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寬 孫龍海

技術決定戰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邁進,也使陸航、特戰、網絡、太空等新型作戰力量地位上升,并向戰斗層次延伸和拓展,其合成性、聯合性和整體性明顯增強,從而催生新的戰斗樣式。
信息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滲透與融合作用,特別是先進的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武器裝備逐步應用于戰斗實踐之中,陸航、特戰、網絡、心理、電磁等新型作戰力量向戰斗層次延伸,使得戰斗層次的部(分)隊甚至單兵在聯合作戰體系內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有質的躍升,戰斗將具有多維立體、小型聯合、機動速決的顯著特征。由于戰役、戰斗界限模糊并日趨融合,戰斗在聯合體系內進行,由此孕育和產生出一些新的戰斗樣式。
按信息技術對戰斗層次的影響和發展來看,未來戰斗樣式可劃分為信息戰斗、特戰戰斗、火力戰斗、精確戰斗、機動戰斗、立體戰斗、聯合戰斗及防空襲戰斗等樣式。

特種分隊在暗夜中執行任務
信息時代,隨著網絡化信息系統由師旅以上部隊逐步向團、營、連甚至單兵延伸,戰斗規模層次部(分)隊的信息作戰能力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信息戰斗行動逐步增多,并將發展成一種相對獨立的戰斗樣式,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戰斗,就是以信息系統和信息武器為主要戰斗手段的作戰行動,其實質是通過信息對抗,奪取信息優勢,從而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少戰而屈人之兵”的一種戰斗樣式。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凸現,情報首戰、信息主導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可以獲得信息優勢進而達成決策優勢和行動優勢。如采取信息戰斗樣式,在重要的戰斗方向、地區、行動和時節上,集中運用情報偵察、電子對抗、網絡攻擊和心理戰,對敵指揮所、偵察力量、重要網絡節點和其他電子戰目標,實施重點而不間斷的偵察、干擾和欺騙,獲取有價值的情報信息,同時造成敵信息獲取、傳輸和處理困難;使用特種作戰小分隊,深入敵方縱深,伺機破襲敵衛星接收站、雷達站,干擾敵GPS系統等目標,破壞敵網絡化信息系統的結構,最大限度阻止其電子設備的有效使用,降低其偵察、指揮、協同及控制系統的效能,或引導己方火力對敵實施遠程精確打擊。可以預言,未來戰斗,基于信息系統的心理戰、網絡戰小分隊,將活躍在信息化戰場上,對奪取制信息權進而贏得戰斗勝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由于網絡化信息系統的運用,信息戰斗的聯合性將逐步增強,信息戰斗將力求實現諸軍兵種信息力量的融合,不僅有建制、直屬的信息戰斗力量,而且還有支援、配合、下級的力量;不僅有軍隊信息戰斗力量,而且還有地方參加支前作戰的非建制信息戰斗力量。聯合信息戰斗力量,將呈現分布離散、軟硬結合、整體對抗的特點。

