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蘭
(安慶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安徽 安慶 246001)
變型拖拉機(以下簡稱“變拖”)是在拖拉機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特殊農業運輸機械,因制造工藝簡單、產品質量粗糙、安全狀況差,不符合國家安全生產強制標準,已被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定義為非法制造的車輛[1]。2017年3月16日,原農業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國家安監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也明確界定了“變型拖拉機是企業非法生產銷售、地方以拖拉機名義登記上牌的機動車。”
認真學習國家三部門的部署要求,充分認識報廢淘汰“變拖”的重要性、緊迫性,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扎實開展“變拖”專項整治工作。2016年以來,每年安徽省安慶市農機、公安、安監管理部門都聯合制訂“變拖”專項整治方案、部署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變拖”報廢淘汰工作有序開展。據統計,3年來安慶市共報廢淘汰“變拖”7 030臺,占總量的49.41%。
2016年,安慶市農機主管部門按照“嚴管理、去存量、除隱患”的原則,加大監管力度,發文禁止市外“變拖”轉入市內,停辦“變拖”駕駛資質申請。2017年,安慶市農機會同公安、安監部門聯合制定4項具體措施:一是停止受理“變拖”更換發動機、車駕等業務申請;二是全面推行“變拖”安全檢驗社會化;三是對逾期2年以上未檢的“變拖”從系統進行注銷、對牌證公告作廢。四是明確了對裝用多缸發動機的“變拖”注冊登記滿12年的實行強制報廢;對裝用單缸發動機的“變拖”,使用期限達9年的、累計行駛里程達25萬km的實行一年兩檢;對檢驗不合格的經調整或修復后仍然達不到要求的,不予核發年度檢驗合格標志,強制報廢。
農機部門嚴格落實措施,進一步強化源頭管理,嚴把安全檢驗關,嚴格做到人、車、證、保單和檢測報告“五見面”,同時要求“變拖”駕駛人到公安交管部門查詢道路交通違法處理情況,對交通違法行為未處理完畢的“變拖”不予辦理年度檢驗。農機部門定期向同級公安交管部門通報“變拖”的逾檢、報廢等情況,積極配合公安交管部門開展執法檢查。結合安全生產宣傳月、農機安全教育培訓、科技下鄉、“平安農機”創建等活動,加強農機安全宣傳。開展“變拖”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以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公安交管部門也定期向農機部門通報上道路“變拖”交通違法處理情況,協同農機部門開展“變拖”專項整治,對“變拖”及其駕駛人的違法違章行為,依據道交法予以處罰。應急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開展涉及“變拖”的安全生產事故調查工作,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
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慶市“變拖”存量7 173臺。安慶市“變拖”報廢淘汰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兄弟市縣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任務相當艱巨。經調查了解,目前這項工作存在問題有以下6個方面。
雖然安慶市把農機安全生產納入了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目標績效考核,但是存量“變拖”安全監管特別是加快報廢淘汰對農機部門沒有下達年度量化指標考核,具體任務沒有引起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公安交管部門也沒有將上道路“變拖”違法違章查處作為目標績效考核任務,因此導致這項工作剛性約束不強。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授權農機部門對道路上行駛的拖拉機(“變拖”)實行牌證登記管理和年度安全技術檢驗,但沒有授權農機部門道路上的執法檢查權,致使道路上拖拉機(“變拖”)安全監管出現農機部門想管管不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能管卻沒有精力管的尷尬局面。如果出現問題,問責對象難以明確。
對于“變拖”報廢工作,農機部門手段缺失,只能執行到不予年檢環節,無法將“變拖”回收解體。少數機手不予配合,拒絕交回“變拖”號牌及行駛證等相關證書,繼續上路行駛。對于這種現象,目前事實上無人過問。
“變拖”量大面廣,分布在千家萬戶,作業場所集中在鄉村偏遠地方。農機、公安、應急管理三大監管部門沒有建立“變拖”信息共享機制,部門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往往造成管理混亂,也給有些“變拖”駕駛人鉆了空子。農機部門能及時查詢“變拖”存量信息,但掌握不了“變拖”路面動態信息。公安交管、應急管理部門也不能及時掌握“變拖”監管信息。存量“變拖”不在機動車系統里,一些電子監控對“變拖”而言,成了“聾子耳朵,瞎子眼睛”。基層交警在執勤過程中對“變拖”的處罰也相對麻煩,不能使用電子處罰儀器,需要手工填寫罰單,還不能對處理結果進行追蹤。監管部門的信息不對稱,處罰不及時、不到位,直接導致“變拖”違法成本幾乎為零。此外,安慶市懸掛外省和本省外地牌照的“變拖”有一定的數量,安全監管難度更大。
