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祥 李海庭(江西衛生職業學院)
歸根結底,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因此,這是一種與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的教育方式,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在于為區域經濟提供更好的服務,輸送更多的人才。現如今,隨著經濟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也進一步發生了變化,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之下,高職教育如何調整下一步發展計劃,從而能夠更加匹配經濟發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已經成為了當下的重點。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前進,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產業服務的方式由勞動密集型向著技術需求型不斷轉變,因此,對于能夠掌握一線技術知識的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出現了求賢若渴的狀態。高職教育也應當結合這一社會現狀,培養更多高技能水平、高知識素質的專精人才,一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由于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勞動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和重要性也開始轉變,這樣一來,社會對于第幾勞力的需求不斷減少,對于技術型、知識型、科技性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現代化已經體現在了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高職教育在制定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時,也需要結合社會現狀,培養更多專業對口的人才,緊跟時代的腳步,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已經有所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高職院校在制定課程內容和教育模式時,應當更加重視人才的針對性培養,也就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來調整學生的教育方案。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進一步的實踐和研究,希望能夠使得傳統教育模式不斷優化,不斷為區域經濟的快速進步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改革高職教育的現有教學方式,致力于企業、社會和學校協同合作,其主要方式是校企合作的新型教育方法,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形式,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將課程學習內容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會課堂知識。這樣一來,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在最快的時間內進入最佳工作狀態。
在我國高職教育行業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十分注重緊跟社會形勢的創新和優化,從以前傳統的培養模式,經過不斷的改革和發展,變成了如今這種更加符合區域經濟進步所需的培養模式,同時也表現出了我國高職院校對于培養有識之士,優化教育方法的重視,此外,我國的高職教育的改革致力于貼近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這也是一大顯著特征,從另一方面,也能夠明顯看出高職教育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服務性。
從根本上來說,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最終還是為了服務區域經濟的進步,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原因。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是區域經濟不斷優化,越來越向著工業化趨勢發展的必然結果。高職教育現有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主要是為了能夠匹配新的社會形勢之下,區域經濟進步對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除此之外,由于區域經濟的基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會限制當地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二者之間可以稱得上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
要使高職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高職教育的下一步人才培養計劃,必須充分尊重當地的區域經濟結構。應當在了解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實際需求,所需要的人才類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升高職教育對于區域經濟的服務性以及適應性,這種點對點輸送人才的教育模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問題。這樣一來,當地高職教育必然能夠在服務于區域經濟進步的基礎上,走出一具有自身特色具有自身特色的獨特發展之路。
尊重市場的發展規律,才能進一步提升高職教育所培養出的人才的價值。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教育方案的制定已經越來越貼合社會形勢以及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針對企業所需崗位,定點培養有用人才。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也為其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我們更應當不斷探索,充分利時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抓住機遇,結合社會實際需求,不斷提升所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師資力量的提升,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實訓基地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強化工作能力。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迅猛,區域經濟的發展勢頭良好。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相關企業也在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新的時代更是為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的現代科技。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之下,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不論是在人才的數量、質量、技能要求等方面,都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因此,一成不變的高職教育模式已經無法匹配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要想培育更多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必須時刻緊跟時代腳步,從教育方案、教育模式等方向出發,主動吸收先進教育理念,不畏變化,擁抱變化,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高職院校在制定具體培養方案時,必須堅持前瞻性原則,應當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以及產業的實際需求,科學合理的設置課程內容,其中現有教育資源,有針對性的培養有用人才。校企雙方在教育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當做到相互了解,高職院校應當從當地企業的實際人才需要出發,才能夠將課堂內容和實踐工作相結合,充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自主思考和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課堂內容的教學應當抓住重點,緊跟當前社會的實際崗位要求,不斷優化創新;此外,需要認識到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實踐能力是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環節,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
總而言之,區域經濟的進步和高職教育的發展之間相輔相成,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區域經濟和高職教育之間仍然具有主次之分,歸根結底,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區域經濟的進步需求而定的,也就是說,高職教育必然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