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 瑞 張 安(.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圣泉生物質石墨烯研究院)
高性能聚乙烯醇纖維是針對某些專門用途,通過化學改性或共混改性方式開發的高性能產品。這類產品多具有特殊性能,能夠滿足某些特殊領域的需求,如阻燃纖維、電池隔膜纖維、作訓服專用纖維等,其市場價格通常比常規產品高出2000~3000元/噸甚至更多。高性能纖維的開發,給聚乙烯醇纖維產品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1]。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具有極高的理論強度和模量,在高性能纖維制備研究領域具有很大潛力。將改性后的石墨烯與聚乙烯醇均一復合,通過硼交聯濕法紡絲方法可制得石墨烯復合高性能聚乙烯醇纖維。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年產3.5萬噸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生產線,通過開發高性能聚乙烯醇纖維能滿足高端用戶的需求,對發揮皖維纖維品牌優勢、占領纖維生產制高點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從原液制備、紡絲成型、熱處理等工序研究了石墨烯復合高性能聚乙烯醇纖維的制備。

聚合度1600~1900、醇解度大于99%的聚乙烯醇樹脂、低壓蒸汽、脫鹽水,安徽皖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石墨烯晶體復合液、芒硝、醋酸、硼酸、戊二醛、硼氫化鈉,市售。
聚乙烯醇16~19份,水78.6~81.0份,硼酸1.1~1.3份,醋酸0.9~1.1份,石墨烯0.2~0.4份,交聯劑0.018~0.022份,還原劑0.182~0.178份,加入到溶解釜中。啟動溶解釜攪拌裝置、打開低壓蒸汽閥門通入低壓蒸汽給物料加熱,當溶解釜內物料溫度升到98℃時,停止加熱;啟動循環泵循環溶解4~5h,取樣測量濃度為14%~16%時,即為合格的紡絲溶液即紡絲原液;原液經過濾程序進入脫泡桶,脫泡桶由溫度為101±2℃的保溫水保溫,靜置 4~8h。
脫泡完成后原液由壓縮空氣壓入調壓槽,進入紡絲工序。原液經計量泵從噴絲板噴出,其噴絲頭規格為12000~15000孔、孔徑為0.12~0.13mm、單錠吐出量為1150~1250mL/min;原液細流在凝固浴中脫水形成初生纖維,該凝固浴為溫度45±2℃、濃度380g/L的硫酸鈉溶液。初生纖維經導絲盤拉伸后進行中和、濕熱拉伸、水洗、上油工序。
上油后的纖維在羅拉的牽引下進入干燥機進行干燥、預熱、干熱牽伸、熱定型、冷卻處理。干燥分兩段進行,第一段干燥溫度55~65℃,時間約185~195s;第二段干燥溫度95~105℃,時間約225~235s。預熱是將干燥絲的水分進一步烘去,加熱溫度170~190℃,時間116~122s。干熱牽伸溫度215~225℃,時間37~42s。熱定型溫度230~240℃,時間39~45s。經干熱牽伸后,測定RP值,通過RP值調節干燥機溫度、羅拉速度,當RP值≥104℃時,絲束進行卷繞送到切斷工序。
通過調節原液濃度,測定纖維斷裂強度和模量,并觀察紡絲現象,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原液濃度較高時,形成的初生纖維結構比較均勻,纖維的強度也比較高;但當原液濃度低于14%時,原液凝固速度緩慢,初生纖維出現大量并絲,纖維強度降低。經多次試驗得出,當原液濃度為15%時,原液凝固正常,初生纖維結構均勻,成品纖維強度高。

表1 原液濃度對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
通過調節石墨烯漿液濃度,測定纖維斷裂強度和模量,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當原液濃度一定,漿液濃度較高時,成品纖維強度提高比較明顯;但當漿液濃度低于0.4%時,成品纖維強度提高幅度很小。經多次試驗得出,當石墨烯漿液濃度為0.6%時,成品纖維強度無法再大幅提高且趨于穩定。

表2 石墨烯漿液濃度對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
通常,濃度越高,凝固能力越強,原液脫水凝固速度越快。但濃度太高,則凝固速度太快,易造成纖維內外層結構不均勻,使拉伸困難。并且達到飽和濃度時,硫酸鈉容易結晶析出,堵塞管道[2]。表3是不同的凝固浴濃度對紡絲成型的影響,從中可以看出,當凝固浴濃度低于370g/L時纖維凝固情況較差,出現并絲;但是當濃度超過410g/L時,硫酸鈉析出較多,損傷絲束,并且使凝固浴循環困難。

表3 凝固浴濃度對紡絲成型的影響
通常凝固浴溫度應選定在40~50℃之間,在此溫度范圍內,硫酸鈉在水中的溶解度達到最大值,凝固能力最強。凝固浴溫度提高,纖維成型過程中的雙擴散速度增大,凝固浴的凝固能力也提高。但在聚乙烯醇纖維成型過程中,隨著體系溫度的升高,聚乙烯醇大分子的熱運動增強,其在凝固浴中的溶脹也同時增大。因此,當這種效應顯著時,凝固浴溫度過高反而抑制分子的凝集,并出現不完全凝固,致使纖維質量下降[3]。生產實踐表明,這一轉折點大致出現在48℃左右。從表4可以看出,凝固浴的正常溫度為43~45℃。

表4 凝固浴溫度對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
在拉伸過程中,聚乙烯醇纖維的取向度和結晶度均隨拉伸倍數而提高,但二者的變化規律不同。隨著拉伸倍數的增加,纖維的取向度急速提高,隨后趨于平緩。相應的結晶度的提高則是連續并不斷變化的過程。聚乙烯醇纖維所能經受的最大拉伸倍數約為12倍。表5為各段拉伸倍數分配表。

表5 濕紡紡絲工藝中的各段拉伸倍數分配
熱處理必須有一定條件、一定溫度和一定時間。如果溫度較低或時間較短,熱處理就不充分。反之,如果熱量太大、時間太長,大分子熱運動過分劇烈,分子由伸直狀態變為卷曲狀態,取向度和結晶度下降,斂集力小于收縮力,熱處理效果反而不好。因此,熱處理溫度和時間只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1)通過添加石墨烯漿液和助劑,采用硼交聯濕法紡絲工藝可以制得強度為16~18cN/dtex、模量為325~360cN/dtex的高性能聚乙烯醇纖維。較佳的生產工藝為:石墨烯漿液濃度為0.4%~0.6%;原液濃度為14%~15%;凝固浴溫度為45±2℃;凝固浴濃度為370~410g/L;第一段干燥溫度60℃,時間約為190s;第二段干燥溫度為100℃,時間約為230s;預熱溫度為180℃,時間為119s;干熱牽伸時溫度為220℃,時間為40s;熱定型溫度為235℃,時間為42s。
(2)紡絲原液的性能嚴重影響成品纖維的質量。
(3)熱處理工藝中,為了達到最大拉伸倍數,通常采用各種拉伸方式配合的方式。
(4)時間、溫度、速度是影響纖維熱處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決定了纖維的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