標特種偵察兵深入敵后執行任務

中國05式兩棲突擊車演練中

士兵實施高炮瞄準

步坦協同進攻
信息技術的發展,致使情報偵察與火力打擊一體化,也使得特種作戰向戰斗層次延伸。特種戰斗是適應信息化作戰高效速決和非對稱作戰需要的特殊戰斗樣式,具有任務種類增多,近戰夜戰突出,偵察打擊一體,指揮層級扁平和作戰環境險惡等特點,其主要包括特種偵察、引導打擊、破襲戰斗、奪控要點、搜剿抓捕、戰場營救和心理戰等主要行動方式。
信息化條件下,隨著交戰雙方體系對抗程度的不斷增強,特種部(分)隊在盡早偵獲敵方情報信息,以及盡遠、盡快破擊敵方作戰體系要害目標等方面,將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將特種作戰部隊和常規部隊進行更為緊密的一體化融合,能夠產生1+1>2的效果。如在“伊拉克自由作戰”行動中,美軍部署了100多支特種作戰分隊,這些分隊與常規部隊緊密結合,并在很多情況下使地面和空中部隊的行動和能力融為一體。
隨著恐怖襲擊事件的增多,精確作戰成為現代作戰的一個顯著特征,各國對特種作戰的依賴性不斷增強。特種戰斗是一種基本戰斗類型和樣式。特種戰斗,是指特種戰斗分隊在特定的地區、特定的戰術層次遂行的特種戰斗,意為在特定的聯合作戰背景中,運用特種戰斗部(分)隊實施的各種特種戰斗樣式。其具有以下特點:戰斗目的明顯,與主力行動密切配合;戰斗任務有限,針對性強;戰斗形式多樣,編組精干靈活;戰斗環境惡劣,戰場生存問題突出。特種戰斗通常采取早期投入、造勢為先;著眼關鍵、癱瘓為主;多法并用,攻心為上;奇正結合,協同為要等戰法手段,重點襲擊敵機場陣地、指揮中心等關鍵性目標。
隨著國家安全威脅特別是恐怖襲擊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不斷增加的實際,對特種作戰部隊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其作用加強,任務激增,地位和作用不斷攀升。目前,美軍特種作戰部隊成為最重要的反恐力量。未來聯合作戰體系中的特種戰斗,客觀上要求集中控制和使用特種戰斗力量,合理選擇目標,注重發揮其力量優長,確保“出奇制勝”,科學把握時機,力求特種戰斗力量與其他作戰力量密切配合,形成最佳作戰效能。

實施空中偵察突擊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信息系統的火力威力將更加強大,火力不僅可以“超越”各種地理障礙的限制,而且能夠避免兵力直接接觸而帶來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制約。火力戰斗,就是以建制和加強的戰役戰術導彈、遠程炮兵、直升機,以及作戰飛機、艦艇等遠程火力突擊力量為主體,以近戰力量為輔助實施的攻勢行動。其本質是運用遠程打擊兵器實施的非接觸火力突擊。由于火力戰斗具有打擊距離遠,可以覆蓋戰斗的全縱深,打擊效果好,戰斗效費比高等優長,能夠避免兵力直接接觸帶來的戰爭升級,因而將成為作戰雙方優先采用的戰斗樣式。火力戰斗既可以采取例行性火力突擊,也可以實施警示性火力打擊;既可以某一軍兵種火力單獨進行,也可以必要的諸軍兵種火力聯合實施。
未來戰斗,應突出信息主導、火力主戰、火力主體、火力主勝的思想,能用火力解決問題的,就不動用兵力;能多用火力的,就盡量減少兵力的使用,盡可能地以火力戰斗樣式實現戰斗目的。
科索沃戰爭等近期局部戰爭表明,火力戰斗可獨立遂行戰斗任務,對作戰進程起著重要甚至關鍵作用。火力戰斗在解決未來軍事沖突中將具有非常重要且獨特的作用。如在有爭議的島嶼(島礁)、陸上邊境線,設立重點封控和打擊目標,依據戰略目的、戰場態勢、時間變化等情況,靈活確定火力打擊樣式、強度和持續時間。針對敵方可能在有爭議的島嶼進行實質性占領,以特種聯合火力戰斗的樣式,實施火力威懾、殲擊、驅殲,達成戰略戰術目的。針對敵方可能在有爭議的邊境地區設點蠶食,采取聯合火力拔點、強擊、驅殲等方式予以殲控,實現維穩守邊的戰略目的。
信息化條件下,由于網絡支撐和網絡賦能的作用,基于信息系統的目標中心戰將成為作戰的主要戰法,諸軍兵種火力聯合成為可能。實施聯合火力戰斗,更加有利于根據聯合作戰需求,靈活選擇諸軍兵種火力作戰力量,形成異地分布、動態聯合的火力打擊效能。