安慶市存量“變拖”普遍存在使用年限較長、安全性能降低甚至“帶病”作業現象,安全隱患增多,道路上“變拖”事故呈多發態勢。2016年3月6日08:40左右,安慶市懷寧縣境內206國道1 203 km+500 m處一輛皖HM5082小轎車與一輛皖0831493拖拉機及一輛電動車相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2018年3月25日09:16,皖08/32115號變型拖拉機沿國道滬聶線(318線)由東向西行駛至549 km+240 m路段時,先后碰撞碾壓路北側路邊4個行人及路外行道樹,后車輛失控脫道至路北側路外,又與停放在房屋門前的皖HN0607號小型轎車發生碰撞,致使轎車在橫移過程中碰撞房屋大門,該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2人當場死亡、2人受傷。
“變拖”駕駛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素質普遍不高,轉行擇業動力不足。2018年國慶前夕,筆者到潛山市開展安全生產督查,在農機監理大廳,與幾名辦理“變拖”年檢業務的駕駛人進行了交談,他們表示經農機部門宣傳后了解“變拖”安全隱患大,也想早點不開,但又想到自己50多歲了,沒什么文化,學其他技能難度大,再說車子還能開,還沒有到報廢期或者到一點不能開的那一步,開幾年還能掙一些錢,比現在報廢強。具有這種意識的“變拖”駕駛人,在安慶市駕駛人員中占多數。此外,“變拖”駕駛人員安全生產意識普遍淡薄,逾期未檢、違法載人、疲勞駕駛及超速超載現象時有發生。
建議各級政府把“變拖”安全生產納入政府大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將“變拖”報廢淘汰、限期清零等工作任務納入政府安全生產目標績效考核中,量化到部門,責任到具體人。成立“變拖”報廢淘汰工作專班,由應急管理部門牽頭,農機、公安參與,負責落實報廢“變拖”回收解體[2]。
農機部門要進一步把好“變拖”牌證、年度檢驗等源頭管理關。公安交管部門要加強上道路“變拖”的動態管理,對“變拖”及駕駛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依法查處。應急管理部門要加強“變拖”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
農機部門要及時掌握“變拖”報廢信息,對達到報廢規定的“變拖”停辦各項業務,并及時通知車主辦理牌證注銷,收回牌證。對“變拖”所有人逾期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及時公告注銷號牌、行駛證、登記證書,同時將公告信息告之同級公安交管部門。公安交管部門對駕駛達到報廢標準的“變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予以處罰并暫扣車輛。農機部門收回暫扣“變拖”牌證,“變拖”報廢淘汰工作專班負責落實暫扣“變拖”解體工作。
從技術層面將農機安全監管信息系統與公安交管道路安全信息系統進行融合,改變現有的農機、公安信息彼此分離脫節局面。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農機、公安交管、應急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動態監管聯動機制。
農機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變拖”管理政策及安全教育宣傳力度,結合近年來省內外“變拖”事故典型案例開展安全警示教育,讓“變拖”駕駛人知曉其所使用的“變拖”是企業非法生產銷售的機動車,既不合法,安全隱患又大,勸導“變拖”駕駛人為了自身財產生命安全,放棄使用,提前報廢。要通過廣播、電視、標語、橫幅和安全展板等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廣大農民看到“變拖”安全宣傳,接受“變拖”安全宣傳,從面營造全社會不使用“變拖”的良好氛圍。同時,農機部門要利用新型職業培訓等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強對“變拖”駕駛人的新技術、新機具培訓推廣,為“變拖”駕駛人轉行轉業提供服務。
鑒于蕪湖市南陵縣于2017年采用政府買單的方式實現了存量“變拖”清零成功經驗,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對提前報廢淘汰的“變拖”車主,政府從保障大安全的角度由財政安排適當補貼,降低“變拖”車主的經濟損失,加快“變拖”報廢淘汰進程。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變拖”報廢淘汰工作,責成農機、公安、應急管理部門嚴格履行各自的職責。各級紀委監委也要把這項工作納入監督范圍,對“變拖”報廢淘汰工作不力、存在履職不當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落實“變拖”報廢淘汰工作問責制。。
建立健全“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農機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盡快消除“變拖”造成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堅決遏制農機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加快“變拖”報廢淘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