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賀賢
(凌源市前進鄉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 凌源 122527)
豬藍耳病曾被稱為“神秘豬病”“住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征”“藍耳病”等,在我國養殖業中屬于二類傳染病。這種疾病對豬的接觸傳染性特別高,并且具有地方流行性特性。豬藍耳病只會感染豬,不會感染其他動物,可在任何日齡、品種的豬之間傳播,其中日齡在1月以內的仔豬和處于妊娠期的豬感染率最高。
本研究選取了某地50頭感染了豬藍耳病的成年生豬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生豬隨機均分為試驗和對照兩組。其中,試驗組的25頭生豬中有公豬12頭、母豬13頭,對照組的25生豬中有公豬16頭、母豬9頭。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無差異,對研究結果無影響,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的治療周期同為7 d。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的25頭病豬采用傳統豬藍耳病治療方案,具體內容為使用林可霉素進行肌肉注射,在治療過程中要在病豬的飲水中添加補液鹽進行輔助治療。據統計,這種治療方式可有效防止由豬藍耳病所引起的感染,同時可以為病豬補充營養,有助于其快速恢復健康。
1.2.2 試驗組治療方法。試驗組的25頭病豬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入豬藍耳病弱毒疫苗,然后在治療周期結束后對兩組病豬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
1.2.3 其他輔助措施。首先,采取深坑掩埋等無害化方式處理病死豬,旨在阻止藍耳病毒從病死豬的尸體向周圍擴散,防止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必須嚴格執行到位。其次,全面開展消毒工作,強化豬舍的日常清潔和消毒,并每天對豬的進食用具進行消毒,同時隔離病豬并進行消毒,隔離的同時提升飼料的能量供給和添加營養成分,提升病豬的免疫力[1]。再次,強化飼養管理。在養殖生豬的過程中,要加強豬舍管理,合理控制養殖密度。豬舍內部要保持干燥和通風,防止滋生病毒和細菌。最后,要加強化其他疾病的診治。生豬感染豬藍耳病的同時還易感其他疾病,會提升豬藍耳病的治療難度,所以加強對其他疾病的診治有助于控制生豬染病和死亡,提升治療成功率。
觀察試驗組和對照組病豬的治療效果,然后將治療效果作為兩組對比的依據。
試驗組和對照組所使用的統計學方法如下:在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都應用SPSS統計軟件22.0版本進行統計,關鍵數據的記錄用%進行表示,如果不具統計學意義,則用P≥0.05表示,如具有統計學意義,則用P≤0.05表示。
對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生豬進行觀察發現,應用了豬藍耳病弱毒疫苗的試驗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采用傳統治療方案的對照組。對照組的25頭病豬,在治療普通型豬藍耳病的過程中,其采用的治療方式為肌肉注射林可霉素,同時在飲水中添加補液鹽輔助治療,治療期間有8頭病豬死亡,治療成功率為68%;試驗組的25頭病豬,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為每頭病豬接種了豬藍耳病弱毒疫苗,治療期有2頭病豬死亡,治療成功率為92%。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豬藍耳病是由變異后的萊利斯塔病毒(Lelysted Virus)所導致的,是一種通過接觸進行傳染的疾病,具有地方流行性特性。豬藍耳病只會在豬之間進行傳染,并且覆蓋了全部品種和日齡的生豬,其中最易感染該病的為1月以下日齡的仔豬和妊娠期的生豬。處于急性發病期的病豬表現出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不再進食、發熱等癥狀,同時伴有呼吸困難等癥狀[2]。處于急性發病期的妊娠母豬,出現早產、死胎和流產的概率極高,并且可能導致母豬在生產過程中死亡。剛出生的仔豬會表現出明顯的呼吸困難等癥狀,7 d內的死亡率高達70%。慢性期的豬藍耳病主要表現是仔豬生長緩慢、母豬繁殖力下降,整體表現為食欲減退,并且其他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本次豬藍耳病弱毒疫苗治療普通型豬藍耳病效果的研究結果如下:應用常規方案的對照組有8頭病豬死亡,治療成功率為68%;在常規治療方案基礎上應用豬藍耳病弱毒疫苗的試驗組有2頭病豬死亡,治療成功率為92%。兩組數據有明顯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隨著豬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數量和養殖規模都得到了極大拓展。豬藍耳病是一種有較強傳染性的疾病,對生豬健康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嚴重威脅著養殖戶的利益。一旦這種疾病在豬群中流行,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因此,為了對豬藍耳病進行更有效的控制,減輕這種疾病對生豬養殖的影響,應大面積地推廣應用豬藍耳病弱毒疫苗,同時強化病豬的營養供給,幫助病豬快速恢復健康。另外,除了積極治療病豬以外,還要對豬舍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一旦發現生豬發病,要立即隔離治療,同時對未發病的生豬進行觀察。對于因感染豬藍耳病而死亡的病死豬,要采取無害化處理方式,以免病毒擴散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