坦克適合機動越野作戰
信息時代,由于精確制導武器發展和精確打擊效能提高,戰斗層次的作戰行動能量精確聚集和高效釋放已成為現實。未來戰斗將由高強度、高消耗、高附帶損傷、低效益的粗放式作戰行動方式,向低強度、低傷亡、低附帶損傷、高效益的精確戰斗行動方向轉變,精確戰斗應運而生。在聯合作戰背景下,指揮員可以根據合理、適量原則,將戰斗力量編組小規模戰斗群,在可靠的情報信息支援下,選擇恰當的時間,對敵少數重要目標和關鍵部位實施一系列精確打擊(突擊)行動,奪取戰斗的勝利。
精確戰斗,就是在戰斗指導上,遵循信息主導、火力主戰、精打要害的戰斗指導思想與原則,確立精確戰斗的新觀念,追求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戰斗效益,堅持節約用兵與資源、低耗高效的戰斗標準,充分利用現有武器裝備,實施精確的偵察、決策、指揮、機動、打擊和保障,組織實施“精細化”戰斗,最大限度提高戰斗效益。因此,精確戰斗客觀上要求建立效能互補、動態聚合的戰斗力量部署;采取攻防一體、精確打擊的戰斗行動樣式;組織實時、精確、可靠的戰斗綜合保障。
信息時代的精確戰斗,要求精確選擇打擊目標、打擊方式,合理使用交戰力量,把握交戰時機,控制作戰強度及精確實施全面防護,取得最佳的作戰效能。
從某種意義上講,機動即是戰斗,信息主導下的機動的成功,往往也就意味著戰斗的勝利。機動戰斗是適應信息化戰場情況變化突然、執行應急作戰任務、作戰任務多變和非線式快速作戰需要而產生的。隨著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不斷研制和運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發展,戰術兵團、部(分)隊的機動作戰能力將顯著增強,以師旅為主要作戰單位、以合成營為戰術模塊單元實施的機動戰斗,將頻繁出現在戰場。機動戰斗,就是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主導作用,寓攻防于一體,在機動中快速獲取敵方情報信息、聚優造勢、觸發式的戰斗樣式,主要包括機動進攻戰斗和機動防御戰斗兩種形式,突出走、打、防、擾、抗等多種作戰手段緊密結合,在機動中快速完成攻防戰斗的銜接與轉換,實施高效速決化的攻防一體化戰斗。
機動戰斗客觀上要求遂行任務的部(分)隊,具有較強的偵察與反偵察能力、機動與反機動能力、控制與反控制能力、奪占與反奪占能力。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第3機步師的快速機動進攻戰斗,為其奪取軍事行動的自由權,贏得軍事上的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空中打擊平臺多元化和殺傷威力的增大,機動戰斗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高。未來機動戰斗將在聯合作戰體系內實施,并在諸軍兵種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
機動戰斗按進攻類型劃分,可分為聯合機動進攻戰斗和聯合機動防御戰斗。按時空劃分,可分為陸戰場、海戰場、空中、陸空機動戰斗等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軍遠距離投送能力的增強,以及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能力的提高,廣域奔襲的機動戰斗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運用范圍更加廣泛。

