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燃燒的玻璃火球

2019-02-22 01:32:44三土
輕兵器 2019年2期

三土

1941年,芬蘭軍隊將燃燒彈拋射器安裝在原木制成的臨時支座上進行試驗(如圖)。蘇聯的燃燒彈拋射器即吸收了該武器的設計特點

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是二戰期間最罕見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其復古的外形、前裝發射方式以及配套的玻璃球形彈丸都十分獨特。雖然它在衛國戰爭時期一直是蘇聯紅軍的制式裝備,只因列裝時間短、使用范圍小,以致后來鮮有人知道這種武器,甚至在約翰·威克斯的經典著作《反坦克戰史》中也對這種武器只字未提,但這并不妨礙它作為一種別出心裁的嘗試。

斯大林格勒戰役紀念館中保存的一具M1941燃燒彈拋射器,支架和底座均已缺失。左側球狀物是AK-1型燃燒彈的玻璃外殼。由于拍攝角度的關系,看起來與拋射器連成一體的鋼管實際上是其右側馬克沁-索科洛夫M1910重機槍輪式槍架的一部分

源起一戰的拋射武器

各類拋射器的出現和使用集中在一戰期間。當時沙俄的工業實力在各主要參戰國中相對較弱,特別是與德國、奧匈帝國的戰事演變成曠日持久的塹壕對壘后,國內的軍工產量難以支撐巨大的消耗,不得不通過對外軍購來獲得必要的裝備,同時積極尋求更加簡單有效、方便生產的武器。

挪威人尼爾斯·瓦爾特森·奧森是20世紀早期著名的軍事發明家,曾發明了現代意義上的航空炸彈、手雷和地雷。1915年,當時旅居法國的奧森發明了一種可用于拋射榴彈的身管武器,稱為奧森榴彈拋射器。這種武器的主體是裝在四腳鐵架上的一根口徑為88.9mm的鋼制身管,身管尾端上方焊接了一支經改造的老式格拉斯M1874步槍,即將步槍去掉槍托和槍管,將彈膛前端向下彎曲,穿入炮管并焊牢。奧森榴彈拋射器發射一種特制的全長358mm、質量為1.2kg的尾翼穩定榴彈,采用后膛裝填方式。發射時M1874步槍擊發的空包彈產生的火藥燃氣進入彈膛,將榴彈推出,其優點是身管本身不承受高壓,管壁可以較薄。

奧森榴彈拋射器實物。雖然結構簡單,但看起來設計、加工相對都比較細致

威廉·霍華德·李文斯和他發明的李文斯拋射炮系統

待發狀態的李文斯拋射炮系統剖面示意圖

李文斯拋射炮的最大缺點是布設和撤除相當繁瑣,且精度較差,不得不依靠多門齊射的方式加以彌補

法軍沒有采用奧森榴彈拋射器,但沙俄卻對這種成本和工藝要求很低的曲射武器大感興趣。于是,同年奧森即在俄國設立了生產線,為俄軍生產這種拋射器。不過與沙俄當時裝備的各種臼炮相比,奧森榴彈拋射器發射的榴彈最大射程只有400m,射速也很慢,因此僅生產了不到兩年就停產了。

1916年初,沙俄、法國的共同盟友英國在陸軍工兵部隊中組建了從事化學特種作戰任務的“Z”連。該連指揮官威廉·霍華德·李文斯設計了一種簡易縱火武器,身管用12加侖油桶焊接而成,彈體則是改造過的裝滿易燃油料的3加侖油桶,內裝燃料,射程約180m。彈體著地引爆后,會將燃燒的油料濺灑在相當大的一塊面積上,綜合毀傷效果超過當時的噴火器。同年7月23日,李文斯的設計首次在波齊亞雷斯投入實戰,隨后兩個月內又進行了另外兩次攻擊,證明這種武器相當有效。正式生產的李文斯拋射炮口徑為193mm,炮管和炮彈均為薄鋼板沖壓焊接而成,炮管下方連接有底座板。使用時炮管(只露出炮口)連同底座板以45°角埋入地下,采用電發火、多門齊射方式,以獲得必要的射彈密度。其密封墊、拋射藥和點火具經過不斷改進后,最大射程達到了近1200m。不久,裝填光氣的化學炮彈也進行了試驗,10月份陸續用于實戰,使德軍傷亡慘重。李文斯拋射炮的優點是制造簡單、成本低廉,缺點是布設和撤除麻煩、準備時間長,很多時候都是一次性使用,且精度較差。

