺相應的監管手段,種苗市場較為混亂,信息管理和質量監管方法較為滯后,造成市場苗木種類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對林農利益會產生很大影響。第二,欠缺林木種類的推廣宣傳管理工作。一些商家借助一些媒體進行炒作,大肆引入沒有進行造林實驗的一些“好品種”,不但影響造林質量,而且對財力與人力是一種浪費,造成嚴重損失。第三,欠缺統一化的生產標準。我國的苗木生產沒有建立規范統一化的質量規范,對于園林綠化的相關樹種,特別是藤本、灌木以及小喬木,長期以來沒有建立合理的標準規范,使得苗木采購、質量驗收工作更加困難。第四,不具備完善的質量監管機構,職責不明確,且監管根據不夠科學充分,欠缺合理科學的監管手段。
第一,林木種苗的生產條件以及相關設備較為落后。近些年因為種苗生產的發展速度非???,不少集體以及個人進行育苗工作時因為欠缺先進化的設施與生產條件,最終導致苗木弱小,影響造林質量。第二,沒有掌握樹種生態學特征和生物學特征,無法因地制宜地培育苗木,對苗圃地以及樹種的選擇不夠合理,影響苗木培育質量。第三,管理經營依舊是一些傳統的除草以及施肥培育手段。在樹種苗木培育過程中,沒有及時修剪、整形、使用生根粉進行輔助生根等,導致苗木的抗逆水平較弱,且冠形與干形長勢較差,很難培育出優質苗木。第四,苗木起運工作存在問題,影響苗木的質量和造林的成活率。
現階段,在引入相關品種時,由于外地傳播和品種自身無法適應當地氣候條件,會變成易感性品種。苗圃地長時間培育一些單一性樹種,不能保證養用結合,導致出現潰瘍病以及爛皮病之類的病蟲害問題[1]。太過偏重于育苗數量,采取高密度化育苗,易導致苗木營養面積不充足,苗木會非常弱小。為培育出大苗,盲目提高施肥次數,提高施肥用量,特別是苗木生長的后期施肥,導致苗木組織存在問題,木質化較弱,誤將大苗視作壯苗,嚴重影響造林成活率。
目前,在引入外來品種的過程中總是覺得外來東西更好,所以盲目引入很多外來品種,而鄉土樹種經濟效益有限,往往會疏忽對鄉土樹種的培育工作。事實上,鄉土樹種因為長時間經受本地土壤與氣候條件的錘煉,能夠有效適應本地的土壤與氣候條件,有較高的抗性,成活率較高,對于綠化建設來說是一種優勢。
培育容器苗時候要依照合理的育苗流程。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已經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育苗技術與流程。脂松容器苗分成幼苗的建成期、高生長期以及木質化期。對于種子催芽、制作育苗基質、選用容器、播種覆蓋、施肥澆水、基質pH值與鹽漬的控制管理、苗木封頂管理、煉苗、環境控制、出圃以及再培養工作都是極其細致的,以達到育苗的預期成效,培育出生長旺盛的苗木。
現階段,國外正推廣一種農場性質的林地經營形式。低海拔區域耕地之外的低產農田主要進行闊葉樹栽種,能夠優化環境質量,提高休閑用地面積,且可以生產非常多木材。很多學者針對歐洲甜櫻桃、英國櫟以及歐洲白蠟之類樹種的發育特性、休眠特征、貯藏特征與萌發特征展開了深層次研究分析工作。對于不同樹種也制定了對應的種子處理技術方法,通過種子的采集時間、儲存條件、處理手段以及時間、種子處理的環境條件、播種的時間以及萌發的環境入手,制定出一整套合理有效的技術方法。
我國絕大部分森林培育栽種集體都具備系統且完善的針葉樹體胚苗生產技術。此種技術主要采取品種優良的針葉樹種作為材料,在體胚發生系統中獲得體胚,通過一系列篩選后采取包衣技術把統一規格的體胚培養成人工種子,能夠在大田與溫室中完成育苗播種工作。我國在體胚苗方面的研究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然而大多數樹種依舊在體胚發生系統構建中。一些樹種的體胚苗生產體系盡管已經初步完成,但還需深入優化。實踐過程中想要依靠種子包衣技術實現苗木種子的大量生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依照一些專業苗圃技術人員的闡述,他們在容器苗施肥中運用苗木鮮重控制制度,通過長時間的測定,已經收集到非常多的苗木營養供應和生長情況關系的信息數據。如此一來,依靠定期組織苗木鮮重的測定工作,依照不同時期此類苗木的實際增重,判斷是否進行施肥,并確定施肥的數量與類型。
我國一些林業苗圃的灌溉水質控制已經實現精準化,這些林業苗圃都是定期組織灌溉水pH值、金屬離子含量、藻類與雜草情況的測定工作,且依照苗圃灌溉用水的要求完成水質過濾以及一些必要的處理工作。我國的林業苗圃在灌溉用水的水質方面欠缺了解,大部分苗圃對于藻類與雜草情況、金屬離子含量以及灌溉水pH值毫無了解,所以不可能運用相應方法調控灌溉水質。
我國的人工造林整流器非常完善,針對地勢平坦的造林地主要采取機械全墾的整地方法,整地深度30 cm,落葉枯枝雜草都翻入土下進行堆腐,之后依照設計密度進行穴狀整地,而穴應當是圓形,深度控制30~40 cm,直徑控制30~50 cm。若是造林地形存在很大起伏,通常采取穴狀整地?,F今,海南省已經制定出桉樹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造林標準,其中對整地的方法與時間都作了科學合理的規定要求,實現了對桉樹短輪伐期速生產豐產林進行培育的精準化整地。
苗木屬于綠化造林的物質基礎,只有質量與數量都得到保障才可以推動森林產業發展。森林培育在林業工作中屬于一種技術非常密集的工作,通過科技成果來增強森林培育的技術水平與含量,潛力巨大。為了適應現今林業工作形勢,處理現階段我國在森林培育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要加強處理森林栽種培育中的各種關系,加強對森林培育栽種的重視程度,強化社會以及林區的科技環保意識,創新森林培育栽種技術,保證森林育種與培育能夠高質量完成,優化林業發展形勢,加強林業發展基礎,最終為經濟環境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