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金(湖北理工學院)
全球價值鏈其實質上就是實現商品或者服務價值的整個過程,包括原材料的運輸采購、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最終的消費回收等。新經濟形勢下,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將更加細化,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將越來越淡化,因此,如何協調好價值鏈分工地位,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問題。
全球價值鏈的形成是分工的國際化開端,而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也直接影響著國際分工地位。全球價值鏈是以相關的服務和商品為載體,通過服務和商品的生產、銷售、回收、服務的各個環節,來進行統一的利潤獲取。不過在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當中,全球價值鏈的工業生產參與者所處的環節和自身利潤是不盡相同的。在一些重要的分工環節當中,設計、產品開發等相關環節的利潤要遠遠高于營銷、交貨和消費等環節的利潤。所以從目前的全球價值鏈生產環節分工來看,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當中還處于一種比較低的地位。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當中,憑借著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在生產制造環節當中占據了主要地位。但是在制造業的出口主導行業里,除了運輸設備行業,其他行業都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下游。可以看出,缺乏核心的制造科技,導致一些技術水平較高的產品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下游,比如電子和光學產品等。但是我國一些傳統的出口優勢產品,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國際分工地位仍然在穩步提升,比如紡織服裝以及皮革鞋類。總之這些都導致了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仍然處于一種不公平的弱勢地位,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一些資源型制造部門當中,有著很明顯的體現。比如木材和橡膠等,這些制造部門中雖然我國處于國際分工地位的上游地位,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我國承擔的是一種原材料供應者角色,資源大量輸出不僅減少了資源利用率,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1]。所以對于我國制造業來說,必須要在制造中積極的進行科學創新,來保證我國制造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經濟全球化作為當今時代經濟發展的主題,它能夠通過國際之前的配合,讓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融入全球價值鏈,能夠幫助我國的制造業走向成熟,并且有著更大的市場范圍,這是融入全球價值鏈對我國制造業國際分工地位的直觀積極影響。除了我國的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日漸走向成熟以外,我國制造業還憑借自身的發展優勢條件,成為了全球價值鏈當中的重要環節。比如在一些資源制造業中,我國能夠憑借著資源的豐富和技術的日漸完善,逐漸進行單個行業的半壟斷,這對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制造業中的稀土資源加工領域,是融入全球價值鏈帶來積極影響的直接表現。此外,由于我國的制造業技術日漸成熟,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所輸送的產品將富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同商品當中有著一定的品牌價值,這也是全球價值鏈對制造業商品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因此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憑借著我國資源豐富和國際地位的上升,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有著穩步上升,并且有著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此外,融入全球價值鏈對我國制造業國際分工地位所造成的積極影響,還在原材料、技術和人才上得到了體現。全球價值鏈不僅是完善的生產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資源交互的過程。我國的制造業在這種資源的交互中,收獲了較多的利益。比如當一些石油、天然氣等現代主流能源的進口過程中,可以對國外先進的技術進行借鑒,從而對自身的工藝和人才等進行不斷地優化,不僅提高了制造業的經濟效益,還能夠促進制造技術的提升。所以通過資源共享來優化自身的技術和人才,從而有利于自身的制造業發展。我國制造業在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掌握到了更多的信息與資源,是一種“雙贏”的局面,而且技術本身不斷地優化,也將是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地位提升的必要保障。總之,我國制造業可以在全球價值鏈中,“取百家之所長,融自身之短”,對先進技術進行合適融入,從而更有利于制造業的發展。不過在某些制造業融入先進技術工藝的工程中,一定要堅持自身的主體地位,不能夠被動的輸出資源,更要主動吸納技術,才可以實現制造業的更好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而對于我國制造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對國際分工地位所造成的影響來說,同樣也具有兩面性,也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這種消極的影響直接體現就是我國制造業在低端化發展中的常態化。這種常態化指的是我國制造業當中有著長期穩定的職業存在,而這種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職業存在對我國的制造業升級發展非常不利,因此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2]。我國的制造業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進步,但是在全球價值鏈的產業加工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技術不足,這也是消極影響的主要原因。比如在我國制造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有著很多的原材料在經過技術加工以后流入了發達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我國的資源利用率,并且阻礙了我國制造業的創新和升級。而且這種資源的被迫流入在我國制造業融入全球價值鏈以后,往往是比較被動的,這也就導致了一部分低層次制造業不愿意融入到全球價值鏈當中。此外,我國制造業中的有些優秀資源,由于我國的技術條件不夠,只能在粗加工或者不加工的情況下融入到其他國家的產業鏈當中。這些資源本來可以等到技術成熟時再使用,但是由于全球價值鏈的不可逆性,只能錯過使用良機,造成優秀資源的低效輸出。而且某些制造業長期處于全球價值鏈中的低端地位,會有著我國制造業被“鎖死”的風險,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企業的生存積極性。由于我國在產業加工過程中存在著技術不足,所以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某些制造業很難與一些發達國家進行抗衡,不利于我國制造業的升級和發展。總之,融入全球價值鏈會對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造成一定消極影響,需要進一步推動技術升級和產業調整才能夠進行解決。
隨著全球價值鏈的生產不斷發展,目前全球價值鏈的中間生產環節也正在不斷地細分,所以對于我國制造業而言,只有掌握了更加尖端的核心科技技術,才能夠對自身的地位做出有效改變。比如我國的高鐵技術,目前的發展水平已經到了世界先進的地步,擁有自己的尖端科技,所以在高鐵這個制造行業中,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就處于一種“上游地位”,能夠通過全球價值鏈實現更多的效益發展。總之,只有不斷的發展科學技術,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科技,才能對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進行切實提高。
其次,提高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還需要通過建立自己的運輸網絡,從而掌握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主動權,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在我國制造業對全球價值鏈融入的過程中,不能只被動的被吸入,也應該主動的對全球價值鏈進行“參與”。積極地建立自身運輸網絡,就可以在國家分工當中占據一種主動地位,不僅不會受制于人,而且還可以完成對世界市場份額的掌控和輸出,是提高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融入全球價值鏈對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會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信息資源的交互不僅推動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同時常態化地位也限制了創新和升級,有著復雜的兩面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