作為當時英軍化學戰的首選手段,李文斯拋射炮的生產得到了陸軍部的高度重視,整個一戰期間共制造了15萬具以上。直到二戰初期,英軍裝備序列中仍保有這種武器,其改進型還曾出口到多個國家。

雖然奧森榴彈拋射器、李文斯拋射炮兩者都不是非常成功的武器,但其簡單的結構、良好的生產性以及用途的多樣性都給俄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對此后包括M1941燃燒彈拋射器等在內的各種軍用拋射裝置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輪式底座末端焊有把手,有利于戰場上快速轉移,但這種設計工時和材料的消耗更多一些

M1941燃燒彈拋射器尾閂打開時的狀態,一發空包彈正處于待進膛位置

測試型號的1 2 5 m m 燃燒彈拋射器采用與M1910重機槍相仿的雙輪低架式底座,方便射手俯臥操縱武器

M1941燃燒彈拋射器應時而生

1926年開始的工業化使得蘇聯迅速完成了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國防力量得到飛速發展。不過與其他盟國相比,蘇聯是在相對缺乏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加入二戰的。落后的戰術思想、糟糕的指揮,使得戰爭初期的蘇聯紅軍在德軍的閃擊合圍下處處被動、損失慘重,火炮、坦克方面的相對優勢也因制空權喪失和分散使用等原因而迅速消耗殆盡。1941年6月,戰爭開始后的頭兩個星期,紅軍即損失火炮3000門、坦克1500輛。面對德軍多達5600輛坦克組成的裝甲洪流,前線紅軍戰士既沒有坦克和火炮的支援,更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只得以手榴彈、燃燒瓶與敵人坦克拼殺,犧牲巨大。此時的紅軍急需針對坦克的有效防御手段,以阻止德軍裝甲快速兵團勢如破竹般的推進,應急武器——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因時而生。

此前紅軍在冬季戰爭與缺少裝甲力量的芬蘭交過手,后曾派遣坦克和人員參與了西班牙內戰,以獲取應對未來戰爭的經驗,并且對兩場戰爭中燃燒武器對付坦克的效果印象深刻,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早在1940年,燃燒彈拋射器就由位于列寧格勒的蘇聯航空工業委員會第145兵工廠完成了初步設計,并在次年通過了有關部門驗收,命名為M1941 125mm安瓿瓶拋射器。衛國戰爭爆發后,這種武器開始大量生產,并交由基洛夫聯合航工委負責戰時改進。

后期采用木質底座的M1941燃燒瓶拋射器。底座同時還可以作為盛放燃燒彈的載具

蘇聯士兵使用M1941燃燒彈拋射器對固定目標進行射擊。圖中裝填手正在往膛口內裝入燃燒彈,注意此時射手面前的把手正向左傾斜,表明尾閂處于打開狀態

訓練中的紅軍拋射器小組。射手、裝填手、彈藥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些拋射器都采用小型三角架支座,其前方為皮帶固定的彈藥箱

構造及基本原理

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基本上是奧森榴彈拋射器、李文斯拋射炮的結合體,結合了兩者所長。這種拋射器由身管、尾閂及擊發機構、瞄具、底座組成,結構非常簡單。末端近似半球形的滑膛身管全長1m,外形與李文斯拋射炮管十分接近,但舍棄了麻煩且不可靠的從前端將電線和彈丸一同裝入的電發火發射方式,改為與奧森榴彈拋射器類似的空包彈驅動原理。其身管一般采用2mm厚的無縫鋼管焊接制造,口部和中后部設有加強箍。燃燒彈采用玻璃外殼。為防止燃燒彈的玻璃外殼因為緊貼空包彈,會被后者擊發時產生的高壓氣體沖碎,身管內側在靠近彈膛的位置專門設有一個柵格,以將燃燒彈與空包彈分隔。身管中后部兩側各有一塊方形的加強鋼板,其上焊有一對耳軸,可以架設在一個頂端開設有缺口的“Y”形支架上,以耳軸為樞軸,身管可以在0°~12°之間仰俯。“Y”形支架架設在大型底座上,以支架為軸心可實現360°旋轉。尾部的擊發裝置比奧森榴彈拋射器有所簡化和改進,更接近于火炮,閂室設在尾部,閂室前方為空包彈彈膛。尾閂本身為圓柱體,表面加工有斷隔螺紋,與閂室內的螺紋配合實現閉鎖。尾閂后部設有擊針式擊發機。尾閂上方焊接有兩個鋼管彎制的把手,大型按壓式扳機位于兩個把手中間。逆時針旋轉把手,即可向后抽出尾閂,取下發射后的空包彈彈殼,并裝填新一發空包彈。空包彈直接采用12號獵槍彈彈殼,內裝黑火藥。然后再順時針旋轉把手,將尾閂鎖定在閂室內。擊針尾部露出尾閂,向后拉動擊針尾部,即進入待擊狀態。燃燒彈從膛口裝填,按壓扳機即可發射。其最大射速只有8發/分。早期測試型號采用與重機槍類似的立柱式把手,而正式列裝的產品把手有所簡化,更加方便轉移陣地時攜行。

