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松玲 劉 華 Faheem Afzal Shah 吳萌萌(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
隨著中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研究生培養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1],國際聯合培養模式成為全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所等教育機構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創新型、高質量研究人才的必然選擇[2]。農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的重要場所,農林類院校承擔著培養高水平農林專業人才的重任[3]。

我國農林類高校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諸多弊端[4]。在培養目標方面,全國大部分高校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未能充分理解和定位;在教學手段方面,研討式等新型的教學方法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授課教師方面,年輕教師獲得出國交流的機會較少,引進優秀的外籍研究人員數量也相對不足;在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國際化層次方面,高校內缺少國際化育人的環境和氛圍,國際合作的項目規模相對較小、起點較低等[5]。
研究生國際聯合培養的展開不論對農林院校、學生自身還是整個社會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際聯合培養研究生模式為農林院校師生提供了一個與國外交流的便捷平臺。在此平臺下,不同國家優秀的文化、專業知識、高水平的教師人才被引進國內。各高校結合國外教學方式及課程內容,制定了適合該校該專業的國際化課程[6]。此外,教師的國際化也逐漸形成。通過國際項目的開展,國內老師可以去國外學習國際化教學方式,了解國際科研的最新動態,然后將這些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國內的研究生。國內外導師的有效結合,為國內的研究生傳遞最前沿的國際化專業信息[7]。
農林院校通過開展研究生國際聯合培養項目,不僅引進了國外優秀的教育資源,還引進了國外資金。國際化聯合培養模式借鑒了別的國家優秀教材和教學方法,彌補了國內教育的一些薄弱環節,一些學科的差距也得到了填補[8]。同時,通過項目的開展引進國外資金,使高校辦學經費不再緊張,研究生教育的辦學條件也得到了改善。
一方面,國際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引進了國外專業的導師、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對科研最前端問題的獨特見解和把握,聯合國內優秀的導師,不僅可以快速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水平,還可以提升研究生撰寫SCI論文的能力,最終使研究生具備較好的科研興趣、科研意識、科研習慣、科研方法、科研精神。另一方面,國外優秀教師的引進不僅充實了高校的師資力量,迅速提高了國內老師的英語和專業水平,而且國內外導師在專業問題上也得到深入系統地交流,有利于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為了培養林業領域專業素養高、學術能力強、眼界廣、具有創新思維的優秀研究生,安徽農業大學積極順應時代要求,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林學與園林學院和海外合作基地項目為依托,針對林學與園林學院的研究生展開了不同類型的國際聯合培養模式探索,為提高研究生的外語水平和學術能力、培養創新思維以及拓寬學術視野等方面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踐平臺。
學院在國際聯合培養模式上推行國內和國外雙導師培養。一般情況下,部分學生入學后在國內導師指導下學習1~2年,然后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會安排學生去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留學1~2年。這樣,學生將由兩位導師進行培養和考核。安徽農業大學積極開展國際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自辦學以來,與國外多個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如加拿大湖首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林學院、日本國立三重大學等。此外,巴基斯坦、老撾等國家高校每年會固定派留學生來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學習,這些留學生在學院導師與其本校導師的聯合培養下,取得了不錯的科研成果。
精通外語能保證國內外研究生和導師之間更好地交流。學院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外語能力,不僅從國外引進原版專業教材,還增加了外語的授課時間,特別是設置了專業英語課程。除了聘請的外語老師,還充分利用具有國外留學經歷的老師,課堂之上盡量保證導師和學生全程用英語交談。學院每年還邀請國外一流大學的教授來院講課,如2016年暑期,學院客座教授加拿大湖首大學教授陳漢開設了為期1個月的多元統計與數據分析課程。通過這些方式,研究生的外語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其順利地寫出高水平文章。
研究生培養不能只重視理論知識,動手實踐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學院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在開展國際聯合培養的模式中設置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除了通過課堂講解,學院還設置了研討班和專門的試驗基地進行指導。參加研討班的不止是專業導師、學生,還有農林業相關的工作人員,他們針對具體的問題、項目等進行交流。農林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院設置了多個實驗基地,帶領研究生進行野外實驗、講解等,實現學生課堂和野外的不同學習體驗。同時,學院特別鼓勵研究生參加校內各種學術會議以及不同形式的學術交流,主持會議的基本都是一流大學的教授或知名專家。這些會議能讓研究生了解到該專業的學術疑點,掌握國際前沿的學術動態。
學院每年都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專家根據相關課題對研究生或導師進行洽談指導。這些專家會在學院進行短期訪問,在解決研究生課題方面疑問的同時,還會指導或與學院導師進行相關項目的合作,并帶來最新的國際科研信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國農林業的發展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創新型人才。農林院校開展國際化聯合培養研究生教育模式,為農林業發展注入了更多的優秀科技人才;除此之外,還可以讓研究生最直接、最迅速地了解和掌握國際農林業發展動態,及時吸收各國科學家的優秀思想和先進技術為我所用,進而推動我國農林業快速發展。【本文系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項目號:1704e10022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