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近年來,校園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校園安全問題的影響已不僅限于學校,還對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如何避免校園突發事件,在保護生命的同時,又能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本文以此為著手點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校園安全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高校校園安全教育精細化管理
高校一般會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安全教育,內容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這種入學教育是必須的,但僅此還遠遠不夠。其一,校園安全問題應該警鐘長鳴。高校應將安全教育常態化,通過校園網站、宣傳欄發布關于生命健康、危險自救與他救的知識和方法,公布并分析典型案例,組織學生觀看突發事件應對專題視頻,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其二,校園安全教育必須持續開展。有些大學生對于高校開展的安全教育不能入腦入心,一旦危險來臨便不知所措?,F實中發生的校園踩踏事故,就跟一些學生缺乏危機意識,遇到危險時臨時慌亂有很大關系。人的記憶是不斷積累的,必須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階段持續開展安全教育,不斷強化危機意識和相關防范知識。其三,安全教育的內容除了關注身體健康,還應包括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大學生處在情感發育期,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高中階段只顧埋頭學習,沒有時間和精力與他人、社會溝通交往。進入大學后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既找不到以往的優越感,不能適應大學生活,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泄渠道。長此以往,難免會出現抑郁、精神不振等情況。人在精神低迷的狀態下會做出過激行為,或者傷及自身,或者危及他人。
二、法治與德治并行
校園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有外因也有內因。應對校園安全問題,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施策。其一,加強法治教育,消除外部危險因素。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使人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會依法維權。對大學生而言,知法守法是非常重要的。不知法律,就不會有敬畏感,就可能無視他人的生命健康。沒有守法的自覺性,就不會有行為的自覺,行為就可能越軌甚至違法犯罪。另外,大學生難免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實現全民守法、全社會守法,對于推動大學生知法守法有重要的意義。其二,加強德治教育,消除內部危險因素。有些人對德治的理解非常偏頗、狹隘,認為德治是領導干部的事情,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泵總€人的言行都會對他人起著或好或壞的作用?,F實中有的大學生言談舉止傲慢甚至欺負或歧視他人,不僅使受欺辱者心理失衡,還會誘發他人效仿,助長不良風氣。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向善向上的氛圍。只有在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中,學生才能情緒歡快、精神飽滿,從而減少乃至避免自我傷殘類突發事件。另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疏導,配以專職教師,使問題學生及時回歸良好心態和健康情緒。
三、完善輿論引導
現實中,有個別媒體為博人眼球,用觸目驚心的標題對大學生傷亡事件進行細節刻畫,有的還配上現場圖片,甚至對家屬會如何找校方理論進行無端猜疑。這種信息傳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網絡時代消息傳播更為快捷,且影響范圍更加廣泛。我國有數億名手機用戶,一些網民會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或打抱不平的心理而把校園突發事件傳播出去。如果媒體報道的事件失真,就會在很大范圍內誤導公眾。因此,媒體應該在簡要還原第一手事實材料后,跳出事件本身,從正面引導人們思考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及如何防范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另外,發生安全事故的高校不要遮遮掩掩甚至想方設法捂住相關信息,這樣會引起大眾對學校的不理解甚至誤解,不利于解決問題。校方應該抱著負責任的態度,主動公布事實,認真反思自身不足,誠懇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好的輿論是一面鏡子,能使人知善惡、明美丑。大學生每天都接觸網絡信息,受輿論的影響。因此,各媒體一定要傳播正面引導性信息,避免發布不良的負面言論,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保證校園安全,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法律知識的教育,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開展宣傳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安全教育系統化。由于社會、學習、經濟、就業壓力大的原因,使許多學生產生了一系列心理問題,要及早預防、及早治療,避免歷史重演。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大工程,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的緊密配合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保護好每一個孩子,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已成為校園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鄭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