M1941拋射器的瞄準裝置同樣十分簡單,身管前端焊接有片狀準星,后部上方則安裝了一個鐵片沖壓而成的簡易折疊表尺照門,頂端為一缺口,下端開設有一系列覘孔,對應不同的常用距離,從而實現概略瞄準。

早期測試型采用與索科洛夫M1910重機槍相仿的雙輪式低架底座,后期有鐵管焊接成的三角架等不同形式。1942年以后,為進一步節省成本并控制質量,航工委決定將拋射器底座改成全木質結構,前端略微翹起呈雪撬狀,以便在雪地上拖行,底座本身還可以作為燃燒彈的載具。加上支座,這種武器的標準質量在26~28kg之間。

該燃燒彈拋射器表面處理非常簡單,身管直接涂布油漆,少數零部件經過發藍等處理。為了增強其戰場生存能力,當年蘇聯有關方面還特別規定不同季節要在身管上涂裝對應的偽裝迷彩。

由于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用現成的管材、鐵皮切割沖壓焊接而成,因此其工藝要求十分簡單,一般機械工廠甚至具有基本加工能力的作坊,采用半手工作業的方式即可進行生產。戰爭初期,這種武器的生產線幾乎遍布蘇聯西部各個城市,后期由于德軍推進迅速,主要生產線搬到了高爾基市和加里寧市。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城內軍民也沒有中斷這種武器的生產,當時由于鋼管短缺,甚至用報廢的自來水管及下腳料作為原材料。

昔日戰場上挖出的AK-1型燃燒彈玻璃彈體,有多種顏色

注意玻璃彈體的裝填口部分是向內縮入的,從口部裝入燃料后再插入玻璃瓶塞

蘇聯的玻璃外殼球形彈藥本來是作為AZh航空集束炸彈的子彈設計制造的

左側的運輸墊片上有紅色檢驗戳記,“OTK”應為生產廠家,“1938”為生產日期。這也證明了這種玻璃球形彈體并不是專為M1941燃燒瓶拋射器設計的

保存至今的玻璃彈體、瓶塞和運輸墊片

配用獨特的彈藥

M1941燃燒彈拋射器發射特殊的玻璃彈體球形燃燒彈。因其材質、外形類似于醫院用來盛裝藥物的安瓿,所以這種武器又被稱為“安瓿瓶拋射器”。這種玻璃彈體外殼厚10mm,直徑125mm,內部容積0.5升,因原料不同,會呈現棕色、淺藍到透明等不同顏色。該彈整體呈球狀,為便于從膛口裝入,其口部向內收縮,并插有橡皮包裹的玻璃平頭塞,防止裝填的燃燒液向外泄漏。

這種玻璃外殼球形燃燒彈并非專為燃燒彈拋射器開發的,這種設計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其應用歷史遠比M1941拋射器更早。1920年代末~1930年代,蘇聯一直將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航空集束炸彈的子彈來使用,用于裝填芥子氣、路易氏劑等毒劑,作為化學武器。1939年,根據在西班牙和芬蘭獲得的反坦克汽油燃燒瓶的使用經驗(冬季戰爭中這種燃燒瓶以“莫洛托夫雞尾酒”的名稱而廣為人知),專門設計了一種對付裝甲車的玻璃燃燒彈,稱為AU-125型,不過該型號燃燒彈沒有列裝和使用記錄。

