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遼寧省北票市臺吉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北票 122100
目前,我國在養豬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中小養豬場(戶),作為肉類產品供給的主要生產載體,在其迎合了人們對肉類產品不斷增長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在全封閉豬舍建設、舍內設施配置及飼養管理上都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豬肉的需求,在飼養中經常會出現舍內通風不良、空氣混濁、濕度較大等問題,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寒冷,豬舍內晝夜溫差較大,豬很容易得病,造成一年養豬半年長,甚至豬只死亡率過高的不良狀況,使養豬效益大大受損。為此,建造陽光豬舍勢在必行。
一些養豬場建設了高標準的現代化的全封閉的舍內環境自動控制的豬舍。一方面,因前期投入過高,不適于大范圍推廣。另一方面,為了盡快盈利,一味追求高的生產性能,并在人工高壓及不良生長環境下迫使豬快速生長發育,給豬帶來長期應激,導致生豬始終處于亞健康狀態,豬病發生的頻率增大。為了使豬不發病,大多數養豬場在生產中被迫選擇富有依賴性的藥物和化學促生長劑技術,大部分飼料廠家在豬的日常飼料中也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學促生長劑,而長期過量地使用會使得藥物在豬體內沉積,通過食物鏈還會傳導給人類,對人類健康造成損害。
遼寧省北票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將陽光豬舍舍內配套設施、優良品種、優質無藥飼料等多項技術集成配套應用到生豬養殖生產中,通過對多個養殖環節進行控制,使之成為了一種較為科學、實用的養殖模式。陽光豬舍的養殖模式,打破了傳統養殖模式的束縛,在養豬生產中效果顯著,尤其適合在我國北方地區推廣。
由于陽光豬舍建筑結構的科學設計,使之能充分利用太陽能,做到了豬舍內地面陽光照射無死角。太陽能的充分利用,大大節省了能源,提高了豬舍溫度;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對豬舍內進行消毒殺菌,能促進生豬生長發育、加強機體組織的代謝、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和不同氣候的適應性等。
由于陽光豬舍采光材料采用陽光瓦和陽光板等新型采光材料,且豬舍均為南北方向位,東西走向,跨度大(一般為7~12 m,房舍式陽光豬舍跨度可以達到17 m左右),南坡占舍頂比例高(一般在60%左右)并全部由陽光板、陽光瓦等透光材料覆蓋(透光材料的透光率≥70%),所以陽光豬舍的透光性更好。
陽光豬舍太陽能利用率高、透光性好,在此基礎上再在陽光豬舍內增加和改進新的配套設施設備,如豬舍電地熱、漏電保護器、地窗、天窗、增效料槽、可調節飲水器、通風帶、噴淋設施等,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實現對陽光豬舍內環境的有效控制,給豬提供出優于傳統封閉豬舍或塑模暖棚豬舍的養殖環境,充分滿足豬的生長發育要求,從而提高養殖效果并提供更為優質的豬肉產品,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建造陽光豬舍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太陽能,為此,在建造陽光豬舍時,應重點注意以下4個方面的技術:
1)陽光豬舍的入射角。指可采光部分的最上端,即塑料膜、陽光瓦和陽光板等的最上端與豬舍后墻底端的連線和地平面所形成的夾角。這個夾角的大小決定了豬舍地面獲得光照面積的多少。
2)太陽高度角。指太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在冬季,每一天的多數時間內太陽高度角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發生變化。在設計過程中,若要得到相對較大的光照面積,則豬舍的入射角應大于或等于當地冬季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
3)屋面角。指塑料膜、陽光瓦和陽光板等與地面所形成的夾角,也稱塑料膜、陽光瓦和陽光板等的坡度,這是決定太陽能利用率的因素之一。
4)投射角。指太陽直射光與塑料膜、陽光瓦和陽光板等表面所形成的夾角。投射角等于太陽高度角和屋面角之和。科學的選擇屋面角,可達到合理的投射角。根據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遼寧省地區的冬、夏季太陽高度角情況,經測試,將屋面角范圍控制在35~45°,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透光率,實現豬舍內地面陽光照射無死角,提高豬舍對陽光的利用效果。
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將陽光豬舍、優良品種、優質無毒無藥飼料、科學飼養管理等多項技術集成、配套應用到養豬生產中,提高了豬的生產性能。全面推廣陽光豬舍技術,能大幅提高養豬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