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烏沙鎮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 黔西南 562400)
農業產業融合順應農業產業發展形勢,能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的全面升級,為農民帶來更高收益。通過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地區走向小康生活[1]。
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積極推動和貫徹落實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將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目前,許多地區缺乏對融合發展的認知,對相關政策落實程度不夠,加之發展水平較低和產業零散,導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實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能進一步完善農業現代化體系,提高農業產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還能推動農業持續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2]。
在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必須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政策。鼓勵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推動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不斷拓展休閑農業,在農村開展鄉村旅游等。各地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化。
鼓勵專業技術人員投身創新創業,培養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利益共同體。將農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返鄉下鄉人員,作為主要培養對象。推進農業相關產業融合,積極拓展農業發展路徑。通過舉辦“農村創新創業大賽”,展示創新創業成果,樹立農業創新創業的榜樣人物。整合農業資源及發展平臺,將農業附屬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對種植、養殖、畜牧等農業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進行積極研究。根據農業產業鏈基本原理,構建融合產業上下游之間的關聯,充分發揮農業對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
在農業政策引領下,推進綠色農業及循環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生產中優質農產品占比,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應各生產和加工環節進行統籌規劃。積極探索深加工精細化,利用加工業調動農業持續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農業加工產業鏈的積極引導作用。農業發展應與金融、物流、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農業旅游等新型產業相融合,引導農業生產鏈多元化發展,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拓寬道路。
通過年底分紅、股份合作制及利潤返還等形式,構建完善的融合發展機制。鼓勵企業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推動企業與農戶之間構建利益共同體,推動農產品深加工、休閑農業及產品展銷平臺構建。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政策和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提升對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烏沙鎮農業結構和經濟體系較為完善,為當地農民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基礎。在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烏沙鎮應提高農業扶持政策實施力度,開拓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