M1941拋射器所使用的玻璃彈體燃燒彈型號為AK-1(也有資料稱為AS-1),很可能是在AU-125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

1940~1941年問生產的AK-1型燃燒彈,采用KS燃燒液作為裝填物。燃燒液由汽油或煤油、三硫化四磷、硫磺及環烷酸鋁增稠劑組成,以密封的白磷作為引信。當玻璃彈體碰撞堅硬目標破碎后,燃燒液便粘附在目標表面,白磷暴露在空氣中發生自燃,隨即點燃燃燒液,產生明亮的火焰及濃厚的有毒白煙,持續燃燒時間可長達3分鐘,溫度在800~1000℃之間。如果燃燒液從坦克上的觀察窗或發動機格柵中滲下,有可能點燃其彈藥或燃料,同時燃燒產生的濃煙會使駕乘人員窒息和失明,逼迫他們逃離著火的坦克。當時德軍坦克幾乎全部采用汽油發動機,一旦引燃很容易引發爆炸,因此燃燒武器相對更加有效。

1942年,BGS燃燒液開發成功后,AK-1型燃燒彈逐漸換裝新裝填物。BGS燃燒液主要成分為汽油、苯以及環烷酸鋁增稠劑,成本比KS燃燒液更低,性能大致相當,只是在火焰溫度方面略遜于KS。

除玻璃外殼的AK-1型燃燒彈外,M1941拋射器還可以發射1936年設計的Azh-2型燃燒彈。后者同樣為球形,也是作為航空集束炸彈的子彈設計的,但采用更加牢固可靠的薄壁錫制外殼,內部容積可達1升以上,同時安裝有專門設計的TAT-8型保險引信,有效解決了玻璃彈體燃燒彈的安全性問題,只是工藝比較復雜,造價也更加昂貴。后者直到二戰結束才退出蘇聯空軍的裝備序列。

此外,與M1941拋射器配套使用的還有ADsh型煙霧彈以及一種木質的訓練彈。但由于燃燒彈的燃燒液本身就有發煙功能,因此專用的煙霧彈使用并不普遍。

AK-1型燃燒彈的玻璃外殼在受到外力作用時非常易碎,同時燃燒彈本身沒有保險裝置,因此按照條例規定,不允許裝填燃燒液后進行儲存和運輸。也就是說,這種燃燒彈需要在作戰前才能集中灌裝燃料。空軍作為集束炸彈使用的燃燒彈,是由專門的ARS-203型牽引式罐裝車進行灌裝的,而攜帶M1941拋射器的步兵分隊沒有這種條件,只能在后方提前灌裝好。1942年,第145兵工廠專門研制了一種小型的PRS燃料灌裝罐,專門用于野外裝填燃燒彈,每小時可以灌裝240個。為了確保運輸途中的安全,即使是燃燒彈空殼,在運輸過程中也要加上運輸墊片,由一個較大的黑色橡膠片和稍小的灰色橡膠墊圈組成,與防毒面具上使用的材料類似。戰爭期間,這些玻璃外殼燃燒彈由輕工業委員會、食品藥品工業委員會、電力工業委員會下屬的相關工廠進行生產,拋射用的12號空包彈則由NKB兵工廠負責制造。

Azh-2型燃燒彈采用薄壁錫制球形外殼,并配用安全性更好的TAT-8型引信

拋射器所用的燃燒彈可使用PRS小型灌裝裝置在野外裝填燃料

Azh-2型燃燒彈擊中目標時含磷燃燒液四處飛濺的情景

戰場表現差強人意

根據1942年發布的步兵操典,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作為常規步兵支援武器之一,通常每具拋射器由一個3人制小組操作,其中1人為射手,1人為副射手兼裝填手,1人為負責搬運彈藥的彈藥手。

