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孔 (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201)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富含多種營養元素,是上海地區的優勢經濟作物,經濟效益極高;且由于采用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植株小,連續結果期長達半年,栽培管理中需及時補充科學配比的營養元素。微生物菌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菌,施入土壤后會很快增殖形成群體優勢,并分解土壤中被固定且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鉀元素,以及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氨以供植物吸收利用;同時,微生物菌的活動,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但目前,有關大棚草莓肥的研究多集中于化肥、有機肥等,僅有少量微生物菌肥在大棚草莓上應用的研究;同時,市面上的微生物菌肥種類較多,作用機理各不相同,在草莓栽培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筆者于2017年進行了不同葉面肥噴施對大棚草莓生長和品質的影響研究,旨在為大棚草莓栽培提供科學的施肥技術指導。
試驗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設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震球園藝場832型塑料大棚內進行。供試草莓品種為“章姬”,種苗購于浙江省寧波市。每667 m2施腐熟菜餅肥5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和磷酸二氫鉀30 kg作基肥,均勻撒施并深翻。9月3日采用高壟雙行栽植方式定植草莓苗,行距30 cm、株距18 cm;10月中旬鋪黑地膜,11上旬扣大棚膜,12月后加蓋內棚膜,花期放蜂。
試驗設3個處理,各處理均于草莓營養生長期(10月25日和11月8日)噴施2次葉面肥,并于草莓花果期(11月28日、12月14日和12月22日)噴施3次葉面肥,具體葉面肥施用種類和用量見表1。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18 m2,試驗小區隨機排列。其它田間管理與常規生產相同。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于最后1次葉面肥噴施后15 d,參照《草莓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進行植物學性狀測定。每小區選取20株,記載各處理草莓的株高、冠徑、莖粗和葉片性狀等。于果實采收期調查各處理草莓的果實品質,即用折射儀測定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GY-4型果實硬度計測定果實硬度等。
所得數據均采用EXCEL2016、SPSS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差異顯著性檢驗。
由表2可知,大棚草莓噴施葉面肥對草莓植株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但各生長特性指標與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其中,處理(1)的株幅長、莖粗、葉片長、葉片寬、葉柄長均為3個處理中最佳,分別為40.57 cm、1.59 cm、11.93 cm、20.29 cm、18.25 cm;處理(2)的株幅寬、株高、葉柄粗均為3個處理中最佳,分別為43.31 cm、25.30 cm、0.48 cm。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草莓生長特性的影響
由表3可知,大棚草莓噴施葉面肥對草莓果實的品質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其中,處理(1)的草莓果實平均橫徑最大,為4.17 cm,略高于處理(2)和對照;處理(2)的果實平均縱徑最大,為5.90 cm,略高于處理(1)和對照;處理(2)的果實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達11.52%,分別比處理(1)、對照高0.1%、0.57%;3個處理的果實硬度相同,均為0.54 kg/cm2。
兩個噴施葉面肥的處理草莓果實平均大小差異不顯著,但葉面噴施芳潤肥處理的草莓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高于噴施木霉菌腐殖酸水溶肥處理;同時,兩個噴施葉面肥處理的草莓果實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對照,說明噴施葉面肥對草莓果實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草莓果實品質的影響
由表4可知,噴施葉面肥可提高草莓的單果重、單株產量和每667 m2產量。其中,處理(1)的草莓平均單果重、平均單株產量、每667 m2產量均為3個處理中最佳,分別為30.96 g、181.84 g、1181.97 kg,分別比對照高4.42%、17.09%、17.09%;處理(2)的草莓平均單果重、平均單株產量、每667 m2產量分別為30.2 g、165.86 g、1078.08 kg,分別比對照高1.85%、6.8%、6.8%。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草莓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在大棚草莓栽培中進行葉面施肥,可有效促進草莓植株生長,且對草莓果實品質、單果重、單株產量和每667 m2產量均有提高作用。在本試驗條件下,葉面噴施木霉菌腐殖酸水溶肥對草莓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略差于施用芳潤肥,但在草莓果實產量的增加上略優于施用芳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