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英,陳曉龍,于 歡
(沈陽工學院 遼寧 撫順 113006)
與傳統農業相比,科學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我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如何有效利用機械化的手段實現高效的生產,是如今農業生產所優先考慮的問題。實現農業的機械化發展需要以市場消費體制為基礎,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競爭力。只有將現代生產方式與機械技術相結合,農業生產才能突破傳統的生產方式,從而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農業生產團體和單位加入農業生產組織,可以提高農業生產力,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市場,實現工業、農業協調發展。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有些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理解程度不深,不了解廣泛應用農業機械化的益處以及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所占據的地位[1]。他們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學會農業機械化技術。①農業機械管理服務部門應當積極開展技術服務活動,加大對農業機械和國家政策的宣傳力度。②加強農業惠農,推廣新的工具和技術,利用城鎮、集市開展農機化技術咨詢服務活動,發布農機化技術,發放技術宣傳資料,向廣大農民展示樣機,介紹各種機械的性能。③農機使用大戶和農機合作社要做好示范工作,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點對面推廣的效果[2]。④引進國外先進大型機械,在當地開展示范活動,讓農民對先進農業機械有直觀的了解。⑤做好服務工作,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咨詢等技術服務工作,消除農民的后顧之憂。
作為農業機械化的主體,農民的文化水平間接影響著農業機械的推廣。因而,國家可通過發布國內外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視頻,出版農業機械化宣傳手冊或組織農業機械技術人員以講座的方式向農民普及農業機械化的相關知識。同時,派遣農業機械專業技術人員進入鄉村,教農民操作和保護農業機械,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業機械設備,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我國農業機械科研機構需要開發集技術、經濟、適應性于一體的農業機械設備,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機械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我國農業機械技術水平。同時,政府部門可以選擇合適的鄉鎮,結合當地的情況,展示農業機械的成果,使農民真正感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好處。
①遵循增強指導、標準治理、依法行政、科學發展的理念,形成由政府與農機部領導、有關部門參與的管理機制,將農業機械化發展歸入政府的日常工作。②簽訂各級責任書,深入宣傳有關法律,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工業指導的規范化、法制化和科學化程度。③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把完善現代農業機械設施納入各級政府預算。④開辟絕對可靠的融資渠道,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處理農業機械化發展所面對的難題。⑤形成以國家補貼和受益人為主、社會各界人士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格局,鼓勵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設備。
農業機械化既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又可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農業機械正式面世之后,國外的農業機械產品漸漸流入我國農業機械領域,我國農業機械領域才逐步進行了一系列改變,從而加快了農業機械化的開發進程,從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消費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等級、提高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推動農業和農村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