盡管蘇聯高層將燃燒彈拋射器看作一種實用且廉價的反坦克武器,但實際上這種武器的作戰效能十分低下。燃燒彈的最大初速只有50m/s左右,當它拋射到最大射程250m處時,需用時7~8秒,對于固定目標來說這并不是問題,但當射擊始終處于移動狀態的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時,待燃燒彈落下,也許目標早已駛離了瞄準的位置,而戰時制作粗糙的玻璃彈體以及簡陋的瞄準裝置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每發燃燒彈只裝有半升左右的燃燒液,而且彈體缺少侵徹能力,命中之后只能在裝甲表面燃燒,除非燃燒液直接沾到坦克乘員身上,或者順著發動機進氣口流到發動機和電機上,否則很難對坦克本身造成實質性損傷。很多時候取得的戰果,只是燃燒時產生的濃煙被坦克上的抽風裝置吸入乘員艙內,引起乘員驚慌棄車而逃。

此外,拋射器的體積尺寸相當于一挺重機槍,而有效射程遠低于機槍,安設時必須非常接近前沿,很容易被敵人坦克發現,加上每個小組要攜帶戰斗全質量1.5kg的燃燒彈10~15發,拋射器本身質量也接近30kg,從而很難迅速轉移陣地,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到對方坦克炮或并列機槍的火力殺傷。因此,實戰中,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毀傷坦克所取得的戰績并不多。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缺乏重武器的守軍曾經使用這種武器射擊德軍坦克,成功點燃了兩輛坦克的發動機并使其燒毀,還重傷了另外一輛。之后的庫爾斯克會戰期間,M1941燃燒彈拋射器也有一些使用記錄。

這種燃燒彈拋射器對付坦克效果雖然不佳,但面對土木工事和有生力量時,粘稠的燃燒液可以滲入工事的縫隙,或粘著在人員身上,殺傷力還是十分可怕的。衛國戰爭早期,西北戰線的紅軍缺乏火炮等重武器,因此將燃燒彈拋射器用于射擊德軍的固定工事,特別是在對防空洞和掩蔽部的射擊中,取得了一定戰果。但即使對付這些目標,燃燒彈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特別是落到濕軟地面或有草皮覆蓋的工事頂端等非堅硬目標時,AK-1型燃燒彈的玻璃外殼不一定能夠完全碎裂,從而影響效果。

1941年11月,紅軍在塔什洛夫斯科耶戰斗中專門對125mm燃燒彈拋射器的作戰效能進行統計,發射出去的全部67發AK-1型燃燒彈中,只有8發成功破碎。當若干拋射器小組試圖向前推進以增加命中率時,卻遭到來自德軍陣地的機槍壓制,導致4人重傷,不得不撤退。另外,不該提前碎裂的玻璃外殼有時還會意外碎裂,導致更大危險。比如,1941年12月初,某少將視察西線第30軍的一個營陣地時,打算親自操作M1941燃燒彈拋射器,試射第一發AK-1型燃燒彈時,瓶體在身管中就被空包彈擊碎,造成拋射器直接損毀,將軍本人也險些受傷。惱怒的將軍事后命令暫時禁止戰士們使用這種武器,并銷毀了剩下的燃燒彈。軍工部門事后調查顯示,當時天氣十分寒冷,凍得結結實實的燃燒彈瞬間接觸灼熱的空包彈燃氣,導致彈體內外脹縮程度不一致,就像冷玻璃杯直接倒入開水一樣被“激”裂了。所以,紅軍后勤部門后來專門作出規定,進入霜期之后,125mm燃燒彈拋射器就不允許發射AK-1型玻璃外殼燃燒彈,只能使用錫制外殼的Azh-2型燃燒彈。

幸好在度過了最初的困難時期之后,PTRD、PTRS型反坦克步槍等效果更好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大量列裝部隊,ZIS-2 57mm反坦克炮和新型T-34I坦克也源源不斷地投向前線,作為“過渡”產品的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完成了其歷史使命,逐步退出現役。但在1945年最終撤裝之前,一部分留用的燃燒彈拋射器也被改造成傳單拋射器,為衛國戰爭發揮余熱。由于成卷的傳單分量較重,因此其射程遠低于火炮發射的宣傳彈,僅有100m左右,只適合在近距離使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AK-1型燃燒彈的玻璃外殼備受紅軍官兵的歡迎,因為它在戰場上不引人注目,是盛裝伏特加或其他酒精飲料的絕佳容器,這也算燃燒彈的戲劇性用途了。

