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權
(黑龍江省北極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300)
我國幅員遼闊,擁有多樣化的自然資源。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灌木、竹類等林木的土地,是林業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林地管理是指國家貫徹和執行國家的相關法律、行政以及經濟等方面的政策,調節林地關系合理開發利用、改造和保護林地的綜合性措施。新時期下,國家把建設生態文明和維護生態平衡作為發展林業經濟的重要任務。加強林地管理,保護林地、促進林地發展,是新時期創建綠色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然要求。加強林地管理途徑與方法分析,構建完整的林地資源保護管理體系,是優化林業資源配置結構、擴大林業面積的有效手段;分析林地管理途徑與方法,是提升林地管理水平、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經濟創設良好生態環境的措施。
近年來,林地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大興安嶺林區,商業性采伐停止后,林地管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同時,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開展林業工程造林,在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生態工程等工程中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受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的限制,在林地管理上仍存在一系列漏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林地具有其獨特性。我國林地資源總量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個別地方不重視林業發展,片面重視經濟發展,忽視林地管理工作。林地使用相關的手續不健全,項目投資建設中違法占用,森林資源破壞和流失現象頻頻發生。國家出臺《森林法》《林地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實施條例保護林業資源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政府對林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主管機關各自為政,缺乏溝通和交流;政府生態公益林征收補償費用標準低下,不利于林地保護和建設項目的實施;缺乏對林地管理重要性的宣傳,不利于保護和調動群眾發展和保護林地的積極性,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林業的持續性發展[1]。
當前林業科學管理的投入不足,林業方面科學技術落后,管理沿襲傳統粗放的林地管理模式,在林業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且林業設備機械化、規范化管理無法滿足目前實際需求。此外,林業生產周期較長,林地檔案管理基礎工作水平不高,各類基礎數據資料不完善,檔案更新、修檔與補充工作不及時,難以滿足信息化管理要求[2]。
林地監管難度大,部分地區由于沒有有效的林地監管體系,林地保護監管機制執行力較低。監管力度不足,缺乏獨立性,易受行政干擾,處罰執行力度小或難以落實,存在執法不嚴的現象,不能履行監督職責,難以有效發揮林地保護利用效果,嚴重制約了林業的發展。
林地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專業的林地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工作復雜福利待遇低,人員流動頻繁,執法能力薄弱;缺乏專業先進的知識技能或豐富管理的經驗,無法完成各項管理建設工作;個別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職業道德缺失,無視國家相關的林地管理規章制度,難以保證林業發展發揮出生態和經濟價值。
主管部門要順應時代要求,正確處理林地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把林地與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土地、工商、環保以及安監等部門,要嚴格把關林地建設項目證照、許可證或備案手續。重視林地審批前置的重要性,加強溝通與配合協作;完善保護林業資源的法律制度,國家和林地主管機關要研究林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林地管理扶持力度,強化基層林地建設管理,嚴格占用林地的審批關,嚴厲杜絕自然保護區、公益林以及生態較為脆弱地區的林地破壞,切實保障林地資源;加大公益林補償經費,鼓勵林農積極參加林業建設;結合地區特點規劃林地總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滿足林地多功能的作用;重視對林業、林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運用信息傳播媒體廣泛宣傳林地管理重要性,引導廣大群眾提升林地保護意識,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各級林地管理部門要結合林地發展建設實際情況完善林地管理體系,加強林地用途管理和定額管理,合理規劃和分配統籌發展,優先保障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林地使用管理,重視林地臨時使用管理和恢復林業生產條件管理;林地監管部門在收回建設項目林地時要嚴格驗收,如驗收不合格,則將恢復生產條件保證金用于修復林地生產條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和落實林木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規范商品林的采伐機制,完善采伐審批公示制度,采用撫育、更新等進行科學采伐;加大林業發展資金投入,完善林業保險制度;政府主管機關指導林業協會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林木品種改良科技指導工作;強化林地檔案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林地管理網絡化建設,創設管理信息平臺,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和網絡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提高執法能力,加強執法力度,強化三級林地管理體系建設。從調查設計入手,確保有證使用,堅決杜絕無證作業。杜絕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加強重點項目使用林地的管理,明確負責人、相關領導的工作職責,層層落實,加強項目用地進程中的監控力度,切實督促、協調、落實對違法占用林地的單位批評和處罰;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定期和不定期林地清查監管工作,及時制止違法違規占用林地行為,嚴厲打擊違法占用林地,強化防范制止及整改工作,限期查辦、掛牌督辦規模較大或社會影響較大的違法占用林地、破壞林地資源重大案件;有效結合媒體宣傳等方式,擴大宣傳教育成效,強化執法效果[3]。
加強管護人員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具有扎實專業知識、豐富工作經驗、優秀職業素養的林地管理隊伍。要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嚴格控制上崗人員資質,完善人力資源聘用制度、工資薪酬、崗位晉升等相關配套制度建設,創設人才發展良好空間;強化崗位技能培訓,開展針對性、常規化培訓,深入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請專家和具有豐富林地管理經驗的技師開展講座;結合工作實際和崗位要求優化考核評價指標,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學習與培訓[4]。管理人員要強化法律法規意識,與時俱進地轉變傳統的林場工作思路,關注國內外先進理論,主動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優化個人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管理素質和技能,提升林地管理水平。
加強林地科學技術支撐,組織科研人員,將航拍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開發新技術和管理軟件,加強科技管理和監督,一旦出現問題早發現、早處理,從根本上杜絕破壞林地現象的發生。
新時期加強林地資源管理,是保護林業資源、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維持環境生態平衡及推動國家經濟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級林業主管機關要高度重視林地管理重要性,統籌配合,健全林地管理制度,強化監督體制,提升林業人員職業素質,切實加強林地資源管理工作,推動現代林業的發展,從而實現國家經濟建設與自然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