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總站,烏魯木齊830004
一般情況下,繁殖期母羊按照其自身的生理階段不同可分為空杯期、妊娠期和哺乳期,3個不同時期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和管理方法的要求也不相同[1]。對于母羊的飼養管理,應根據母羊不同繁育階段的生理特點采取不同的飼養和管理方法,做到合理飼養和科學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母羊繁殖性能,提高母羊的產仔數和活仔率,提高羔羊存活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根據繁殖期母羊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針對性地對繁殖母羊不同時期的飼養管理技術進行了闡述,為提高繁殖期母羊的飼養管理質量,保障養殖場的良性持續運行,提高養殖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空懷期是指羔羊斷奶至母羊再次懷孕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3個月左右,這段時期的飼養管理相對比較簡單,重點要注重補充母羊營養,盡快恢復母羊的體質和繁殖性能,為母羊再次配種提供良好的身體條件。在配種前的1個月或1個半月,應采取短期優質飼料的喂養,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精飼料和營養物質的含量,保證母羊攝取的營養物質全面與均衡,新陳代謝旺盛的母羊能夠提高其自身的發情、排卵和受孕能力,提高母羊的受胎率以及產羔成活率[2]。
通常情況下母羊的孕育周期為5個月,孕育期內飼養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護胎,確保胎兒發育良好。一般將孕育周期的前3個月劃分為妊娠前期,將后2個月劃分為妊娠后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的生理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采取飼養管理方法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在妊娠前期,胎兒發育較緩慢,其從母體攝取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少,對懷孕母羊實行一般放牧以及適量補飼即可滿足此階段的營養物質需求。但此階段是為胎兒發育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時期,日常中的飼養管理不容忽視,要確保母羊一直保持配種前的膘情,禁止飼喂霉變飼料,禁止母羊引用冰水,保護母羊不要受到驚嚇以及環境應激,禁止母羊猛跑,避免母羊發生流產。
到了妊娠后期,胎兒的體重逐日增加,其對營養物質的攝入量也隨之不斷增加,若此時營養物質供應不足,則直接導致胎兒發育緩慢以及初生羔羊體重輕,身體素質差,抵抗力弱,易發生死亡,此階段成為胎兒生長發育的最關鍵時期,故此階段應對母羊進行精心飼養與管理。除正常放牧外,每只母羊每天需補飼精料、青貯料,提高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含量。但要注意營養物質的添加要均衡,不宜添加過多,避免出現母羊營養過剩,因為長期的營養物質過剩將會導致母羊過于肥胖、體質下降,不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3]。同時,避免母羊因飼喂過多精飼料而出現便秘,此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麥麩皮,可有效預防與緩解母羊便秘。母羊產前1周,應適當減少精料的飼喂,避免由于胎兒身體過大而造成母羊難產。妊娠后期每天仍堅持放牧6 h以上,鍛煉母羊身體,但放牧過程中要慢趕,避免母羊產生疲勞。臨產前3 d開始準備接生工作,對羊舍和分娩欄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理和消毒,備足褥草,保持產房內衛生清潔,溫濕度適當,空氣干燥清新,光線充足。接產前要準備好消毒過的接產工具以及棉簽、碘酒等必需的藥品,以母羊自產為主,發生難產時再助產。
母羊的哺乳期一般為3~4個月,根據母羊的哺乳性能和羔羊的發育程度可將哺乳期分為哺乳前期和哺乳后期,前2個月為哺乳前期。母羊由于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巨大,身體空虛,消化機能以及抵抗力迅速下降,此時不易立即飼喂精飼料,應適當飼喂易于消化的優質干草、麩皮水等,3 d后可適當飼喂精飼料,1周后將精飼料逐漸添加至正常水平[4]。在哺乳前期,母乳是羔羊攝入營養物質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對于出生15 d內的羔羊,母乳幾乎是羔羊獲取營養物質的唯一渠道。哺乳前期母乳的數量大、質量優直接決定了羔羊生長發育快、體質好、成活率高,反之母乳差將導致羔羊生長緩慢、死亡率增加。為保證母乳數量與質量,對處于哺乳前期的母羊要采取最佳的喂養方式,盡可能提供多汁飼料、優質干草、青貯料、混合精飼料等,可根據泌乳量和乳汁成分的變化不斷調整飼料成分,確保飲水充足。在哺乳后期,隨著羔羊的逐漸生長,其采集和消化食物的能力逐步提高,母羊的泌乳量也逐漸下降,此時的母羊飼養應以放牧飼養為主,精飼料的飼喂逐步過渡到空懷期母羊的飼養標準。
繁殖期母羊的飼養管理是養羊生產環節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環節之一,養殖場(戶)應根據母羊在空懷期、妊娠期與哺乳期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飼養管理技術,保障母羊繁殖性能和羔羊生長性能,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
根除豬跳蚤的小妙方
豬虱寄生于豬的體表,吮吸血液,使豬皮膚發癢,煩躁不安,嚴重時還會引起豬的皮膚損傷,被毛脫落,消瘦和貧血,影響豬的生長發育。
用獸用精制敵百蟲4片、滑石粉100 g、樟腦丸2粒,混合后研成細末,用清潔紗布包好,均勻地拍撒在豬體身上,特別注意撒于豬的腹部、四肢內側及耳根內側等部位,每天拍撒1次,連用3~5 d,豬虱即可根除。此藥也可用于牛、羊、兔、雞等畜禽的體外驅蟲。
對于被毛較長的畜禽體外驅蟲,在用藥后須用手(戴上皮手套)在畜禽體上反復搓擦數次,使其藥物與畜禽身體的皮膚充分接觸,以達到根除畜禽體外寄生蟲的目的。
來源:豬場動力網