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會把關愛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偉大的政黨,總會敞開熱情的懷抱迎接青年。青年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國家之發展、民族之振興。但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觀念的轉變,青少年犯罪問題呈現出上升趨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頻發,暴露出我國青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也反映出社會、家庭、學校等環境因素對青少年帶來的深刻影響,青少年犯罪表現出突出性、偶發性特點,犯罪動機單一,如何科學防范,成為新時期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青少年犯罪的現狀
(一)犯罪數量上升,暴力犯罪增多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犯罪數量呈總體上升趨勢,犯罪性質呈成人化趨勢。一方面,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青少年犯罪數量的增多,反映出青少年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加強青少年針對性教育越來越迫切。另一方面,青少年處于從“少年不知愁滋味”到“長大成人”青春萌動的過渡階段,18至25周歲之間的犯罪率上升明顯。因此,如何做好青少年教育,有效防范青少年犯罪,是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四方協同工作的方向。
(二)單親家庭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犯罪數量增多
在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單親家庭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的犯罪數量占主體,且呈現出上升趨勢。單親家庭青少年的主要特點是孩子從小隨父母一方成長,父母一方對孩子關愛不夠,家庭矛盾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和心理健康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響;留守青少年缺乏父母管教,行為比較自由、放縱,不良心理情緒無處傾訴,也沒有家長在身邊言傳身教,往往會以暴力行為的方式呈現,進而導致誤入歧途,釀成悲劇。因此,青少年犯罪存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的形成特點,家庭關愛、父母管教等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犯罪動機具有偶發性,有不良行為嗜好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青少年的犯罪動機單一,且具有偶發性。青少年犯罪前無征兆,且不良行為嗜好的出現,增加了其實施犯罪行為的可能。據調查,87.6%的犯罪青少年有吸煙行為;83.7%的犯罪青少年有不良交友過往;79.7%的犯罪青少年有打架斗毆行為。這充分說明,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嗜好,是誘發犯罪的重要因素,動機突發性,也決定了大部分青少年犯罪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關愛缺失,教管沖突升級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家庭關愛的缺失,易導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出現極端暴力行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包括:第一,青少年與父母缺乏情感聯系,來自父母的道德行為引導缺失。第二,父母疏于管教,或管教方式不當,在青少年成長中的角色扮演不到位。有關數據顯示,有近7成的青少年犯罪源于家庭因素,情感紐帶的缺失、管教的實施不當,都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青少年犯罪。第三,家庭暴力也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責罵、暴力行為,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影響。
(二)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影響,成長煩惱陡增
在青少年思想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良莠不齊的環境因素會成為青少年犯罪的誘因。一方面,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金錢至上論扭曲了不少青少年的價值觀,擾亂了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比如,個別青少年崇尚喬布斯、比爾·蓋茨似的輟學;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衍生出了多種信息文化形態,在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的形態中,如何遴選出健康的文化,如何抵御色情、暴力和消極文化的侵蝕,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難題。這是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煩惱,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課題。
(三)學校因素:教育引導不足,身心健康被忽視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之下,我國學校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明顯不足。首先,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缺乏足夠重視,相關課程教學鮮有落實;其次,學校對學生管理不當,86.7%的青少年犯罪有逃學曠課之行為,這充分說明學校教育不足,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最后,留守青少年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疏于父母管教、以祖父母為主的管教模式難以監護到位,這也是留守青少年犯罪問題頻發的原因。
三、青少年犯罪的消解措施
(一)社會預防:加強社區宣傳教育,完善預防工作體系
社會預防是消解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徑,也是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強化社會宣傳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多樣化宣傳活動,例如,通過巡回講座、法律知識競賽等方式,拓展青少年的法律知識面;其次,建立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組,調動社會力量、社會團體,參與到預防工作之中,形成良好的監督機制;最后,完善預防工作體系。社區應建立青少年檔案庫,并通過跟蹤幫教機制,更好地教育引導青少年,對思想上、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有效疏導解決,促使青少年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態度。例如,開展“參與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好的守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親子教育講座。通過家校聯動,讓青少年了解、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增強學生家長的法制觀念意識,共同營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法律預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強化青少年權益保護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強化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基礎,也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法律法規體系,維護青少年權益。例如,完善青少年犯罪案件處理程序、健全青少年犯罪執行制度等,都是青少年犯罪法律防范的重點。其次,青少年作為特殊群體,且鑒于多為偶發性犯罪,主觀惡意較低,可強化社會調查制度、落實訊問家長到場制度,保障青少年犯罪人的合法權益。最后,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通過活動,培養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注重吸納大學生志愿者、律師團隊、社工等社會力量充實到普法隊伍。
(三)學校和家庭預防:強化家庭與學校預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
學校與家庭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家庭+學校”的預防介入,能夠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首先,家庭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強化正確價值觀、道德標準的輸入,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其次,在家庭生活中,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強化情感聯系;再次,學校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心理健康輔導的開展,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最后,家庭與學校要建立互動機制,通過互動合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犯罪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來自家庭、學校及社會等的影響,成為新時期青少年犯罪的主因。對于青少年犯罪的消解,則要求建立完善的預防體系。通過家庭、社會、法律和學校的預防介入,能夠更好地規范青少年的思想行為,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并在法律保障之下,確保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