1941年西線戰場,紅軍政委烏利亞諾夫使用M1941燃燒彈拋射器向德軍戰壕發射傳單。一旁擺放的是三卷卷好的傳單

英國版燃燒彈拋射器

無獨有偶,在歐洲戰場的另一側,英國也制造了一種近似M1941 125mm燃燒彈拋射器的武器。經歷了慘痛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后,英軍的重武器損失殆盡,1007門反坦克炮中的840門丟在了法國。面對德軍隨時可能入侵的威脅,1940年7月,英國成立了專事本土防御的國民警衛隊,但現有的武器正規軍尚不敷使用,國民警衛隊只好裝備一些臨時產品。由羅伯特·哈珀·諾沃爾少校設計的諾沃爾拋射器,就是這些簡易武器中很有名氣的一種。該拋射器口徑63.5mm,全長1220mm,全質量33.6kg,滑膛身管架設在四根管形架腿拼接而成的炮架上,整體布局略似奧森榴彈拋射器,看起來比M1941燃燒彈拋射器要正規許多。

其采用后膛裝填方式配用的燃燒彈主體實際上是同樣為國民警衛隊設計的以玻璃瓶為外殼的No.76手榴彈,后者其實是一種內裝汽油、白磷、苯和生橡膠混合物的燃燒瓶,只不過玻璃瓶是加厚的,瓶蓋或玻璃表面涂成綠色,以和手擲版本的紅色瓶體相區別。為防止發射時玻璃瓶發生破碎,彈體外包覆有若干層較厚的膠皮套。發射燃燒彈的動力為紙板藥筒內盛裝的黑火藥,由手柄上的扳機控制擊錘擊發火帽點燃。

該拋射器初速為60m/s,有效射程不超過180m。由于沒有膛線,燃燒彈射出之后就會翻著筋斗向前飛,因此精度難以保證。

盡管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實際作戰效果備受質疑,但諾沃爾拋射器的設計在提交英軍高層之后,還是以每具10英鎊的低廉造價以及對戰時簡易生產條件的良好適應性,給丘吉爾首相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戰期間,這種被稱為“四腳獸”的武器大量生產,列裝國民警衛隊和部分英國陸軍。不過,這種拋射器連同手投式的No.76式手榴彈,都從未經受過實戰考驗,在這一點上其與M1941燃燒彈拋射器是無法相比的。

采用玻璃或類似材質制作的武器在二戰期間并不罕見。除了大多數參戰國都廣泛使用的燃燒瓶外,德國研制了采用雙層玻璃內膽的Blendk rpe-2H反坦克化學眩目彈,英國除了諾沃爾拋射器和No.76燃燒手榴彈外,一度列裝過No.74粘性反坦克手榴彈,其主體部分就是由薄鋼板外殼和外涂高粘性物質的織物包裹的一個盛裝液體硝化甘油的玻璃球體,日本甚至還生產了采用玻璃外殼的一式氰酸手榴彈以及四式高爆手榴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均為戰爭初期或末期的產物,都是在生產設施和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生產的應急武器,而且絕大多數用來裝備二線部隊和民兵。雖然它們的作戰性能以及安全性、耐儲性較差,但至少結構簡單、材料易得、造價極低,適合戰時條件下大量生產。

諾沃爾拋射器發射的采用加厚玻璃瓶外殼的No.76手榴彈,瓶中的液體是汽油、白磷、苯的混合物,并增加了生橡膠片使其更加粘稠,瓶蓋漆成綠色以便和手擲版的No.76手榴彈相區別

英國國民警衛隊的兩名成員在用一具諾沃爾拋射器進行試射。至少從外觀上,諾沃爾拋射器看起來要正規一些

戰時,酒廠工人正在為蘇聯紅軍生產燃燒瓶

結語

M1941燃燒彈拋射器以及玻璃外殼燃燒彈,本質上是在缺炮少彈的戰爭防御階段所生產的一種臨時性過渡武器,帶有很強的應急性質,關鍵是成本低廉、方便生產。戰爭期間,蘇聯制式燃燒瓶累計摧毀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2420余輛,各類防御工事4720余個,而燃燒彈拋射器取得的戰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保存至今的M1941燃燒彈拋射器為數極少,并且都是博物館中的展品。

編輯/劉蘭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在线看片国产|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a亚洲视频|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裸网站|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欧美人人干|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久久午夜影院|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欧洲综合|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欧美成一级| 亚洲区一区|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a级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看|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在线va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久久福利网|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婷婷激情亚洲|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亚洲天堂.com|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