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攻擊地面目標
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廣泛應用于戰場,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單一平臺作戰、單一手段對抗的作戰模式,戰場空間將向縱深、多域、多維拓展,戰斗編成內的各種力量將在空中、地面、地下、海面、水下的廣闊空間同時或交替展開,戰斗將呈現出多維立體、機動速決的明顯特征。多維空間力量協同作戰,使立體進攻和立體防御成為現實。全縱深立體戰斗已成為基本戰斗樣式。
立體戰斗是從戰場空間的角度,對現代戰斗特點一種形象性概括,是指充分利用戰斗編成內的空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炮兵和防空兵等力量,廣泛實施空中機動、空中火力突擊、地面火力突擊、機降、傘降,以及對空火力打擊、對空防護等立體戰斗行動。如圍繞奪取戰場局部制空權、制海權,小型聯合的空中機動速決對抗戰將頻繁出現,這對確保地面快速反應部隊實施機動速決的攻防一體戰將起到很好的“屏護”作用;使用航空兵或空降兵掩護、配合地面部隊對敵實施突破;掩護、配合地面部隊對敵灘頭陣地的垂直登陸等等。
立體戰斗的出現,改變了長期以來占據人們頭腦的平面作戰概念,反映了信息化戰場的一個突出特點。未來戰斗將會進一步向立體戰斗發展。
在戰斗范圍內,有多種樣式的立體戰斗,主要包括立體進攻戰斗和立體防御戰斗。立體進攻戰斗,是在地面、海上和空中同時對防御之敵實施的進攻戰斗,需要建立重點突擊、分割包圍、縱深打擊、立體封鎖、速戰速決的進攻戰斗部署。立體防御戰斗,是在地面、海上和空中同時抗擊敵人進攻的防御戰斗,需要建立全方位、全縱深而有重點的立體防御戰斗體系,以抗擊敵人正面、側翼、縱深和空中的進攻和襲擊。為此,未來立體戰斗,在兵力部署上,將增加對空、對電磁、對心理等多域戰斗的力量,建立相應各種戰斗組織,提高整體戰斗能力;在作戰手段上,將運用兵力突擊、地空火力襲擊、電子干擾、特種破襲等手段,加大對敵各種軟硬目標的攻擊力度;在行動方法上,主要采取非線式、非對稱、非接觸的打擊方法,以靈活的戰法對敵軟硬目標實施攻擊。
由于隱形、遠程、新概念武器等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以及在多維空間領域的不斷運用,特別是空間作戰力量多元一體,向太空和低空、超低空延伸和拓展,使得信息化戰場空襲與反空襲的斗爭日趨激烈復雜,防空襲戰斗對空間作戰力量的依存度不斷增大。由此,小型、聯合、機動化的防空力量日趨重要,防空襲戰斗作為一種獨立的戰斗樣式應運而生。
防空襲戰斗,就是以陸戰(海戰)場的各種防空火炮和導彈力量為主,在各種空中打擊力量的支援下,采取綜合防護和有效抗擊相結合的手段,掩護己方指揮所、偵察力量、重兵集團等重要目標及要害部位的安全穩定,使部隊擺脫隱蔽行動和戰場生存雙難的困境。隨著未來空襲兵器智能化、隱形化、多樣化,以及空襲方向和地點的不確定性等特點,未來防空襲戰斗的多維聯合性和小型機動速決對抗性將不斷增強。特別是由于各種隱形、小型、微聲、遠程高性能精確制導空襲兵器的發展,使得現代防空作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和挑戰,發展與敵空襲兵器相抗衡的信息化機動防空戰術顯得非常重要。如何實施機動防空,抗擊敵方立體機動進攻,將是防空襲戰斗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信息化作戰,進攻之敵偵察監視能力增強,強調“防區外精確打擊”,機動防空反敵偵察監視和重要目標防護任務艱巨,迅速恢復體系作戰能力難度大,需要動態中按要素形成防御部署;信息化戰場透明度提高,進攻之敵注重立體偵察和試探式攻擊,機動防空“誘敵”進入我預定空中殲擊區域更加困難,需要輔助以動態聯合的火力抗擊敵空襲;進攻之敵注重“以空制地式”的非線式立體攻擊,機動防空既要抗敵多向同時攻擊,更要抗敵防區外空地一體的偵察突擊。信息時代,敵空襲樣式已由以往的平臺或單元之間的對抗,轉變為各種作戰單元和作戰要素綜合集成基礎之上的體系對抗,信息化武器裝備特別是預警探測和雷達組網技術的發展,為聯合防空戰斗提供了物質基礎。這種情況客觀上要求防空戰斗實現最大限度的聯合,打破軍種界限,按功能編組作戰單元,形成多維立體的防空戰斗力量。

