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振宇 王懷慶(安徽中安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推進,科技型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型企業在彰顯巨大的社會活力和發展動力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融資和知識產權評估問題。科技型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是技術成果,而對技術成果的管理與評估,是科技型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技型企業的技術成果,為企業帶來的豐厚利潤。科技成果的保護必須依賴于嚴謹、科學的技術管理和保護措施,以保障其技術的先進性和活力。因而,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制度至為重要。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涉及本領域專業技術、法律、企業管理等多個專業內容,是專業化、多門類的持續性的管理活動,大多數企業因保護意識不強以及基于成本考慮,通常不會配置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專業的管理團隊,從而導致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措施的滯后和低效。在知識產權布局和保護、防止技術秘密的泄露、未來知識產權糾紛等方面缺少應對方案,是企業創新成果被侵權或流失的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
現階段對科技型企業技術成果的價值缺乏權威的認定機構和相應認定標準,從而造成科技型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難以有效評估。通常情況下,科技型企業的產品價值變現時間和成本回收期較長,獲得的貸款發放周期也長,企業急迫的資金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因而,貸款周期和科技產品回報形成了矛盾。此外,很多科技型企業內部對于知識產權的治理結構不合理,加之知識產權管理松散、相關財務制度不夠完善等,也造成了企業經營的不穩定,增加了企業投資風險,不利于企業融資。
政府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扶持政策主要體現在財政投入、專利補貼等方面,缺乏運用市場調控資源配置的必要手段。由于缺少科技成果與社會資本對接的市場評價機制,導致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通道不暢,甚至出現完全依賴于政府補貼、政策傾斜發展的局面。政府的政策補貼不能對于不同價值的技術內容進行篩選和評級,這會引發部分企業的惰性和依賴性,從而使其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甚至催生出一系列不為生產經營而為項目政策的畸形企業。
資本的逐利性和規避風險的屬性,需要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財務狀況、抗風險能力等進行專業化評估,對于支撐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核心知識產權進行法律分析和價值分析,從而最大限度地加強資金供需雙方信息的溝通和交流,讓資本充分參與、了解并進入科技型企業的研發、經營與生產。在各類金融機構貸款普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第三方中介機構可為大型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與科技型企業搭建橋梁,就科技型企業的科技成果的管理、保護、價值等提供專業的管理與評價,并對評價結果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使科技型企業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我國有關知識產權的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主要有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商標、專利事務所,但是其職責卻不盡相同。律師事務所是在企業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后,接受委托從事知識產權有關的訴訟維權活動。會計事務所是在企業需要融資時提供企業的財務報告和知識產權的市場估價。商標、專利事務所主要從事商標、專利、軟件等申請、登記,以及政府科技項目的申報與政府科技政策的宣傳與服務等。然而,這些服務都沒有涉及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服務,如研發人員的管理、商業秘密的管理、專利的檢索與布局分析、技術交易過程中的法律風險評估等。在企業融資時,評估機構一般是根據會計事務所出具的供需雙方事先商定的知識產權價值或者根據融資的額度,提供一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報告。然而這種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不夠專業,且評估機構無需承擔責任,因而不能得到市場的普遍接受。
建立第三方知識產權獨立調查機構(簡稱第三方機構),為科技金融市場提供包括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在內的綜合性知識產權專業中介服務已勢在必行。第三方機構有別于傳統的知識產權服務代理機構,是由政府扶持設立,且具備一套科學合理的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評價標準。第三方機構可以從傳統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律師事務所中選拔專業人才組成獨立調查團,由具有企業管理和長期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經驗的律師完成對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調查,結合知識產權的技術評估,共同出具調查報告或法律意見書,并對出具的所有評估文書獨立承擔責任。在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第三方機構將充分發揮市場的調控機制,建立價值評價體系,實現技術成果的優勝略汰。同時,通過市場選擇及信用評級,增加了知識產權風險透明度,提升了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水平,促使金融機構敢于貸款、投資者敢于投資,保障科技金融市場化的快速發展。
第三方機構的產生應在政府的組織、指導、監督下建立并逐步完善,這需要政府對第三方機構建立遴選程序,在具備較強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的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中產生。第三方機構應具備專利代理、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綜合性服務資格,并且定位在專業服務人數達60人以上的較大的律師事務所或專利代理機構,具體資格審查將由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制定細則。
為保障第三方機構的順利建立及發展,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為第三方機構制定相關鼓勵及資助政策。比如對第三方機構需要購買的專業性數據庫進行補貼,加強專業人員培訓和人才引進,加大服務成果獎勵、稅收優惠、服務費用補貼等政策支持。第三方機構應通過政策引導,加快行業發展,逐步提高服務的質量,并制定量化考核標準。
政府向金融機構及企業推薦具備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政府引入競爭機制,開放第三方機構業績及考核指標。金融機構及企業根據自身融資及知識產權管理的需要,通過招標或競爭性磋商,確定第三方機構,為其依法獨立提供服務,第三方機構對事實和法律負責,獨立客觀公正的完成工作,并出具調查報告,不受包括委托人在內的任何人的制約或影響。
政府在不干涉第三方機構業務的前提下,對第三方機構加強監督,如資格的審查,服務合規性審查,人員回避,接受投訴及違規的受理及處理,重大投資項目知識產權服務的組織落實,行業不正當競爭的處理等。同時,還需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指導,如建立業務服務流程與規范,服務檔案管理與指導,服務效果的跟蹤調查與回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