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永才 劉小龍(固鎮縣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
“謝謝你杜技術員!要不是你耐心指導,我們的草莓還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能上市呢。現在可好了,經過你多次手把手教我們技術,現在我家的草莓要提前好多天上市,可以賣個好價錢,今年脫貧沒問題。”固鎮縣新馬橋鎮一位栽植草莓的貧困戶對科技特派員杜長青如是說。

近年來,固鎮縣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工作,推動科技人員全力投入到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2016年起,為全縣18個貧困村每村選派1名科技特派員,利用2~3年時間開展“一村一員”幫扶行動,科技特派員在貧困村開展生產規劃、技術培訓、成果推廣、實地指導以及產業示范等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活動,為貧困村群眾提供全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推動貧困村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的優勢特色產業,帶領貧困群眾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為使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不走過場、不擺架子、不流于形式,縣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對每位科技特派員都進行嚴格管理,做到有標準、有任務、有成效、有方法、有考核、有分工、有臺賬、有獎罰。同時,嚴格考勤制度,建立了駐村考勤記錄、工作日志以及《科技特派員駐村開展工作情況月報表》上報制度,每月按時向有關部門上報。嚴格督查制度,定期對科技特派員到崗工作情況開展督促檢查,通過一年一考核的方式,將考核情況作為相關人員獎懲使用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激發了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成員投身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科技特派員入村后,積極做好對派駐村的科技幫扶指導工作。緊緊圍繞固鎮縣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制定的科技幫扶“八個一”開展工作:一是結合貧困村實際,制定科技扶貧發展計劃,指導科技扶貧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實施一項農業科技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提升當地農業資源的整合度及產業的規模效應;三是引進推廣一項新技術或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四是為所在村解決一個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五是通過開展技術培訓,使每個貧困戶能掌握一門以上科學種養的實用技術;六是通過科技指導,樹立一個科技脫貧示范戶;七是通過整合、策劃、宣傳及推進產業化,為本地農產品培育或創立一個農業品牌;八是通過引導幫助當地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密切利益聯接機制,帶動一批貧困農戶提高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要求科技特派員要在農業生產關鍵時節、農民有技術需求時和產業發展重要階段經常性駐村工作,深入貧困戶和田間地頭,貧困戶缺啥技術就教啥技術,需要什么科技知識就傳授什么科技知識,手把手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實實在在提升貧困村戶的種養加等產業發展水平。
目前,全縣科技特派員通過對“八個一”要求的實際操作,又靈活結合各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已組織實施科技項目7個,引進、示范、推廣各類新品種新技術16個,幫扶發展產業18個,發放技術資料4600余份,科技書籍500多本,培訓帶貧主體負責人和貧困人員1200多人,解決技術難題142個,有效提高了貧困農戶通過科技脫貧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