戰斗機主要與敵方進行空戰

合同戰斗是基本戰斗樣式,而聯合戰斗有可能成為未來戰斗的主要形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軍事革命方興未艾,武器裝備的高技術化帶來了作戰的高效能、快節奏、全縱深和信息化,并催促著部隊的編制體制發生變革,未來作戰正在向小部隊一體化方向發展,過去那種靠單一軍種或兵種為主而實施的合同戰斗,已不能適應高技術條件下的戰斗需要。因此,一種全新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軍種戰術兵團或部隊圍繞統一的戰斗目的,相互處于平等地位共同實施的戰斗——聯合戰斗,伴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浪潮誕生了。
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使作戰呈現出精確化、體系化的特征。隨著作戰觀念由殲滅戰、消耗戰向基于效果的作戰轉變,聯合作戰由戰役層次向戰術層次延伸,聯合戰斗成為主要的作戰樣式,成為達成戰爭的主要途徑之一。特別是隨著C4IKSR在戰術層次的廣泛運用,使各戰術單元及武器平臺能夠共享戰場感知,戰斗行動實時聯動。
聯合戰斗是具有整體性的戰斗行動,即使是臨時組合的各軍種力量,也在信息系統的無縫“粘合”下,形成體系完善、優勢互補的戰斗整體。網絡化的信息系統廣域分布,無縫鏈接,動態開放,對各種信息進行高效傳輸、處理、分布、管理,實現戰斗力的聚合與釋放。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解決了戰術級聯合作戰的五個問題:一、使戰術兵團、部隊和分隊等作戰單元能夠以網絡支撐為手段,共享聯合作戰信息;二、解決了敵我識別問題;三、解決了戰場定位問題;四、解決了精確打擊問題;五、解決了戰術級聯合作戰的指揮關系問題。
對于聯合戰斗問題,美軍早就研究和探索了。1991年美軍聯合出版物就提出“聯合戰斗”一詞,并在實戰中大膽運用。如1991年海灣戰爭,1月29日夜,伊軍出動了一個裝甲旅突擊美軍駐沙特阿拉伯臘瓦夫的海軍陸戰隊一個輕型裝甲步兵營,該營迅速通過聯合戰術通信系統,呼喚在波斯灣執行任務的美國兩棲突擊艦海軍陸戰隊的A-8戰斗機、AH-1W攻擊機、F/A-18戰斗機,駐波斯灣的美軍航空母艦上的海軍A-6攻擊機,以及駐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國王國際機場的空軍A-10攻擊機,聯合擊退了伊軍裝甲旅的地面進攻,這是聯合戰斗成功實踐的典型例子。這說明,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戰術兵團、部隊和分隊實施聯合戰斗成為可能。
聯合戰斗客觀上要求參戰的各軍種力量都要充分發揮自己優長、達成有效配合。而實施聯合戰斗的核心和關鍵,則是一體化的聯合戰術指揮信息網絡系統。沒有網絡信息系統支撐這個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聯合戰斗便無從談起。而一旦這個聯合指揮信息系統建立了,聯合戰斗也就成為現實。當前,隨著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進程的加速推進,以及我軍信息化訓練與建設的加快轉型,我國各軍種的指揮信息系統應運而生,通過有機整合和融合有望構建一體化的指揮信息系統,并逐步向戰術兵團、部隊甚至分隊延伸。因此,我軍未來將逐步具備遂行聯合戰斗的能力。聯合戰斗作為戰術級聯合作戰,在我軍未來聯合作戰中將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就現實軍事斗爭準備看,戰術兵團登陸戰斗、邊境通道反擊戰斗、邊境地區拔點戰斗、島礁防衛戰斗等等,都將具有典型的戰略性聯合戰斗的性質。這些都需要我們著眼未來實戰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大膽探索和訓練,進一步深化我軍的聯合作戰準備。因此,必須要用長遠和發展的眼光,扎實穩妥推進聯合戰斗理論研究和實踐。
信息化戰爭基本作戰形式,是基于信息系統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深入運用,促使信息在戰斗層次的作用越來越大,作戰單位、分隊甚至單兵都能夠依托網絡化的信息系統,適時獲取戰場情報信息,信息與特戰、火力、機動等戰斗力要素的聯動作用更強,從而催生出信息戰斗、特戰戰斗、火力戰斗、精確戰斗、機動戰斗、立體戰斗、聯合戰斗、防空襲戰斗等戰斗樣式,這是技術決定戰術發展的必然,也是基于使命任務、推動戰術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的需要。
編輯/高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